这本书被很多国内外的大佬以及知名媒体推荐,但即使如此,也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说这本书不应该是我的经验与教训,而是我的(),因为光毕业院校的背景就非常人所能及同时,并且这本书里边很少有技术类的干货,比如教你如何操作投资等,所以很多人就会认为这本书距离我们太遥远不接地气。最近几年类似这种两极分化评价的书也不止这一本,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原则》。

暂且抛开这本书本身的好坏,我想先说下关于阅读的几个观点:

1、阅读其实是很私人的事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一千个读者种有一千个哈姆雷特;2、人和书本身的相遇其实是需要缘分的。

有些书在某个阶段读起来味同嚼蜡,但或许在一些时间之后重读这本书,可能会别有一番滋味。从味同嚼蜡到别有一番滋味的距离,可能是你是否与书中的主人公有类似的经历,以及你这些时间的沉淀是否足够支撑你理解一本书的底蕴。就像是有句话形容李宗盛的歌曲:年少不懂李宗盛,听懂已是曲中人。

至于这本书,其实是同样的道理,重要的不是外界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好还是坏,而是这本书对你如何,以及你和这本书的相遇是否有一定的缘分。

回到正题,我想说下我和这本书的故事以及我的阅读感受。

我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2020年,那会我是在河南本土的房企负责营销工作。推荐这本书的人事公司的创始人也是董事长。他有个习惯,每周周一的早晨甚至是凌晨都会在公司群里发一段话,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对上周的总结有对下周的计划,也有对当下热门事件的思考以及与工作之间的联系等。而他在2020年,早上6点28分发公司寄语这段话中提到了这本书,原文如下:

感想优质回答经验的句子_优质回答的经验与感想_感想优质回答经验怎么写

当时我所在的事业三部要求所有管理层人员必须阅读这本书并写读后感(像不像小学生时候老师要求写读后感?)因为当时做地产实在是太忙太累就一直没阅读这本书,并且当时的想法就是那玩意毕竟是别人的经验教训,而作者也是耶鲁毕业的,人家的经验教训是在天上,我们的工作是在地下,所以一直没读,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这是第一次与这本书擦肩而过

第二次是在我离开这家公司之后。新上任的营销经理与其他经理最大的不同就是读书比别人多,有一天偶然在他朋友圈中看到他也在推荐这本书。这毕竟是是身边人的推荐,并且已经被推荐了2次,所以感觉应该还不错。但对这种听起来像是鸡汤类的书也确实是提不起兴趣。所以还是没看。

这是第二次擦肩而过。

前段时间在某平台的补贴上看到这本书是在补贴范围之内,而且国内外各种大佬都在推荐这本书,更重要的是价格也不贵,只要15块钱,(肯定是盗版但好在印刷还可以)所以一狠心就买了。(平常一般都是用KINDLE阅读很少有买纸质书)。

从第一次知道这本书到购买本书已经时隔3年时间,而这三年也正是疫情的3年,也是地产萧条的3年,对于很多普通上班族来说,这三年更是困难重重的3年,且不说成功与否,可能很多人饭都快吃不起了。所以也可能是各种因素交叉在一起,让我对这本书里作者的经历会比较有感觉一些。

比如打开这本书,映入眼帘的第一段话中的第一句话:成功绝非易事。

有没有感觉这句话很熟悉?这让我想起心理学里的经典读物《少有人走的路》,而这句话我在我看来几乎与《少有人走的路》的第一句话异曲同工:人生困难重重。极为简单,但却很有分量。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是这样说的: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以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这两句话句话也几乎贯穿作者一生。比如,作者很小的时候就曾在于父亲的交流中思考过“应该将家里的麻布店进行扩张,使其遍地开花;在作者读高中的时候,每天都拼尽全力进行田径训练训练到吐……

小时候的经历让作者明白,一个人可以学着成为一个管理者,甚至可以学着当一领导者,但无法通过学习成为企业家。如果要成为企业家,甚至要完成更高的目标,就必须全力以赴,或许还会事与愿违。但这正是志存高远的代价之一;

在纯果乐交易案中,作者独自一人以4.8亿美金促成了当时全球第二大并购交易案,而这个交易案却是作者的第一次上手,虽然它涉及利益众多,交易复杂,期间也诸多困难。但是在这件事情中,作者明白:问题越多,解决方案越少,你的建议就越有价值。为人人避之不及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才是竞争最小,机会最大的领域。

