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蒙蒙亮,围龙镇龙神村的一个小山坡上就传来阵阵清脆的鸡鸣声,那里就是钱晓彬和他的“溜达鸡”养殖场。
“伙计们,开饭啦!”只听得一声吆喝,郁郁葱葱的矮树林里一溜烟钻出来上万只毛色油亮的土鸡,钱晓彬从准备好的大桶里舀出一瓢饲料撒向鸡群。他自己配制的饲料里有玉米、豆粕、青菜。“这样的搭配很合理,营养均衡全面,鸡吃了长得快,产出的蛋品相和质量都比普通的饲料鸡蛋要好。”钱晓彬管自家的鸡叫“花冠子”,管将深受“花冠子”喜欢的饲料叫“营养餐”。
饱餐了一顿美味可口的“营养餐”之后,“花冠子”便踱着步四散开去,有的飞上枝头,有的钻入草丛,有的干脆直接回到了舒舒服服的窝里,开始了美好的一天。这片近180亩的山头、林地,都是“花冠子”的地盘。
今年55岁的鸡倌钱晓彬,高中文化,之前一直和妻子一起种树、养鱼,日子过得不温不火。200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钱晓彬第一次接触并了解到土鸡养殖。他心里一动,自己能不能也发展土鸡养殖?说干就干,钱晓彬随即找到了村委会,流转了土地,开始在林间地头散养“溜达鸡”,开启了他漫长的“鸡倌”生涯。
钱晓彬和他的溜达鸡。
“我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加上在亲戚朋友那里借的钱,搭建了一百平方米的圈舍,买来了300来只土鸡。”钱晓彬回忆起土鸡养殖的辛酸,沉默了一会儿,说:“刚开始,因为缺乏土鸡养殖的经验和技术,鸡经常感冒或拉稀,三百多只土鸡只剩下了几十只,一家人生活得十分艰辛。”那段日子,钱晓彬吃不下,睡不着,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要养鸡的决定。
钱晓彬最终没有被困难吓倒,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他全心学习,钻研土鸡养殖技术,只要有学习培训的机会,他就积极争取参加。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多年对土鸡生长习性的观察和分析,他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土鸡养殖技术,土鸡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现在,钱晓彬的鸡场存栏量达2万只,年出栏量达6万只,年产值超过300万元。忙不过来时,钱晓彬就聘请村里的留守老人来自己的养殖场干活儿,为他们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
钱晓彬的土鸡质量好,口碑好,多家餐馆老板主动找上门来购买他的土鸡,更加增强了他养殖土鸡的信心。
钱晓彬的致富故事也深深影响和激励着周边村民,村里的部分农户也开始跟着他学习土鸡养殖技术。钱晓彬将自己多年摸索的养鸡经验无偿教给村民,养殖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他都随问随答,他还主动帮村民牵线搭桥,为他们打开销路,大家都亲昵地称他“鸡倌”。 (记者 郭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