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口遇见李作锋时,他刚开着拖拉机从镇上拉回来十几袋化肥,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透着喜悦。

“今年地里的‘黑宝贝’大丰收,还不愁销售。”

“把这些‘宝贝’卖了,还得赶紧种上别的‘黑宝贝’。”……

听着李作锋念着他的“黑经”,不觉已进村。村里的景象让我吃惊不小:屋顶上“黑压压”一片,农户院子里高大的树上也是“黑云压城”。

我们是在宜阳县高村乡演礼沟村。那些就是被村民称为“黑宝贝”的黑玉米

秋收刚刚结束,黑玉米都从地里收上来了。有的就在屋顶上晒着;有的则被扎成一捆,象大串香蕉一样,挂在树上。

李作锋今年收成不错,六亩多地里拉回7000多个线穗。

“我这7000多个穗子早已‘名花有主’啦。”李作锋的信心来自6月份与乡里一家黑色作物开发公司签定的《黑色作物种植收购合同书》。按照《合同书》,李作锋收获的所有黑作物将全部被该公司收购。

“挑出饱满的按个卖,3毛一个,就是2000元钱;剩余个小的,把玉米籽打下来,也有千把斤,按8毛一斤送到公司,就是800元。”

而夏天的时候,李作锋已从地里刨出了今年的第一桶“黑金”。3300多斤黑小麦按合同全部送到公司,八毛五一斤的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将近一倍,这又是2500多元。

李作锋是怎么种上这稀罕玩意儿的呢?

2001年,这家黑色作物公司的技术人员拿着宣传册和种子来到他们家。李作锋头一次知道庄稼的颜色还不是一成不变的,有黑玉米、黑小麦、黑红薯、黑花生……

庄稼人稀罕自己的土地。虽说黑色作物营养价值高、价格卖得贵,可是头一次听说这玩意儿,能种好吗?要是种出来卖不掉咋办?

李作锋和其他村民一样犯着嘀咕。

技术人员跟他们说:“你们放心。我们和每一家种黑色作物的农户签定收购合同。技术和栽培资料我们提供,你们种出来东西我们全收。”

为稳妥起见,李作锋先试着种了一亩地的黑小麦。

没想到头一年,这一亩地就给他多带来200元钱的收入。

第二年,李作锋干脆在地里全种上了黑小麦,小麦收完后,又赶紧种黑玉米……

邻居李罗汉正在自家的屋顶上打玉米粒。电动玉米剥离机工作时发出很大的声响。玉米粒源源不断地飞溅出来,洒落一地,另一头,光光的玉米棒从机器里滚出来。不一会儿,玉米粒已堆起一座“小山丘”。“这个机子用着可带劲了,一小时能脱六七百斤玉米呢。”

机器虽不大,省力可不少。这样的机器200多元钱,演礼沟几乎家家都有一台。

种植黑色作物的人越来越多,农户们自发组成的黑色作物种植协会成了连接农户的纽带。协会安排参会的农户定期进行种植经验交流,请来农业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每年到收获的季节,还要举行种植大会,比比谁家玉米更饱满,比比谁家黑红薯个儿更大。

演礼沟村村民的“黑经”越念越顺,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李作锋刚从部队转业回来时,从信用社贷了6000元钱做小生意。“现在种地也能挣钱。去年贷款还清后,家里已经慢慢有了积蓄。”

村里很多人都有了手机,最重要的是农户的观念开始渐渐改变。“庄稼人不能只跟土地说话,还要了解市场行情,市场需要啥我们就种啥。不能盲目了。”李作锋心有体会。

见习记者 邓超特约记者 宋会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