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讯(耿本铸) 2013年9月,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和平社区朱公村杨长根流转土地1200亩,主要从事小麦、水稻种植、稻田综合种养及稻米加工与销售。经过近10年来的打拼,杨长根把原来只是农业常规的种植创办成一个现代化的家庭农场。先后被评为南京市示范性家庭农场、南京市最美家庭农场、江苏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杨长根本人被授予“南京工匠”提名奖、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等。
农旅结合“两不误”
一个好的规划能够点石成金。杨长根家庭农场入口处就设有一个公共生态停车场,200平方的“大容量”满足了来访游客的需求。杨长根将农场合理划分了5个区域,分别为大米种植区、水产养殖区、稻虾混养区、垂钓区及果蔬采摘区。游客进行采摘、垂钓等项目时都有专人的引导和讲解。这些都是杨长根对农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的结果,使农场成为了人们休闲、陶冶情操和开展文化活动的理想处所。
致富不忘乡邻
杨长根原来从事摩托车修理,当时为了帮人家收粮赚钱,杨长根购置了一台收割机,正是在收粮过程中,他发现越来越多的良田被抛荒闲置,这让他萌生了种植水稻的想法。于是,杨长根向民间借贷了20余万元,添置了高速插秧机、大型拖拉机、育秧播种流水线,成立了南京信萍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小麦、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后来注册了“杨长根家庭农场”,将农村分散的土地都聚在一起,实行规模化经营管理,当年收入就达到了20多万元。
一人富不是富,一起富才是富。富裕起来的杨长根没有忘记乡邻,在他的家庭农场的带动下,有8户发展起绿色农业,他不仅为农户解决生产难题,还为他们提供销售渠道,并使绿色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产品30%,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渐形成“电商+龙头+大户+农户“的运营模式。
创新稻虾共作模式
2017年,在已有种植稻田的基础上,杨长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试试新的模式,看看自己水稻田里是不是能养出龙虾。杨长根便开始试着稻虾共作模式。新的模式就是新的挑战,在探索中,杨长根经历过失败,但也悟出了经验。
“稻虾共作”具有养殖技术易掌握、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并且龙虾可为水稻增肥、除草、松土,水稻可为小龙虾供饵、遮荫、避害,减少使用农业投入品,形成互利共生的循环农业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米和龙虾的产量和品质,最大化实现“一地两用、一亩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目前,杨长根农场流转的土地中有200亩进行虾稻共作,亩产1000斤水稻和300斤龙虾。近两年农场“稻虾共作”创造经济收入约146万元,达到了助农增收的效果。
形成健康绿色产品特色
发展绿色农业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需要。杨长根深记这一点,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坚持研究和培育绿色有机优质稻米种植。为了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农场采用了生物农药,用物理的方式治虫治病。杨长根不顾种植成本的增加,采用绿色生态化种植,逐渐打响了“杨长根”绿色大米品牌。“只有食品安全了,身体健康了,幸福指数才会增加。”这是杨长根所坚持的。目前,农场绿色认证大米1000亩,亩产水稻1200斤,销售价格每斤达到1.65元。此外,农场积极参与湖熟街道每年一度的稻香节,吸引了大批南京及周边的游客前来农场体验农家收获喜悦。这使得农场不仅走健康化、绿色化发展路子的同时,还加快了与旅游相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带动多样化发展。
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杨长根”
伴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杨长根注册了以自己姓名命名的品牌商标,实现产供销一体化。除了对多年合作需求商进行正常供应外,在区、街道及社区的扶持下,紧跟电商发展步伐,使得庞大的消费市场需求直接和厂商本身的产能供应相连接,在实现产品销量倍增的同时打响了企业品牌,实现了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电商结合的农业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