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养殖让乡村振兴“畜”势待发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拓展思路,转变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根据资源禀赋和条件,全力发展乡村特色养殖产业,实现了职工增收、农业增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速度,努力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六师土墩子农场鑫森源农林专业合作社特色黑驴养殖基地一角( 摄于6月14日)。苏刚 摄
10月30日,在新疆佳禾六品食品有限公司一〇五团分公司自动化鹌鹑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分拣鹌鹑蛋。任建亚 摄
养马“奔”出致富路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美玲
9月13日,张建国正在给马投喂草料。李雪 摄
10月过半,秋意正浓。10月16日,在七师一二八团十连的胡杨河市晟启养殖专业合作社养马场里,该连职工张建国正忙着将一垛垛麦草饲料装仓入库。“马上入冬了,提前把草料备足,用一冬的时间把马儿养得膘肥体壮,来年能卖个好价钱。”张建国告诉记者。
在离张建国不远处,一匹匹骏马精神抖擞、四肢强健有力,正是这些马带着张建国一家“奔”上了致富路。“我家一共养殖了70匹马,今年我打算卖掉20匹成年马,大概能挣20万元。”张建国算起了致富账,“今年好好干,行情较好,收入还能增加。”
此时熟练地念着“养马经”的张建国之前从没想过,他会成为一名专业养马人。
几年前,和一二八团大多数职工一样,棉花是张建国一家主要的收入来源。张建国说:“身份地虽然能养活一家人,但想进一步增收,还得探索新路子。”
近几年,因为喜欢赛马,张建国在自家小院里养了几匹用来参赛的马。他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但面临一系列困难,一是没精力:现在只有几匹马,一边种地一边养还顾得过来,如果马的数量增加了,夫妻俩忙不过来;二是没场地:自家院子虽不算小,养几匹马还可以,但再多的话肯定养不下。在十连,和张建国有同样想法的养殖户不在少数。
去年,十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严建龙了解到大家想进一步增收的想法后,便把连队几名家里养殖牲畜的职工叫到一处,大伙儿一起商量。“你们不如合起伙来,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家相互帮助,抱团发展咱们连的牲畜养殖产业。”交流会上,严建龙提出建议。
“严书记说的有道理,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对!依托合作社,我们可以建立专门的养殖基地,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养殖,养殖的牲畜品质更有保障”……听了严建龙的提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不久以后,张建国等5户养殖户一同成立了胡杨河市晟启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推进合作社进一步发展,连队党支部为合作社划分60亩地,用于新建专业化养殖圈舍,还积极为社员申请无息贷款,解决了养殖户前期的资金不足难题。
加入了合作社,张建国终于敢放开手脚发展马产业。去年,他投入200余万元用于购买新的马匹、建立专业化养殖圈舍,从以前的“小打小闹”逐步成为如今的养殖大户。“有了连队党支部的支持,我们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张建国告诉记者,最近,连队还有几名职工在向他咨询如何加入合作社。
近两年,一二八团党委为改变职工群众收入单一的现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以打造“一连一社、一连一品、一连一企”为目标,在各连队培养擅长种植养殖、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连队发展特色化、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胡杨河市晟启养殖专业合作社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好机遇,发展特色养殖业,经济效益好,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的养殖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严建龙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鼓励职工群众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吸引更多连队职工群众加入特色养殖行列。”
“小鹌鹑”变身“金凤凰”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美玲
9月14日,在三师五十三团六连新疆鹌鹑繁育养殖示范基地,工人正在将鹌鹑蛋装袋。阿孜古力·艾沙 摄
“不好意思,我们盒装鹌鹑蛋的订单已经排到下个月了,这几天没有货。”10月23日一大早,在三师五十三团六连新疆鹌鹑繁育养殖示范基地的一间办公室内,图木舒克市高翔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总监高二高的手机就“嘟嘟”地响个不停。
“自从合作社的鹌鹑蛋加工生产线投产以来,打电话或亲自上门的订货商就络绎不绝,现在我们合作社生产的鹌鹑蛋已经供不应求了。”挂断电话后,高二高满脸笑意地告诉记者。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五十三团不断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增加职工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该团六连党支部通过考察市场,引进了成本低、见效快、好管理的蛋鹌鹑进行养殖,成立图木舒克市高翔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新疆鹌鹑繁育养殖示范基地,并注册“西域金雀”品牌商标。
