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余甘果,像这样的天气,吃一两颗进去,真的很舒服,嗓子润润的,没想到这个果子还能带领大家致富,赶紧来了解下~
“余甘果的回甘很甜,真的没有想到一颗颗小小的果子竟然潜藏着那么大的药用功效,还能带动当地群众致富。”9月27日,2019全国网络媒体贵港行采访团一行在平南县北帝山景区品尝到平南的大玉余甘果后十分震惊。这些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神奇”果子,引起了网媒记者的格外关注。
在北帝山的游客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媒记者看见一串串压弯了枝头的余甘果,纷纷兴奋地冲上前去拍照记录。“平南余甘果在我们村里被大家称为救命果和致富果,在我父亲30多年的推广种植下,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广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丹红介绍,余甘果是世界公认的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的药品和食品两用的水果,“平丹”牌大玉余甘果肉脆、化渣、爽口,甘味适中, 回味无穷,盛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16种微量元素和SOD活性营养物质(美容抗衰老、软化血管)等,素有“维生素C之王”美称,被医学界称之为“天然维生素丸”(维C含量是苹果的100倍)。具有助消化、解烟酒、降三高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
记者了解到,位于平南县丹竹镇的贵港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农业新品种开发、推广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助农致富增收的企业。同时,也是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大玉余甘果科普示范基地、国家千县工程示范基地、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贵港市助农增收示范企业等。
广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创办,拥有余甘果综合加工厂面积25000平方米,余甘果饮料生产线、果酒、果脯、果汁生产线等大型设备及果园4万亩,种苗基地250亩,全国大玉余甘果的种植面积有40000多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黄丹红的父亲黄雄芳就开始对天然野生长在边远山区、无任何污染的余甘果进行研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选育培育出的热带杂果——“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果型特大、品质好、产量高,填补了广西人工培育余甘果的空白,黄雄芳还到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平丹一号”余甘果商标。
2002年,黄丹红接手父亲创办的广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那时,尽管‘平丹一号’早在1995年已获全国新技术新产品金奖,但是大玉余甘鲜果也只能生产加工成果脯,在深加工方面几乎没有将余甘果的潜在价值挖掘出来。为了进一步开发大玉余甘果,我着重在农业科技开发方面下功夫,先后多次到广州农科所和华南农业大学向专家教授虚心求教,破解了余甘果产品结构单一的难题。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余甘果果酒、果汁、果茶、果脯、蜜饯等几条生产线,生产出果酒、果汁、果茶、果脯、蜜饯等余甘果系列产品,全部通过食品安全管理HACCP体系认证和质量安全管理SC体系认证。”黄丹红说道。这些产品曾获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暨产品展销会“纯天然食品金奖”、首届全国粮油食品博览会“天然食品金奖”,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黄丹红荣获中共十八大代表,荣获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导师称号、2008年奥运火炬手、广西科技十大种养女状元、广西优秀女企业家、广西科技种养大王、广西十大创业女杰、自治区优秀女企业家、广西榜样青年、广西劳模、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助农增收致富带头人、贵港市劳动模范、贵港市优秀共产党员、贵港市十大先锋人物、贵港市十大杰出青年、贵港市优秀青年企业家、贵港市爱心青年企业家等荣誉称号。身为十八大党代表,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带领乡亲们通过种植余甘果走上致富路,决心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把群众看成自家人,尽一己之力为群众多办实事。
黄丹红介绍,广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经营模式,以“平丹”牌大玉余甘果为经营核心,大力发展种植“平丹”牌大玉余甘果,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该公司积极为群众提供果苗并上门指导种植和保价回收,每年培育“平丹”牌大玉余甘果种苗300多万株,可种植3万亩,为农民增收近亿元。同时,通过租用土地、吸纳剩余劳动力等为农民增加现金收入,此项受益户达3892多户近2万人。另外,她还积极发挥种植基地党支部作用,在其余3个分基地创建了党小组,支部党员达11人,实行了“一帮二带”工作法,即要求公司每名党员技术骨干要帮扶两名党员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并指导他们建立示范点,每位党员要带动3户在资金和技术上有困难的群众脱贫致富,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为发展优势,为山区农民铺就了一条致富的道路。
平南县丹竹镇盛产矿石灰,辖内土地很“瘦”,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基于“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独特的优势,平南县、贵港市和自治区先后把它列为科技扶贫的重点产业,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从2018年春节开始,余甘果生态基地将产业示范基地开发成为集农业观光、科普、拓展娱乐、购物等一体的观光农业类旅游区,吸引了近10多万游客前往参观和拓展,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更好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