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全市牛饲养量达84.1万头,其中存栏量55.87万头、出栏量28.22万头;白牦牛存栏量7.8万头。牛肉产量达到2.82万吨,牛奶产量达到8.39万吨。2020年全市牛存、出栏量将分别达到62.3万头、28.7万头。其中:奶牛存栏量达到6万头,奶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荷斯坦奶牛2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

2.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全市建成大型规模养牛场、规模养牛场(小区)53个,发展规模养牛户1.5万户,牛的规模养殖比重达72%以上。建成奶牛养殖场户429家,奶牛存栏量达2.79万头,年产牛奶8.39万吨,产值达4.12亿元。祁连山精品奶源带重要基地加快建设,优然牧业12000头、古浪县奶产业园区8个5000头和金宇浩兴12000头奶牛牧场开工建设。

3.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畜禽改良服务体系,培育建设种牛场1家,建成黄牛改良点241处,年改良肉牛20万头以上,占到全省的1/5,牛良种化率达到 92.6 %。建成省级重点奶牛种畜场1家,荷斯坦奶牛和纯种进口新西兰奶牛养殖比例占到99%。

4.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创建部级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1 个、省级6个。制定推行肉牛、牦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2项,发布实施农业行业标准《天祝白牦牛》及甘肃省地方标准《天祝白牦牛肉》,“天祝白牦牛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认定认证。

二、发展优势

1.加工带动能力强。全市建成嘉禾佳酱牛肉、浪美、顶乐、琪茹、顶乐伊禾等屠宰精深加工8 家,牛年屠宰能力达 20 万头。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建成后,液态奶生产能力达1888吨/日。建成生鲜乳收购站3家,年外销生鲜乳7万多吨;建成河西地区唯一以生鲜乳为原料生产牛乳酪蛋白系列产品的高原生物制品公司1家,年收购生鲜乳5000多吨。

2.政策扶持力度大。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奶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武威市加快推进粮改饲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粮改饲和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生鲜乳收购、良种奶牛引进、优质精液推广、奶牛规模养殖、青贮饲料生产加工、秸秆收储加工体系建设、农机具购置等给予资金奖补。

3.品牌战略初见成效。申请获得“凉州黄白牛”“天祝白牦牛”等地理标志品牌 4 个;培育“凉州黑牛”“桂花和牛”“汉和牛”“顶乐牛肉”等绿色无公害高档牛肉品牌4个。天祝白牦牛保种群和天美白牦牛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天祝白牦牛精分割肉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评定为“中国市场放心健康食品信誉保证品牌”,培育畜产品网络营销企业20 多家。

4.饲草饲料供应足。全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百公里以内玉米原料年供给量可达90多万吨。2019年全市完成青贮玉米“粮改饲”面积10.9万亩,多年生牧草28.7万亩,一年生牧草35.4万亩,饲草产量95.3万吨,青贮饲料49.1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64.6%。全市大型牧草加工企业6家,牧草产品生产能力36万吨。饲料生产企业达35家,占全省总数的40.69%,2019年产销量达41.52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37.75%。

三、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在南部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的天祝县松山、西大滩、打柴沟、华藏寺、石门、抓喜秀龙等乡镇打造白牦牛沿山特色产业。中部冷温带干旱区的凉州区中部武南、高坝等乡镇、古浪县古浪峡以北土门、泗水等乡镇打造设施肉牛产业和精深加工沿川特色产业带;北部温带干旱区的民勤县昌宁、重兴等乡镇、古浪县北部黄花滩、西靖等乡镇、凉州区东北部邓马营湖指挥部、长城等乡镇打造奶牛沿沙特色产业带。

预计到2025年,全市牛产业出存栏量分别达74万头、34万头,其中:奶牛存栏量达到10万头,奶产量达42万吨以上,优质牧草料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荷斯坦奶牛200头以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泌乳奶牛单产平均达到8.7吨以上。白牦牛存栏量达到10.5万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