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葛江月呼吸着清新空气,喝着清澈的山泉水,在翠绿的山坡上散步吃草捉蚂蚱„„这不是一幅山水田园画,而是一群鸡的真实生活写照。这些鸡有一个形象的名字—“溜达鸡”。如今,在榆中县新营乡祁家河村的小清水山上,7000多只“溜达鸡”的养殖场已经初具规模,而创办起这一养殖场的却是一名年仅25岁的小伙子—李海龙。创业遇难题双联贷款“雪中送炭”2011年,李海龙从兰州工业学院毕业,和许多初出校园的年轻人一样,踌躇满志。“去大城市机会很多,可是干得再辛苦挣得再多也对自己的家乡没有多大的贡献,我想着,得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家乡做点什么。”李海龙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海龙接触到散养鸡的行业。“那天我去市场上买【致富经视频全集】.zhifuge鸡,看到有一家卖的是散养鸡,我买了一只,味道真的很棒!”养殖散养鸡的想法在李海龙的脑海里成形了。说做就做,李海龙马上去考察市场,在乡上的一家散养鸡养殖户做帮工,学技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时,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李海龙的父亲李天灵说:“现在愿意留在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空着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孩子回乡创业既能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又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两全其美。”李海龙和父亲商量,村边的几座山上水草丰沛,很适合作为养鸡的场所,正好可以发展循环农业。
有了家人的支持,李海龙干劲十足,可启动资金让李海龙犯了愁。初期养鸡的投资最低也在5.7万元以上,可是家里的全部存款加上亲戚朋友借的钱一共才凑了万元。就在李海龙一筹莫展的时候,恰逢榆中农村合作银行的干部下乡搞双联行动,双联干部了解到了李海龙的难处后帮他贷了3万元的无息贷款,就这样李海龙拿着6万块钱开始了他的创业路。创业路上自学成才变身养殖能手养鸡风险大,李海龙决定先购买1000只鸡苗做实验。李海龙每天早晨5点半就要开门放鸡,刚出生的小鸡不会上山,李海龙就用投喂食物的方法人工引领,十几天后,所有的鸡都会上山了。还没来得及高兴,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山区的水草丰美,野生的鹰也很多,小鸡在山上觅食的时候经常会成为鹰的美味,有时候一天就有五六十只鸡被抓走。李海龙多方请教,在山头上插颜色鲜艳的旗子,放炮,定时巡逻才解决了鹰的问题。李海龙白天养鸡,晚上学习养殖知识,鸡苗一天天茁壮成长,终于出栏了。李海龙拉着60只鸡来到乡上的市场卖,没想到根本无人问津。“本以为把鸡养好就不会出问题了,结果第一天,我一只鸡都没卖出去!”李海龙说。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仔细调查后,李海龙发现,普通的鸡因为运动量不大,成天在鸡舍里也不会风吹日晒,所以羽毛鲜亮,体形肥硕。
可李海龙的“溜达鸡”相比起来较瘦小,羽毛也没有那么漂亮,凭卖相很难吸引顾客。李海龙决定坚持每天去市场上卖,他坚信自己的鸡能够以质量取胜。第二天,第三天,终于有人买走了他的两只鸡。没过几天,买过“溜达鸡”的人又回来了,说很久都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鸡了,决定再买几只,也帮亲戚邻居带几只。就这样,人们口耳相传,李海龙的“溜达鸡”也越卖越好,在乡上有了小名气。看着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李海龙干劲更足了。周边的农家乐听说了他的鸡质量好,味道香,很多老板都亲自来订货。2013批引进土鸡7000只,共计收入在14万元左右。克服困难继续发展与乡亲同致富就在李海龙的养鸡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小意外让李海龙动摇了。一天傍晚,李海龙在粉碎菜叶的时候,右手的三根手指不慎搅入粉碎机,全部压断了。看着自己受伤的手指,李海龙犹豫了,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下去。可是看着满山的鸡,想想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苦,他决定继续下去,一边养伤一边在父亲的帮助下继续照料还没有出栏的鸡。今年7月,李海龙又一次性引进3000只土鸡进行养殖,并建了450余平方米的鸡舍,打算今年养鸡总数达到一万只以上。他和他的“溜达鸡”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有兰州的顾客组团来到他的养鸡场,一次就买三四十只鸡。
李海龙满脸欣慰,“有个兰州的客人,本来只想顺路带一两只鸡回去,可是我叫他来家里做客,做了只自己养的鸡给他吃。吃完他就买了十几只鸡回去,当时特别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李海龙说,祁家河村山上地表植被丰富,空气质量好,环境无污染,很适合饲养散养鸡。他的“溜达鸡”饲料都是纯天然的,不添加任何激素,每只鸡的饲养时间均达到6个月以上。饲养时间长,鸡品质好,鸡肉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很受顾客欢迎。他创办了榆中映山红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并且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养殖经验传授给前来请教的乡亲们,希望带动乡亲们利用村里的自然优势,一起发展循环农业,共同致富。(来源:甘肃农民报)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