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养殖已经趋于尾声,今天在这里简单总结以下几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鳃霉和池塘污染有关系,甚至和第二年春季鲫鱼死亡有关系
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关注了鳃霉的问题,以往只关注寄生虫,从来没有关注过鳃霉的问题,并且猜想鳃霉和春季鲫鱼死亡有强烈的的相关性。
鳃霉是因为池塘污染过重导致。鱼种塘在使用粉料和破碎料期间,因为饲料浪费比较大,鳊鱼和鲫鱼鳃上均有鳃霉。大多数池塘在使用小粒径饲料之后,鳊鱼种鳃霉症状会逐步消失,鲫鱼种鳃霉长期存在。但是也有不少塘口时至今日,养殖后期鳊鱼种的依然鳃霉很严重,需要注意杀灭鳃霉,使用戊二醛和苯扎溴铵合剂消毒即可。
成鱼塘口鳊鱼鳃霉比较罕见,鲫鱼鳃霉普遍存在。所以底层鲫鱼是池塘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如果能够解决鲫鱼鳃霉问题,至少在套养鲫鱼模式下,能够解决鲫鱼春季发病死亡的问题。鳃霉和水霉同属于真菌感染,鲫鱼鳃霉长期存在,加上春季水瘦水温低,易发水霉,同时水温长期在15~20度之间适宜车轮虫和斜管虫爆发,从而给鲫鱼发病创造了有利条件,想要解决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鳃霉会导致鱼鳃组织受损,导致生理性缺项甚至烂鳃,今年已经有发现鲫鱼种因鳃霉烂鳃死亡的情况值得大家注意。
鳃霉是池塘污染重所导致,所以合理的饲料投喂管理,定期改底消毒调水都能够避免污染过重,从而避免鳃霉的发生。
另外,车轮虫和斜管虫等纤毛虫类的寄生虫,也是跟池塘污染过重有关系,并且适宜温度在15~20度之间,所以前段时间水温降到20度左右的时候,有少部分塘口发生了斜管虫病导致死鱼。爆发斜管虫病的塘口有三个特点:第一近期没有使用三合剂杀虫,第二养殖过程中改底工作不到位,第三过度投喂或者过度施肥导致污染。预防从以上三点入手。
第二点:鱼种退化怀子问题比任何一年都严重,饵料系数高出天际。
今年二龄鳊鱼从3月怀子到现在,怀孕怀了一年。因为宜武地区当地基本上都是本地苗,对于品种苗的情况不得而知,良种如浦江一号,华海一号之类,有知道的朋友可以留言讨论,供大家参考。
饵料系数高是今年鳊鱼养殖的锥心之痛,如此一来饲料成本高出天际,养殖效益低的离谱。无论是饲料还是气候,大家都各执一词,我只从技术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热水鱼系数高,鱼养大了等着卖鱼的时候,投喂率低不长鱼,导致吃了饲料不长鱼,系数蹭蹭蹭的往上飙。结论就两点:第一鱼养大了就要卖,再养下去就会提高饲料系数。第二,如果温度适宜,太早缩减饲料也是光吃不长。饲料系数高就是因为吃了不长所致,吃的不足只能满足基础代谢就无法长肉,高温期基础代谢大,养殖后期规格大,基础代谢也不小。
其次,为了卖热水鱼,投喂量足,这也是导致系数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养大之后不能及时出售,投喂率逐渐下降无法保持,鱼本身代谢快,需求大,投喂率不能够维持的话,能量供应不足就不长鱼,就会导致饲料系数偏高。
高温期不长鱼的观念,我以前就讲过,高温期主要是池塘的溶氧不充足。对于鳊鱼来说,如果是能够维持住池塘的充足溶氧,能吃且肯长。并且今年高温期无台风,每天天气都很稳定,最大的特点就是鳊鱼发病都很少,这其实是好极了的天气。高温期维持充足的溶氧其实不难,改底肥水多开增氧机,都是好办法。
第三点:全年水质指标变化和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根据气候变化来调整调水改底方案
每年的5月份之前和10月份之后,水质指标基本上都没有大问题,因为这个时候气温下降,水温低于20度。尤其是氨氮和亚盐这两个重要的指标是不构成威胁,也不太用关注,个例塘口除外。5月份之前关注pH值不要过高,10月份之后关注pH不要过低。
