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广东正式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也是最早出台落地的省级实施方案之一。
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和全国消费大省,广东无论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具有突出优势,如何“更新”“换新”备受全国关注。除了与全国方案内容保持“同步”之外,“粤字号”方案都有哪些新亮点?又释放经济第一大省哪些新信号?
实处着墨:能源领域剑指“存量”要动能
过去一年多来,广东着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瞄准“新型储能”作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一个集装备制造、能源生产、能源储备于一体的新能源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广东《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其中,除了与国家提出的目标保持一致之外,广东也将“能源”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围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点更新方向,广东甚至已经瞄向新能源领域的“存量”要动能:要求推进已达或临近寿命期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设备退役改造,提升装机容量和发电效率。
因此,如何借势在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能源行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成为在设备更新领域极具“广东特点”的重要内容,蕴含着广东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深度思考。
细处着手:强调供给和需求端协同联动
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广东造”。本轮“换新”聚焦三大品类中,汽车正是其中之一。
相较于全国方案,广东《方案》从细处着手,针对汽车行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除了明确提出报废汽车年规范回收拆解量和二手车年交易量,更明确指出,广州、深圳要进一步放宽小汽车上牌指标限制。
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着力,供给端要紧紧围绕市场激发需求、创造需求——这也成为广东《方案》的又一大着力点。
不只是汽车。需求,同样存在于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案》提出将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乃至细化到“逐步淘汰更新S9以下配电变压器等落后低效设备”这样的具体内容,或将让群众对本轮政策“体感”更明显。
离市场更近,离需求更近,离民生更近。其中正是广东用好自身超大规模市场、下大力度深挖自身有效需求的“焕新”思路。
“新”处发力:以“湾区特色”撬动国际对接
在本轮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中,实施标准提升行动是重要方面。而在广东,围绕标准方案更具像化提出: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认证试点建设,推动完善广东碳标签机制。扩大“湾区标准”清单和“湾区认证”项目范围,强化“一带一路”绿色标准合作。
作为全国外贸第一大省,在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海外市场参与不可或缺。优质产品、优质产能走出去更是题中之义。
对广东而言,强化产品技术标准提升不是闭门造车,是要强化与国际市场需求、与国际标准衔接。近年来,粤港澳三地互认“湾区标准”清单,“湾区认证”不断扩容。广东在本轮新政中,也在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继续推动标准先在湾区互认,再向国际对接、推广,推动更大范围、全产业链上的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这背后,更有着广东以制度型开放推动自身高水平开放、推动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加速跑的深意。
(总台记者 林丽丽 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