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0月6日电(记者 徐金鹏 潘林青 叶婧)近年来,中国农业大省山东通过逐步推进“两区同建”(即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新型城镇化模式,让农民在社区居住,在附近园区上班,生产生活方式同步变化,使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梦想成为现实。

德州市位于山东北部,是“两区同建”模式的创始地。在这里的禹城市市中街道肖寺社区内,22栋住宅楼、86间沿街商铺鳞次栉比,白墙蓝瓦,目前已有300多户农民搬进了这里,霍长东就是其中之一。

“要说住楼房好还是住平房好,我觉得‘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就拿上厕所来说,以前住平房用的是旱厕,一到夏天蚊蝇满天飞,只能一手拿蚊香、一手拿蒲扇,手纸塞到口袋里。现在用的是抽水马桶,哪里看得见一个蚊子苍蝇?”霍长东说。

在山东,很多村民告诉记者,现在不仅仅是住得好了,收入也增加了。当地有这样一段顺口溜来形容“两区同建”:“过去是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衣食住行不如意,春种夏收汗水流;现在是搬进社区住进楼,水电气暖不用愁,就近打工挣票子,美好生活才开头。”

对于德州市齐河县宣章社区居民张宪香来说,这段顺口溜就是近年来生活变化的真实写照。张宪香不仅已经住进了楼房,还在家附近的美东农业科技集团公司工作,每月收入2600元人民币。

仅德州一市,像张宪香这样“居住在楼房,工作在家旁”的农户就有很多。据统计,德州市已建和在建的农村新型社区有418个,同步建设农村产业园区876个,已有40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山东不少地方学习借鉴德州做法,在城镇化过程中逐步推行“两区同建”。5年之前,临沂市临港区还是一个偏远落后的纯农业区,而如今随着城镇化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一座现代产业新城已拔地而起。

“我在企业上班,每月工资4000多元,土地流转出去还有一部分收益,生活跟城里没两样。”临沂市临港区厉家寨村村民厉月生说。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按照新型城镇化目标,到2020年这个城镇化率将超过60%,意味着更多农村人口将转移到城市生活,中国新型城镇化将面临不少挑战。

在山东,虽然大量农民从“两区同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受益,但这一模式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比如,夏津县齐庄村村民齐秀亮虽然早已住进楼房,但他并不情愿,主要是因为经济利益受损、年事已高爬楼梯费劲以及不能再在房前屋后种菜、养鸡鸭鹅等。

此外,部分农民购房经济压力较大也备受关注。禹城市市中街道党委副书记杨涛说,在部分社区,农民为了住进新房平均每户要额外支付5万至10万元,“上楼”经济压力较大。

针对这些问题,不少专家认为,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除了发展产业、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外,还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体系,既要实现“楼的城镇化”,也要实现“人的城镇化”,让农民在农村社区住得下、住得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