6月份入梅之后,今年是干黄梅无雨,直接进入高温期。其实梅雨高温问题都是相同的,就是没有光照或者水温过高导致的池塘溶氧不足的问题,溶氧不足会导致鱼的消化吸收变慢,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转化变慢,从而导致池塘中氨氮、亚盐偏高,这是季节变化带来的自然而然的变化,在气候逐渐变化的过程中鱼也在适应环境,只要过程足够缓和,鱼能够适应之后,问题就不会太大。
比如说有的塘口氨氮长期超标,也不发病死鱼。高温期多数塘口亚盐爆表,但是鱼也不会因此发病死鱼。但是长期这种环境下,鱼是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如果环境剧烈变化,就很容易发病死鱼。这种环境的剧烈变化如:暴雨、台风,人为的使用杀虫消毒药也是会改变环境,因此需要慎重注意安全。
所以高温期天气平稳的时候,因为藻类光合作用强,吸收氨氮的能力强,池塘中一般不会有氨氮。但是一旦遇到台风或者暴雨之后,上下水对流,藻类死亡,同化氨氮的能力减弱,池塘中的氨氮就会瞬间爆表,可以参考我在8月底发的视频,十家氨氮九家高,因此暴雨过后解毒肥水,稳水培藻是首要的工作。
我一直以来都不愿意推荐大家去使用速降亚盐的药品的原因,最核心的原因是这类产品多数是作用于氮循环的环节,抑制亚盐产生,分解现有的亚盐,这样的做法就会导致氨氮爆表,就像强行在河流上筑坝截水,形成堰塞湖,会破坏正常的氮循环通路,破坏氮循环系统,造成其他比较严重的问题。如氨氮居高不下,鱼类氨氮中毒,水肥不起来等等问题。
第四点:增氧机不仅仅是增氧机,应该用成增产机。
高温期的时候晴天中午大家都开启增氧机,好像这都是习惯。到了养殖后期,10月份的天气持续的晴朗,中午再开增氧机的人百里挑一了。
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搅动水体,促进上下水体对流,同时储存上层高溶氧的水到下层,氧化分解底部的有机物,提高池塘溶氧量的同时,起到调水改底的作用。
从众易,独行难。养殖后期开增氧机容易被人指责,但是我还是愿意提醒各位,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养殖后期只是水温低了,物质代谢需氧量下降了,池塘溶氧充足了。但是全年的养殖结束,池塘中残饵粪便积累到了最高的量,需要溶氧去分解以改良底部环境,这是其一。
另外,降温之后不少鱼沉下去吃了,而2021年就没有这个问题。很多人面对不上水面吃食的情况很焦急,看不到鱼吃只能缩减饲料,或者用料台去拉起来看,这多少有点亡羊补牢的感觉。不上水面吃食的问题原因分析有两点:第一是降温之前有问题,降温应激大导致鱼不愿意上水面吃食,时间长了成了习惯。第二就是水体分层导致鱼不愿意上水面吃食,打破水体分层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而要打破水体分层,就是多开增氧机,而且是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夜里开增氧机增氧是为了救命,搅动底部水体的有机物上来没有光照,藻类下去死亡,并不能够起到调水的作用,甚至说会破坏水体的稳定。晴天白天就不同,白天光照强,藻类活力旺盛,在对流到底部死掉一部分的同时能够有新的藻类生长繁殖出来作为补充,另外底部的有机物上来之后能够为藻类所利用,促进藻类生长,从而让整个池塘水体环境更加稳定优质。
说一个案例,我有一个客户今年第二年养鱼,规格不算大,还想长一点鱼。刚降温的时候投喂量是25包/天,按照常人的思维是,以后每天的饲料应该是要一天比一天少了。但是他通过晴天多开增氧机之后,吃食比原来要好,过几天之后已经喂到了28包/天。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还会长多少鱼啊,不过不要急,只要水温适宜,溶氧充足,鱼肯吃饲料,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好了,今年鳊鱼养殖技术的总结就这四点,供大家参考。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关注鳊鱼养殖技术或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欢迎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