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是条发家致富的路子,但是养什么比较好呢?下面贤集网小编介绍林下生态鸡养殖成功案例两则。这两个成功案例中的主人公都是外出打工后再回村进行生态鸡养殖,经过努力,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林下生态鸡养殖成功案例一:来自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苏艺强夫妇。
10月18日中午,三景村林下鸡养殖大户苏艺强夫妻俩,正喜滋滋地在山坡上捡拾鸡蛋,一只只毛色油亮的生态鸡,让群怀坡的村民逐渐走上脱贫致富路。
靠山吃山打工仔放弃外出回家养鸡
今年31岁的苏艺强,如今已经是当地的养鸡能手。在山坡上的树林里,随处可见鸡在林间穿梭。“目前我养殖的林下生态鸡有2万多羽。”苏艺强指着山头告诉记者,他们养这么多鸡也不愁销路,因为大部分还是订单式养殖,鸡一旦出窝就有人收购了。
五年前,坛洛镇三景村还是一个坡地多、农业生产条件差、许多村民都被迫外出打工的贫困村。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002元。跟其他村民一样,为了养家糊口的苏艺强也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赚钱。
2013年,三景村支书黄文初找到他,建议他依托家里山林多的优势,发展林下鸡养殖,带动村民发家致富。苏艺强家里有100亩山地,而且纯天然的生态环境也很适合养鸡,他细想之后决定接受黄文初的建议,回家乡养鸡。
探索积累三年时间成为养殖大户
养鸡,是讲究技术活。苏艺强一边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一边向农业技术部门讨教专业的养鸡知识。随着养鸡规模的越来越大,妻子小莫也辞职回家,夫妻俩一起摸索林下养鸡的各种经验做法,养鸡规模日渐扩大,也慢慢步上了美好的新生活。
在山坡上,成千上万只鸡在自由地享受着“天然的山林跑场”。三年的时间,荒芜的山头变成了现代化规模的养鸡场,三景村群怀坡村民苏艺强从一个还在外谋生的打工仔变成了三景村的养鸡大户。
脱贫致富74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
苏艺强把养鸡的产业基础打好后,他意识到要实现把贫困村的帽子脱掉这个目标就必须整合土地资源,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养鸡这条脱贫致富之路。
去年,西乡塘区农业部门指导苏艺强成立了群凤达林下生态土鸡专业合作社,并吸引村里74户贫困户以扶贫信贷入股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形成资金池,作为注资方的贫困户,每年能获得不低于8%的保底分红。走出一条“集中规模养殖、农户分散养殖总量”的新路子,实现“产、供、销”的一条龙服务。
三年过去了,摇身一变,三景村建起了150个鸡棚,“如今扶贫攻坚将道路修好了,交通运输方便了,生态鸡能运输到更远的地方。现在我们的鸡主要销往广西各地。”苏艺强开心地说。两年多来,在试点户的带动下,目前群怀坡过半的贫困户加入了养殖队伍。
林下生态鸡养殖成功案例二: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城子村,秦海军
近年来,随着甘肃精准扶贫工作地推进,平坦的油路修到了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城子村,村民盖起了新房子,家里通了自来水,加上城子村原本生态良好、景色优美,乡村旅游渐渐热起来,农民乘势发展农家乐、养殖业,探寻致富路子。
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声,满山的鸡都回窝吃食,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城子村村民秦海军介绍,通过慢慢训练,现在这些山上散养的鸡也懂得听哨声,管理起来,没有那么吃力了。近几年,随着甘肃精准扶贫工作地推进,秦海军所在的村子也悄悄地变化着。“以前,我们这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一到下雨天,平底鞋出门,一会儿就变成了高跟鞋,泥都烂在鞋底子上,甩都甩不掉。”
如今,平坦的油路通到了秦海军家门,邻里乡亲也都盖了新房子,通了自来水,加上,原本地处十万沟——大阴山景区的城子村,自然生态良好,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旅游。
原本在外打工的秦海军看到家乡的变化,决心回乡创业。“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到乡村来旅游不仅想欣赏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同时,也想品尝绿色、无污染的农家菜,所以我萌发了养鸡的念头。”秦海军说:“那时候,没有养鸡的经验,就到陕西参加培训,回来后,承包荒地,在山上散养生态鸡。”
如今,秦海军承包了100多亩荒山,养近1000只鸡,这些鸡平时吃虫子、草、粮食,肉质口感好,旅游旺季每天可以卖出八九十只鸡,每只卖100元,淡季,每天也能卖十几只,去年纯收益6万多元。秦海军说,生意不错,现在就是人手不够,规模太小,明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张罗开家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