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养殖鸵鸟视频_致富养殖鸵鸟赚钱吗_鸵鸟养殖致富经

致富养殖鸵鸟赚钱吗_鸵鸟养殖致富经_致富养殖鸵鸟视频

致富养殖鸵鸟赚钱吗_鸵鸟养殖致富经_致富养殖鸵鸟视频

鸵鸟养殖致富经_致富养殖鸵鸟赚钱吗_致富养殖鸵鸟视频

傅俊摄

记者马晓芬

三年前,一位“95后”乡创女青年,在琅琊镇徐联村饲养大型经济禽鸸鹋,种下了农业梦想的起点。她说,趁着年轻,就要做一些对自己、对家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的事。

01、敢想敢干“创”出致富

沿着琅琊集镇往西前行,一路绿树葱茏、屋舍俨然,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行至琅琊镇徐联村,拐进一个僻静处,婺城区志寅鸸鹋养殖场就坐落于此。

推开大门,在养殖场负责人朱潇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400多只“大眼睛长睫毛”的鸸鹋。鸸鹋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也被称作“澳洲鸵鸟”,其寿命一般在30至50年,一般一年可产肉,二年可产蛋。

朱潇出生于1996年,是琅琊镇徐联村人。姣好的面容,娇小的身材,看似弱不禁风,实则作风干练、思维敏捷,浑身充满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今年出的一批鸸鹋苗已销往安徽、福建、河南等地,这是养殖场首次获得较大收益。”对于这次出苗,她格外看重,毕竟坚守三年来,养殖场一直处于投入端与产出端不平衡的状态。

三年时间,如白驹过隙。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标准的“95后”甘愿默默地守候着鸸鹋?朱潇坦言,与鸸鹋结缘,源于一次央视《致富经》节目。2015年,她与吴志寅刚建立恋爱关系,两人第一次从电视里见到了鸸鹋,就被深深吸引了。当时,她是一位资深的化妆师,而他是一位专业的土木工程师,却同时萌生了回乡创业养鸸鹋的念头。

吴志寅的父亲是乾西乡的蛋鸭养殖大户,这些年带过很多徒弟,唯独不肯把技术传授给儿子,在他看来,养殖这行实在太辛苦了。而吴志寅则是认准一件事,就绝不轻言放弃,“鸸鹋是种价值极高的罕见珍禽,浑身上下都是宝。皮是优质皮革,羽毛可作为高雅的装饰物,肉营养丰富,蛋壳可制成工艺品,在浙江市场甚至全国市场都比较空白。”

当时,鸸鹋广阔的市场前景让朱潇、吴志寅兴奋不已,不过他们决定先观察和了解,毕竟做自己从未涉足的养殖业,尤其是鸸鹋这样的外来物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随后,他们跑去广州、福建考察了一圈,足足想了两年多,最终下定决心养了。朱潇说,总要有人去尝试,他们愿意去当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7年5月,朱潇在家乡徐联村找到一处15亩的废弃厂房,俩人开启了与鸸鹋共舞的养殖生活。当月,她与吴志寅来回驱车18个小时,从福建省三明市带回首批150只鸸鹋苗。身披棕黄色条纹、活泼的小鸸鹋,一下子俘获了夫妻俩的心。

经过精心喂养,2018年11月12日,首批鸸鹋产下了第一颗蛋。这是一颗墨绿色的大蛋,比普通鸡蛋大了约10倍,通体色泽光亮,整整比预期提早了半年。“当我向各大养殖群发送消息时,业内很多人还不相信。”朱潇自豪地说,经专家分析,鸸鹋之所以长得快、长得好,得益于优良的喂养配方。

02、摸爬滚打“趟”出致富路

七月骄阳似火,照在徐联村的广场,也照在志寅鸸鹋养殖场。吴志寅穿着长袖长裤高筒雨靴,拿着割草工具走向2米多高的甜象草地,汗水浸透衣背。“甜象草是优质牧草,产量高且含糖量高,适口性非常好,是鸸鹋不可多得的‘美食’。”他一边说,一边麻利地割下一捆甜象草,扛到牧草粉碎机上进行破碎。

每天从早上7点半开始,割草、喂食、清理卫生……整整持续三个小时的固定作业,吴志寅做得一丝不苟。打细的甜象草散发出悠悠清香,凭着手感,他再加入一些嫩黄的玉米粉、黑麦芽,还有自家特有的配方,放入食槽中才不一会儿,就只剩下薄薄的一层碎末了。“他是真心喜爱鸸鹋,对待它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旁帮忙喂食的朱潇说。

