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月里,农田里的小麦油菜已经是绿油油的一片,乡亲们也进入了一年当中的冬闲时光。但是,今天记者韩会芳却带着农具下乡,号称要在农田里挖宝贝,咱们一起来看看。
手拿小钉耙,蹲在田里挖宝贝。虽然放眼望去,这片农田都是杂草,但你可不要被这障眼法迷惑了,一颗颗圆圆的小果子,就藏身在泥土里。
半夏,又叫地文、守田等,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田主人杨勇师傅说,荆州的半夏,许多都是销售到甘肃一带,作为来年的种子。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 村民 杨勇:这个做种是最好的东西,它不大不小,太大占了斤两,太小的种下去一年又不能成功。
杨师傅介绍,荆州当地的半夏一般4月播种,6月收获一次,在冬月前后收获第二次,而受气候条件限制,甘肃地区乡亲们种半夏,却是春节之后播种,一年采收一次,种子来源很多都是出自江汉平原。也正因为如此,冬季湖北半夏的价格,相当可观。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 村民 杨勇:这一点就值七八块钱,半夏的经济价值还挺高,20多块钱一斤的。
半夏效益好,但收获起来却颇费人工,杨师傅今年种了20多亩,附近不少乡亲都在他田里挖半夏打零工。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 村民:全家四个人,都在田里挖。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 村民:半天挖20斤,给100块钱工钱,挺好的。
杨师傅说,自己和中药材结缘,要从2002年说起,那时候他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做起了半夏经纪人,在湖北收购,再卖到甘肃。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 村民 杨勇:2002年收野生半夏,往甘肃卖,后来到2013年开始自己种。现在不光有半夏,还有重要材麦冬。
杨师傅带着记者又来到了他的麦冬种植基地,小钉耙再次发挥了大作用,几下功夫,一蔸麦冬就被顺利挖出来。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 村民 杨勇:这就是麦冬,现在果子还比较小,还不是收获的时间,要到清明节前后。我种了160多亩麦冬。
和半夏一样,麦冬到了收获季,也是要不停地挖,耗费的人工自不必说。杨师傅告诉小韩,刚开始种植的时候,他就因为巨大的人工开支,栽了跟头。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 村民 杨勇:大概1亩地挖的话,要七八千块钱人工,卖只卖得到四五千块钱,就是还亏了三千块,当时心里想的是,准备把他们毁了,直接打烂在田里的。
不惧挫折多方考察 创业之路柳暗花明
辛辛苦苦种一年,销售麦冬的钱,连人工开支都抵不上,这事儿搁谁身上都难受。而对于从小身体残疾的杨师傅来说,这样的打击,更是沉重。
十几岁时,杨勇因为一次意外,双手被雷管炸伤,失去好几根手指,尽管造成了生活诸多不便,但生性好强的他,一直没有停止过拼搏。看准了中药材市场后,他下定决心在家乡种植,没想到却屡试屡败。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 村民 杨勇:什么都失败,种半夏的时候,连皮都没收到,几万块钱就这么丢了。种麦冬的时候,一亩地亏几千块钱,那时候是最低落的。
杨勇说,最困难的时候,家里欠着好几万的外债,孩子又要读书,他和爱人都觉得压力如山大。但困境中,杨勇一直都坚持着一句话“宁在外面磨,不在家中坐”,走出去多看多学,寻找新的机会。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 村民 杨勇:我在外面走出去,才有可能有销路,也能学到更好的技术。
开放的思维,很快就给他带来了惊喜和转机。就在他为田里的麦冬犯愁的时候,通过中药材圈子里的朋友介绍,一个订购电话打来了。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 村民 杨勇:别人就问我,你这地方还有没有麦冬,我说还有。他就问你们的麦冬草怎么卖,他是搞绿化公司的。
原来麦冬除了果子是中药,由于叶子四季常青,还经常被用作园林绿化植物,公园里、道路两旁随处可见。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 村民 杨勇:刚开始我就卖2000块钱一亩,成本搞回来就算了,没想到后来要得人越来越多,一亩田高的时候都卖到了8000元。
种植麦冬柳暗花明,而半夏的种植技术,杨勇也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掌握了关键门道,走上正轨。不仅如此,他还带动了周边很多乡亲,一起种植半夏。
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弥市村 村民 杨勇:我就是说,我让他们自己就挖一点,也不用出钱,自己放在菜园地里,每年都可以挖,每年最少的也可以挖一两千块钱。
乡村创业,需要勇气、眼光,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杨勇夫妇的中药材创业之路,虽然历经波折,但因为不断的尝试、敢于走出去开拓市场、创新技术,最终获得了成功,而最令我们佩服的,是两口子致富不忘带动乡里,小小的半夏成了众多乡亲的致富金果。
记者 曹丽萍 韩会芳 通讯员 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