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白鲢养殖技术_养殖花白鲢鱼_白鲢花鲢养殖方法

花鲢价格高,销路不愁,所以很多人看好花鲢养殖,尤其是现在全国退养还湖呼声一片,这让花鲢精养的热情又一次被点燃。那么,精养花鲢怎样做才能赚钱呢?今天这篇文章与大家一起来探讨。

|放养密度|

花鲢养殖中,遇到的第一问题就是放苗密度: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问题最普遍的就是密度过大。在长期跟养殖户打交道中,发现其中有养殖户想当然的投苗:既然要高产,那一亩花鲢放600尾,白鲢400尾,平均就算2斤-2斤半/尾,也可以收获2千多斤/亩。实际上,一年下来,可能放进去的鱼苗是0.5-1斤,养了一年也就1斤多点。这就超出了水体利用光合作用培育饵料来生产花白鲢的极限。水体中的藻类能利用光合作用的水深大多不会超过3米,这些藻类吸收光的能量有一定限度,如果产量还要往上升,那就只有人为的往水体里投料。

正常的放养量应是根据亩产量倒推,如果预计的亩产量是600斤,那上市规格是2.5-3斤,除以这个数,得出200-240尾/亩的苗种放养数,算上损耗,总的放养尾数也不应超过300尾/亩。

|放养鱼苗规格|

第二个问题就是放苗规格:规格放大了苗种投入大,放小了浪费养殖水体前期资源,这个需要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和鱼市场价格走势决定。这里以四川为例,这边的价格在每年的6-8月份最高,主体鱼应按在这个时候上市最佳。所以投入的苗种就要有一半以上的大规格,或者全部投放1斤以上的大规格苗种。其次,在高温季节,如果载鱼量过大,也容易导致缺氧,增加养殖风险;另外,当大个体的鱼起捕掉一部分,小个体鱼生长加快。

|施肥的选择|

第三个问题就是施肥问题:化肥好,还是生物肥好,还是菌种好?是单用,还是轮流用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把众多高产的案例汇集在一起一分析,都是生肥物、菌种、化肥、有机肥轮流用,三者各有优势。

花鲢养殖中,普遍会遇到用了好多产品,水就是肥不起来的情况。因为在肥水养殖中,还缺乏像测土施肥这样的检测仪器,这时就需要根据经验,去试验性肥水。我在实践中遇到最多的就是当把复合乳酸菌、碳源,有时或是氨基酸一补充进去,水很快就肥起来了。说明水肥不起来,根本原因还是水体缺乏某些成份。

|施肥的频率|

第四个问题就是施肥的频率:经常会有人问,是半个月还是十天,甚至一周用一次好?这个问题可以参考精养塘的投料,不然难道把亩产提高到4000-5000斤,两三天投一次料就能达到?当然对于肥水养花鲢,虽不至于天天施肥,但最好也两三天一次。

有人说阴天光合作用弱,所以阴雨连绵就不施。其实不对,阴天光合作用差一点,但仍有,同时花鲢也不会因为阴天就不吃东西,如果不施肥,那就投粉料。

|花白鲢搭配比例|

第五个问题是花白鲢的搭配比例:比例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一个鱼塘都是一个独立的案例。但有一个原则,当向水体中只要补充有机肥就可以增大花鲢的比例,因为有了浮游动物繁殖的基础。但同时还需向水体里补充菌种和氮、磷。只有补充的次数越多,量足够,就可以直至把花鲢的比例增加到80%。

□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师

肖建春

链 接

有机肥的处理

处理有机肥可以借用化粪池处理的办法,比如在塘边挖一个坑,然后把各类畜禽粪便倒入,按倒入畜禽粪便的量来补充发酵的菌种。如果是液体的,按10吨畜禽粪便用1-3公斤酵素来发酵,如果有养殖场处于鱼塘周边,如生活污水,畜禽粪便水直接引入养殖水体,可按水体计,1公斤用8-10亩水体,首次使用后,间隔5-7天用一次,用量减半。

关于酵素,这里要做一个补充说明:包含两大类菌种,一是复合发酵菌种,另一大类是益生菌种,同时包含供菌种生长的营养盐,以及促进藻类生长的微量元素和促藻类生长因子。所以为投入水体中的菌存活提供了条件,活菌数量高,固用量较少。使用前再浸泡两小时,可通过菌种的自体繁殖增加菌种数量,提高使用效果。如果是干湿的可用活力58,按千分之三的比例添加。也可将活力58直接添加到塑料袋里,再进行密封发酵。

关于发酵有一个发酵周期的问题,以往的发酵大多是凭经验,并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这里可以借鉴生物肥的制作方法,将米糖、麦麸或是菜籽饼按1吨添加5-8公斤,用做发酵菌种的预混剂,既可增加效果,又能帮助混合均匀,水温越高,发酵时间越短。所以为了缩短发酵时间,可以将粪便装进塑料袋发酵,或是在表面覆盖上塑料薄膜,高温时3-7天就完成发酵,冬天发酵时间会加长。

当发酵内部的温度达到60-70度,经过发酵的猪粪呈现黄绿色,无臭味而略带酒酸味,此时就已发酵完成。经过发酵的畜禽粪便可有效降低病原菌和寄生虫,同时施入到水体中减少了对溶氧的消耗。但即便这样,在鱼浮头或是缺氧时,仍不建议使用发酵的生物有机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