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年轻人创业成功,上门作贷后服务的东场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也为之高兴本报记者李建城摄
说水蛭,有些陌生,但讲蚂蟥,人们便很熟悉了。它是一种钻人皮肤、吸人血的生物。如今,这个让人生畏的“吸血虫”,在陈坤的手里却成了致富宝贝。
在钦州港区东场镇英窝村委的联营蚂蟥养殖基地里,10万多条蚂蟥就养殖在水泥池中。基地负责人陈坤戏言,如今的蚂蟥不吸血,改吸金了。“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市场价可达每公斤200元至300元。”
摸着“石头”过河的陈坤和兄弟邓远建,在去年艰难的起步阶段,东场信用社及时“输血”,3万元贷款的到位帮扶,助兄弟俩赚到了创业后的第一桶“真金”。
帮到点上
90后小伙成就创业梦
怀着好奇的心,记者跟随东场信用社的信贷员来到蚂蟥养殖基地内,不同于家禽畜牧的养殖场,这里没有难闻的臭味也没有嘈杂的声音,不远处的铁棚水泥池里,几万条“吸金”的蚂蟥就蜷缩在一起。“蚂蟥其实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水生动物,经过加工后入药,具有活血、清淤、治疗跌打损伤等功效,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陈坤说。近年来,由于蚂蟥的野生资源日益减少,人工养殖成活率不高,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他们看中了商机,便回家乡搞起了蚂蟥养殖。
养殖初期,两人没少走弯路,曾尝试过田养、仿生态养殖等多种方法,但都因成本大、成活率低而失败。去年,两人商议着将养殖基地改造成人工大棚,才出现了转机。但建设人工大棚和养殖水池,使原本就紧张的资金更加紧缺。
得知两人有较强的创业致富想法,东场信用社的信贷员秦相瑜决心帮一把,“年轻人创业有需要,正是我们主动帮扶的时候。”在他的对接下,3万元的信用贷款很快发放到两人手中。“如果不是东场信用社的3万元贷款,养殖场可能就搞不起来了。”邓远建说。利用这笔资金以及一些自己的积蓄,两人成立了联营蚂蟥养殖合作社,并在原来基础上,建起了有水泥池、地下水井,并盖有塑料大棚,能够防晒保温的养殖场。
引种育苗,精心饲养,两人一边改善养殖环境,一边掌握养殖技巧,养殖场的蚂蟥由最早时的几百条,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万条,每隔3个月时间,养殖场就有一批蚂蟥可以出售。
扶到根上
群众发家致富有新路
蚂蟥不仅为两人源源不断地“吸金纳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参加合作社的养殖户的发展。他们发动周边群众加入合作社,参与养殖,为他们提供场地规划建设方案及技术指导。
现在,已经有1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户均养殖蚂蟥1万到2万条,合作社以保底价价格回购,如果市场价高于回收价,农户可以选择以更高价格出售。“信用社帮扶合作社壮大壮实,合作社带动农户增产增收,这一双赢双收模式,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东场信用社主任巫庆波说。
今年来,东场信用社不断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之间加强合作,加大信贷投入,优化金融服务,为养殖户农户发财致富铺路搭桥,大力支持传统和新型特色养殖业,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为群众增收新增长点,帮助大家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