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日讯 (王鑫 实习记者 周秘 记者 雷蕾) 作为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刘蕾是赫哲族乡亲们眼中的红花,而她和丈夫——边防警察刘昌凡的爱情故事也是乡亲们口中的一段佳话。他们相知相恋,共同走过一个个春秋冬夏,牵手成就了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庭,他们相爱相守,心灵交汇溢满爱的海洋,一起谱写了事业上的辉煌篇章。

2013年参加全国妇女代表大会,身穿民族服饰的刘蕾。

刘蕾,女,赫哲族,31岁,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刘蕾的丈夫刘昌凡2001年12月入伍,现任黑龙江佳木斯边防支队三村边防派出所副所长。

情定赫哲只为家乡脱贫奔富

2004年,刘蕾从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了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刘昌凡(时任街津口边防派出所民警)走访群众、帮困解难、调解纠纷、维护稳定,是工作中的排头兵,赫哲族乡的“名人”。姻缘一线牵,刘昌凡和刘蕾一见如故,坠入爱河,并相互扶持,共同奋进。

赫哲族世代赖以生存的渔业资源,由于过度捕捞而日渐匮乏,渔民们仅靠捕鱼难以维持生计。刘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毅然顶住家人亲友的压力,辞去了乡里稳定的工作,破釜沉舟,决心干一番脱贫致富的大事业。乘东风,找政策,刘蕾把握住国家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扶植的时机,选好了放蜂场地,自办蜜蜂养殖产业;寻出路,创品牌,从最初仅设十几个蜂箱的小规模养殖,逐渐发展壮大到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多种产品,刘蕾靠品质逐步打开了内地市场,订单接踵而至,赫哲族的乡亲们也慕名陆续加盟,刘蕾成了乡亲们眼中的致富“明星”。

夫妻俩把带领赫哲族群众转产增收当作己任,多年来,同边防官兵一起为赫哲群众争取到致富项目12个,在乡里建立了木耳、蘑菇等山产品种植、鱼皮画制作和鸵鸟养殖基地。乡里新修了漂亮的水泥路,清洁环保的发电风车高高矗立。街津口这个昔日荒芜的小渔村,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并肩奋斗只为边疆和谐安宁

生活富裕了,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刘蕾和刘昌凡服务赫哲群众的另一大课题。为使丈夫刘昌凡能够安心工作、扎根边防,刘蕾在走访民族群众、帮扶困难家庭、调解社会纠纷、维护辖区稳定等工作中,也唱响了夫唱妇随的主题曲。

刘昌凡走访辖区嘘寒问暖,刘蕾深入群众开展致富指导;他计划帮扶困难户发展养殖业,她入村调研、亲身实践,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学习赫哲族传统鱼皮画、鱼皮衣、鱼骨制作工艺,她当好赫哲族民族艺术馆的宣传员和志愿者。为了让群众从事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夫妇俩还精心布置将刘蕾的娘家和刘昌凡的警务室“改造”成了“百姓之家”,配备了棋牌等活动设施以及图书。2012年4月,街津口乡党委与驻地边防派出所、机动中队党支部共建联创的火红硕果呱呱坠地,警地双方精心打造“党建、维稳、经济、文化”四大品牌,刘蕾和刘昌凡用自己的热情与真诚来守护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让赫哲人的幸福生活更加绚烂多姿。

几年来,街津口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处乡间小路上布满了他们的脚印,赫哲族群众家中到处都有他们比翼齐飞的身影。为了理想,他们三推婚期——2008年初,刘蕾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为做好履职工作,她提出延迟婚期;2008年6月,刘昌凡执行奥运安保任务,婚期再度推迟;2010年初,刘蕾本来决定先完婚再参加两会,刘昌凡主动延迟婚期,为她撰写建议做好各项保障工作。2011年夏末,刘昌凡和刘蕾如愿地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商议国事倾力支持边防事业

作为赫哲族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刘蕾备受瞩目,成为媒体争相聚焦的“明星代表”,而她也忠实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刘蕾时刻关心本民族和家乡的发展,带着对边防部队的特殊感情,刘蕾深入边防辖区实地查看调研,针对警地党组织共建联创、边境地区维稳、民族团结等课题,了解发展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她提出的《加快边境地区平安社会建设的几点建议》等不仅接地气,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部队发展息息相关,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参加黑龙江代表团集体审议期间,刘蕾就边防官兵在同江市抗洪抢险、灾后重建等情况以图片的形式李克强总理做了详细汇报,为边防官兵成功做了“代言人”。

2008年以来,刘蕾多次向参加全国“两会”的武冬立局长、原政委傅宏裕等同志汇报了佳木斯边防支队推行爱民固边战略、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举措,受到部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刘蕾每年均以特邀嘉宾身份,为驻地边防官兵宣讲全国“两会”精神,解读方针政策,传递中央声音。

几年来,刘蕾荣获诸多殊荣。2013年,由黑龙江省文明办推荐,刘蕾入选为10月份“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候选人。2014年,刘蕾当选当选公安边防部队首届“爱民固边•2013感动边疆人物”。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