“我们通过多方考察,发现鹌鹑养殖在本地市场基本还是空白,加上前期投入不算多,我们认为养殖鹌鹑前景可观。这两年,随着合作社一步步发展壮大,目前社员已有16名,我们采用‘合作社+农户+企业’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职工群众参与进来,发展壮大鹌鹑养殖产业。”六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张鹏翔告诉记者。
新疆鹌鹑繁育养殖示范基地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走进基地,记者看到基地共分为鹌鹑饲养区、育雏区、孵化区、加工区等4大区域。
在饲养区,一排排笼舍整齐摆放,数万羽鹌鹑在笼内或觅食、或饮水,热闹至极。在笼舍的另一旁,身穿蓝色衣服的工作人员正将拇指大小的鹌鹑蛋按品相分拣装篮,分好后的鹌鹑蛋将被送往加工区,发展精深加工。
张鹏翔介绍道,随着鹌鹑蛋加工生产线投入使用,合作社进入盈利阶段,目前,笼舍内有超42万羽鹌鹑,每日产蛋量达3.3吨,日产值可达近4万元。加工后的产品将销往喀什市、阿克苏市等地的各大商超。
除了吸纳合作社社员,合作社还解决了不少当地职工群众的就业问题,奴尔艾力·买买提力便是其中一员。奴尔艾力·买买提力家住五十三团八连,经人介绍来到新疆鹌鹑繁育养殖示范基地工作。“我一年前刚来的时候是一线工人,今年已经担任车间主任了。在这工作不仅离家近,一个月还能有5000元的工资,比出门打工挣得多。” 奴尔艾力·买买提力说。
如今,六连的鹌鹑产业开辟了一条鹌鹑养殖致富路,小鹌鹑已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凤凰”。
谈及未来的打算,张鹏翔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依托蛋鹌鹑的优势,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销售特色产品,形成以鹌鹑产业为主的团场经济新支点,带动团场产业多元发展,将五十三团打造成“鹌鹑小镇”。
呦呦鹿鸣 唱响产业致富歌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美玲
9月25日,周亚正在给梅花鹿喂食。李兵 摄
近距离接触憨态可掬的梅花鹿,与它们一起拍照打卡;在户外自助烧烤、露营,惬意地享受田园生活;购买鹿茸、鹿血以及其他特色农产品……如今,每逢节假日,十二师西山农牧场烽火台小镇的逐鹿田园特色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便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西山农牧场二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逐鹿田园特色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亚告诉记者:“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梅花鹿特色养殖产业,不仅壮大了连队集体经济,还乘着烽火台小镇旅游产业发展的东风,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吸引了乌鲁木齐市市民以及周边农牧团场的职工群众前来游玩。”
2018年,为壮大连队集体经济、促进当地职工群众就业,时任西山农牧场二连“两委”成员的周亚,带领几名职工群众外出考察学习,探索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模式。
在长春市双阳区“中国梅花鹿之乡”,周亚等人了解到一种新兴的农业高端产业——梅花鹿养殖业。梅花鹿的鹿角、鹿茸、鹿胎等产品作为具有药理作用的高端保健品,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同时,梅花鹿可爱的外表深受大众喜爱,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恰好,西山农牧场有丰富的草原、森林资源以及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为梅花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大家一商量,便决定发展梅花鹿特色养殖业。
学习回来后,周亚等人便在同年10月,成立了逐鹿田园特色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申请取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特许经营利用许可证”,成了乌鲁木齐市唯一一家梅花鹿养殖基地。
近两年,合作社主要朝着特色鹿产品、文旅资源开发两个方向发展,并持续扩大养殖规模。如今,合作社梅花鹿存栏数量已从2018年的48头增加为如今的128头。今年截至目前,合作社售卖鹿茸、鹿血等各色鹿产品,累计销售额达25万元。
在文旅资源开发方面,合作社依托烽火台小镇旅游产业发展,积极与周边旅游团队、研学机构合作,探索研学游、亲子游、生态游等模式,每月吸引参观、研学游游客超3000人次。
此外,合作社还探索出新的营销模式——认养梅花鹿,深受众多游客青睐。认养人在选定梅花鹿后,和鹿场签订协议,交纳认养费和饲养管理费后,鹿场负责对顾客认养的鹿进行饲养和日常管理。认养期内,认养人可以随时来看自己认养的梅花鹿,等到鹿茸长成后,还可获得鹿茸、鹿血等产品。
“这种认养模式,既能让游客体验到养鹿的乐趣,也能增强基地的游客黏性,推动基地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周亚表示。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周亚告诉记者,下一步,合作社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推进以梅花鹿特色养殖业为核心的农文旅一体化产业项目建设,通过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更多的职工群众加入合作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