这些观点是我在工作很多年之后才深有体会。

越困难的事情,越有可能蕴藏更多更大的机会。这个机会一方面是来自于职位和薪资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来自解决问题过程本身,在其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及资源都会获得质的提升。这个就像左晖的那句话:永远选择做困难但却正确的事情。

从高中到耶鲁、哈佛商学院,以及在雷曼兄弟一次又一次的经历,让作者逐渐明白:额外的付出会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日久天长,日积月累,这些付出逐渐变成一种志在必得的信念,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是无形的资产,当你需要的时候他就在那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进而促进作者在今后的事情中取得更高的成绩。

此外,通过观察父亲经营小店的做法和的事,以及凭借后来为很多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咨询建议的经验,作者得出了关于创业的重要结论:创立和运营小企业的难度和大企业相差无几。一个企业的创立,无论规模大小,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你会承受相同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在同样的压力面前,要确保创立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所以作者决定“干票大的“——创办黑石。

在企业创办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公司一笔生意也没有,严格意义上说是1美元也没筹集到,屡屡遭拒,而这也让作者体会到无论之前取得怎样的成就,现在我们就只是一家初创型企业。虽然是初创型企业,但是要抓住机会。就必须保持开放的思想,高度的警觉以及严阵以待的姿态,并愿意接受重大变革。

更重要的是,作者与合伙人有一个共识就是:公司永远不会进行恶意交易。因为他们认为,企业是由值得尊重的人组成的。如果一味地大幅消减成本,不断从企业抽取资金,直到企业破产,那么你会伤害到员工以及他们的家庭。你的声誉也会受损,体面的投资者也会对你嗤之以鼻。

在作者的沙特阿拉伯之旅中,每天做6场推荐,接连讲5天,但却一个投资承诺都没有拿到。虽然沮丧万分,但依然向肯恩描述他们未来会取得怎样的成功。好像每个企业的创始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一边自己经历各种失败,给自己疗伤,一边还要给合伙人给员工“画大饼”,未来一定会是怎样的美好蓝图。

作者这样说:为了取得成功,你必须有勇气打破边界,进军自己无权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如果失败了,就摇摇头,承认失误和不足并吸取教训。仅仅凭借锲而不舍的意志力,你就可以让世界筋疲力尽。

在埃德科姆事件后,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创业的理想以及面对失败的态度:虽然我们拥有创业者坚韧不拔的精神,有动力,有抱负,有技能,有职业道德,但是我么依然没有把黑石打造成一个伟大的组织。一个企业绝对不能掩饰自己的失败,而是要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以此学习新的决策规则。失败可能是巨大的礼物,就像催化剂可以改变一个组织的发展进程,造就组织未来的成功。

讲真,大多数的公司其实都很避讳聊失败的话题,更别提开诚布公的讨论了。

其实在自己带领一个团队之后,甚至是自己从0到1鼓捣一个事情的时候,才体会到这真的很难,但也唯有真诚面的它,才有可能真正接受失败。

书中类似的案例有很多,因为毕竟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作者的自传。但与市面上的鸡汤相比,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中,作者很多的感悟都不是凭空而来,更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真实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事情,每个经验与教训都来自于他自己对失败与成功的反思与总结,就像书中第一段第二句话写的那样:这也是作者对自己如何取得卓越成就、发挥影响力、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在他的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到作者当时的取舍与坚持。

在这里插入一个小故事:

我们公司孵化了一个新项目,面试了个把月愣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员。我们当然知道需要怎样的专业能力以及素养。但即使是有专业功底的人还是会觉着不太合适,而书中关于面试以及挑选人才是这样说的:初创企业的领导人在招募优秀人才时候只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人是否像你一样对壮大企业的使命抱有同样的热忱,愿意付出同样的努力。

当时看到这句话瞬间有一种被戳中的感觉。对于很多面试者来说,我们公司或许不过是他们众多选择中的一个,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一个,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使被招到了公司,未来遇到一定的困难或者受到了一定的委屈大概率会撒手而去。但对我们公司来说,在这位面试者保证一定的专业功底的前提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这位面试者对这个事情的渴望与热情,愿意一起从0到1去做一件事情。

道阻且长,如果没有这份渴望与热情,大家很难一起走到最后。

所以在回到刚开始的问题:这本书是否名不副实?我觉着这个要看自己,如果你对这本书中哪怕1-2个点深有体会,我觉着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书。