然而,养殖业充满了无数未知的因素,养殖鸸鹋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总想着给它们多吃点就能长得快一点,结果新孵出来的小鸸鹋,长到一个多月时,走路都崴脚了。”朱潇说,鸸鹋体型巨大,全身的体重全靠两条腿支撑,第一批育出来的鸸鹋种苗,前期体重增长过快,导致双腿支撑不了,只能作废处理了。这次之后,他们重新对喂养配方进行了调整。

去年2月,正是春寒料峭时节,养殖场面临了一场建场以来最大的危机。一般来说,鸸鹋的正常出壳时间是48天。当孵化到第46天时,朱潇与吴志寅敲开一个个蛋壳验蛋,发现鸸鹋宝宝已经胎死蛋中。经过多方咨询和查证,夫妻俩终于发现了根本原因——温度和湿度没控制好。

一路摸爬滚打,一路积累沉淀,走过的弯路都成了养殖场发展的阶梯。如今,鸸鹋何时需要减肥、增肥,是否已经进入成熟期,打架需要怎么处理……对于朱潇和吴志寅而言,已经驾轻就熟。

在养殖场,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养殖场事务都由夫妻俩亲力亲为。从渠道对接、营销策划到销售推广,全由朱潇负责;从孵蛋、育苗到喂养,全由吴志寅负责。“这样辛苦是辛苦,但是看着养殖场一点点进入正轨,我们是满心欢喜、充满信心。”朱潇微笑着说。

03、致力扶贫“圆”出致富梦

“青年有所为,乡土有所偿。我愿在这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争当致富带头人,让乡亲们的生活有盼头,日子有奔头。”近日,朱潇的身影出现在了婺城区“老乡说小康”农民故事大赛海选活动现场,质朴的语言、铿锵的声音,表达了小康路上与村民同行的心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民奔小康的路上,朱潇发现身边有些村民因身体等原因,无法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经济工作,导致生活贫困。如今鸸鹋养殖已顺利进入第三年,从养殖到销售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那么,是否能通过此为他们做点事?从每天与鸸鹋的亲密接触中,她渐渐找到了答案。

根据养殖场现有400多只鸸鹋,其中有300多只为种鸟的情况,朱潇提出了“借苗生钱”的模式。“我们将幼苗免费借给村民,让他们进行养殖,养殖12个月后我们负责回收。”她说,刚孵出的雏鸟每只市场价为500元左右,按照村民的实际情况根本无法接受,“借苗”从源头上实现了养殖“零成本”,加上养殖中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为村民增收提供了新路径。

对此,朱潇还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商品鸸鹋经济价值不低于2800元,除去养殖、人工等成本,每户农户养50只,年均收益可达4万元左右。“同时,我也想借助我们的特色养殖,力所能及地改变农村留不住年轻人的情况,让更多的青年力量带领农民走上小康致富路。”

由于接地气,这一模式在酝酿之初,就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大家一致表示,该做法不仅能盘活农户土地和劳动力,解决村民缺资金、缺技术问题,同时更能降低养殖风险,纷纷表达了“借苗”的想法。

“鸸鹋是个朝阳产业。鸸鹋的毛发,不形成羽毛片,不会产生静电,可用做高精密度仪器的防尘扫。皮质地精密柔韧,透气性好,可以用来做高档皮包。鸸鹋油更是被誉为‘液体黄金’,被医学界认为是目前发现物质中适合人体吸收的纯天然的营养物质之一,欧美国家已将鸸鹋产业的开发称之为‘鸸鹋工业’。”不过,在朱潇看来,她与吴志寅最看好的还是鸸鹋的肉。“肉质鲜嫩,蛋白、钙、铁、锌、硒的含量都很高,又兼具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非常健康。”朱潇说,希望能与更多村民共享鸸鹋产业红利,为乡村振兴助力。

眼下,养殖场在做基础设施改造,黄泥路升级为碎石路,简易棚升级为钢架结构,一批即将步入成熟期的鸸鹋将进行分栏,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为延伸产业链,我们也在关注和策划鸸鹋餐厅、蛋雕等附产品,希望把鸸鹋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村民实现致富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