最后的最后我把这本书中的25个原则摘取下来,但讲真,如果只看这些话而不了解背后的故事,大概率很多人会说,不过是鸡汤而已。

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

1 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与你的努力相匹配。

2 最优秀的高管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磨砺的结果。他们好学不倦,永无止境。要善于研究你生活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和组织,他们能够提供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获得成功的免费教程,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我提升。

3 给你敬佩的人写信或打电话,请他们提供建议或与其会面的机会。你永远不知道谁愿意跟你见面。最后你会从这些人身上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建立你在余生都可以享用的人际关系。在生命早期结交的人,会与你缔结非同寻常的感情纽带。

4 人们总觉得最有意思的话题就是与自己相关的话题。所以,要善于分析他人的问题所在,并尝试提出办法来帮助他人。几乎所有的人,无论他声名多么显赫、地位多么高贵,都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当然,前提是这些想法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5 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封闭的集成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性能独特却又相互关联。优秀的管理者既洞悉每个部分如何独立运行,也熟知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协作。

6 信息是最重要的商业资产。掌握得越多,拥有的视角就越多,在竞争对手面前就越有可能发现常规模式和异常现象。所以要始终对进入企业的新鲜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无论是新的人、新的经验,还是新的知识。

7 在年轻的时候,请接受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的磨炼机会的工作。最初的工作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不要为了暂时的声望而轻易地接受一份工作。

8 在展示自己时,请记住,印象非常重要。整体形象必须毫无瑕疵。其他人会通过各种线索和端倪,判断你的真实面貌。所以,要重诺守时,要真实诚信,要准备充分。

9 再聪明的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聪明人组成的开诚布公的团队却可以无往而不利。

10 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

11 一个人的信念必须超越自我和个人需求,它可以是自己的公司、祖国或服役义务。任何因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激励而选择的挑战都是值得的,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12 永远要黑白分明、百折不回。你的诚信必须要毋庸置疑。当一个人不需要付出代价或承担后果的时候,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非难事。但当必须得放弃一些东西时,你就很难保持信用记录。要始终言而有信,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误导任何人。

13 要勇往直前。成功的企业家、经理和个人都是具有志在必得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的人。他们会在恰当的时刻当仁不让。当其他人谨小慎微时,他们会接受风险;当其他人瞻前顾后时,他们会采取行动,但他们会选择明智的做法。这种特质是领导者的标志。

14 永远不要骄傲自满。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不经常寻求自我重塑和自我改进的方法,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尤其是组织,因为组织比想象中更脆弱。

15 极少有人能在首次推介中完成销售。仅仅因为你对一些事物有信念,并不意味着其他人也愿意接受。你需要能够一次又一次坚定地推销你的愿景。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所以你需要说服他们为什么要接受改变。不要因为畏惧而不去争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16 如果你看到一个巨大的变革性机会,不要疑虑其他人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你可能看到了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问题越严峻,竞争就越有限,对问题解决者的回报就越大。

17 归根到底,成功就是抓住了寥寥可数的机遇。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冷静观察,高度警觉,随时准备抓住机会。要统筹合适的人力和其他资源,然后全力以赴。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拼尽全力,要么是 因为这个机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吸引力,要么是因为你不是把握这

一机遇的合适人选。

18 时间会对所有交易造成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产生致命影响。一般情况下,等待的时间越久,意料之外的事情就越多。特别是在艰难的谈判中,要让所有人都在谈判桌上协商足够长的时间,以此达成协议。

19 不要赔钱!!!客观地评估每个机会的风险。

20 要在准备好时做出决定,而不是在压力之下。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或因为内部政治斗争,或因为一些外部需求,其他人总会催促你做出决策。但几乎每次你都可以这么说:“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 虑这个问题。我想清楚了再回复你。”即使是在最艰难、最令人不快

的情况下,这种策略也非常有效。

21 忧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可以开阔人的思路。如果能正确引导这一情绪,你就可以洞察任何形势下的负面风险,并采取行动规避这些风险。

22 失败是一个组织最好的老师。开诚布公地客观谈论失败,分析问题所在,你就会从失败中学到关于决策和组织行为的新规则。如果评估得当,失败就有可能改变一个组织的进程,使其在未来更加成功。

23 尽可能雇用10分人才,因为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感知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方向开展业务。他们还会吸引和雇用其他10分人才。10分人才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

24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的本质是好的,就要随时为这个人提供帮助,即使其他人都离他而去。任何人都可能陷入困境。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善意行为就会改变他的生命轨迹,造就意想不到的友谊或忠诚。

25 每个人都有梦想。尽你所能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