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分析
1.国家政策背景。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评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凝练推广典型经验,树立正确激励导向,完善校内教师激励体系,深化教师考核评价改革。
2.教师评价现状。当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师评价主要发挥的是管理性功能,发展性功能发挥不够;评价指标不够系统、不够科学;维度主要是结果评价,缺少条件、过程和增值评价;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评价对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双减”政策落地以后,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改进教师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学校发展现状。武陵区第五小学是一所2021年秋季开办的新建学校,学校围绕“生命健康教育”的办学哲学与“一个孩子 一个世界”的核心理念,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课程体系搭建等方面构建文化理念落地的办学路径,以教师发展课程为支撑,探讨教师系统化研修路径与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分别从条件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三个维度展开对全体教师的系统评价,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和职业幸福感,推动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目标
1.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细化条件、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标准,注重教师教育教学实绩,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用“五育并举”的新质量观引领教师评价,让教师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
3.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实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目标的融合,完善校内激励机制,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内容
1.条件评价维度
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教师评价即是评判教师价值的活动,是对教师在专业素养、工作行为、工作效果等方面呈现的价值进行评判,是多维化的、发展性的。本校教师来源渠道不同,其师德师风表现、学历层次、学科背景和教育教学经验等就存在着差异。一名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学历层次、学科背景和教育教学经验合称为教师基本素养,能反映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在教师积分制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学校将教师基本素养作为先决条件纳入评价并予以赋分,即先从教师条件维度进行评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改革教师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教师评价中第一重要,是“底线”性要求,因此,本校对重大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其评价内容具体阐释为十个方面: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旨在用评价真正引导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教师基本素养评价指标中的学历层次、学科背景指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和所学专业匹配所教科目的程度,能基本反映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理念,并继而影响教师从教的行为,是评价教师的先决条件。教育教学经验由教龄、职称等体现,是教师评价的重要保障条件。教龄指教师开始任教至今的时间,能侧面反映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职称评定是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是对教师以往教育经历和成果的展现,能较直接地体现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同时本校还将骨干学科带头人这一条件纳入评价条件,这一批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已有扎实的理论学识和教学技能,有突出的教学成果,并在所在学科领域有很强的领导能力,这一评价指标能极大地带动本校较强教科研能力和较高业务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师评价的重要促进条件。
2.过程评价维度
过程性评价重点是关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情况,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根据博尔曼(Borman)、莫托威多(Motowidlo) 等人及后续学者提出的三维绩效结构模型,结合学校教师的工作特性,将过程性评价分教师岗位任务工作的评价和自身专业发展评价两大指标。基于教师岗位任务工作的评价包括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的评价、考勤评价、教学常规评价。基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评价包括教师培训进修、教科研活动等。
(1)教师岗位任务工作评价。教师岗位任务工作评价也称为固定性评价,是对教师完成本职工作过程进行评价。教学工作量评价指标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课时及其他管理工作的统计,旨在明确全校教师工作量,公正透明。考勤信息作为对教师日常工作表现情况的考核,要在考勤表上明确记录好教师在弹性上下班工作制度下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教研活动情况,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效能。教学常规评价是对教师是否依据学情和课标制定教学计划,撰写教案;是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进行备课、上课、反思、作业检查及辅导等教学环节组织和开展情况;是否能完成学校旨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各种工作的评价等。
(2)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评价。教师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完成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应根据自身需要和学校实际参加各类培训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促进专业发展。此项评价根据每个人的参与项目、类别不同,因此也被称为临时性评价。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评价指教师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学校组织安排参加多元丰富的培训进修活动;与其他教师合作开展课程、教学研究活动,承担各项教学比武研课任务;参与上级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学或培训活动;参加教育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其他类形式的活动等。
3.结果评价维度
结果评价是指在一个时间阶段(一般1个学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做出评定,是对教育活动已经取得的价值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目的。积分制结果评价由教学效果、评教和个人项目积分三部分组成。
传统的结果评价一般由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判定依据,评价内容单一,过多地注重知识的量化,忽视了学生的阶段性进步。学校的结果评价体系由思想道德素质(德)、学业能力素质(智)、身心健康素质(体)、人文艺术素质(美)、劳动技能素质(劳)五个维度组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同的学年段,每个维度所占的比重动态调整变化。同时不断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分阶段实施,体现教育评价的生命性、生成性和生长性。
评教,就是不同评价主体对教师教育教学效果作出评价,分为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评价。与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相比,学校的评教方式追求更多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公平性。教师自评,是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反思评价,它能有效地培养教师的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同行评价,其背后所隐含的是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也是同一单位组织成员之间全面了解其日常工作状况的反映,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家长评价,体现的是家长作为监护人对教育未成年孩子的需求,它能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孩子的教育具有连续性,延展性,并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生态。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教育活动的需求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为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家长和学生的评价动因,均能不同程度上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学校各工作项目的设立,除了学校发展的需要,还有引领教师成长为具有研究能力、拥有实干技巧的潜能型教师的价值导向,教师工作内驱动因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该评价分值。教学比武和“青蓝结对”以及骨干教师的项目,旨在培养教师成为拥有引领能力的指导型教师。论文、课题以及校本教材的编写,旨在培养教师成为具研究能力的研究性教师。以学生的学习成长来评价老师的工作有效性,为教师的教学确立了研讨改革的方向。
四、评价步骤
教师积分制评价采用百分制,将积分划分为固定积分与项目积分两部分,固定积分占80%,项目积分占20%。全体教师参与的固定考核部分为固定积分,考核内容是较为稳定的教师基本素养及基于岗位任务的工作量、工作过程和工作效果。学校的发展除了固定积分考核的常规性工作外,还有许多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开展的阶段性工作,学校采用项目积分制对参与此类工作的教师进行考核评价,用浮动积分呈现。整个评价体系从条件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三个维度展开。
1.核算固定积分
(1)条件评价。教师基本素养的评价从师德师风、教龄、职称、学历四个方面展开,师德师风积分上限为10分,教龄、职称、学历三项总分上限为10分。具体赋分按条件评价指标体系。
(2)过程评价。基于岗位任务的工作从工作量、考勤和教学常规三方面展开评价,其中工作量35分,考勤10分,教学常规5分。具体赋分按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3)结果评价。基于岗位任务的工作效果从教学效果和评教两方面展开评价。其中教学效果5分,评教5分。具体赋分按结果评价指标体系。
2.核算项目积分
学校将每项阶段性工作都设置为一个项目,明确一人担任该项目负责人,组建团队推进工作,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调控每个项目的总分,由项目负责人具体分配到参加该项目工作的团队成员。
(1)过程评价。项目负责人根据教师参与该项工作过程的时间、承担任务多少等分配相应积分。具体赋分按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2)结果评价。对于完成阶段性工作后取得成果的,学校根据教师取得成果的等次给予相应积分。具体赋分按结果评价指标体系。
(3)项目积分算法。多样化的阶段性工作能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但此项分值比重过大将违背评价向教学一线倾斜原则,若规定分值上限又将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故学校将项目分计入教师积分制总积分进行了动态变化操作。教师发展中心每月底公示当月学校所有项目分配和教师得分情况,学期末汇总本学期每位教师的个人项目总分。当项目总分排名第一的教师总分为A分,各教师的个人项目总分除以A的值乘20就是该教师的项目积分。(项目积分 =教师个人项目总分÷A×20分)
3.教师积分汇总
学期末由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核算各项分值,并汇总到下表得出最终积分。
五、成效与反思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教师积分制评价改革强化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加分制”为主导,激活教师潜能,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制度管人、文化育人的现代学校治理目标。
2.重视教师专业成长,获得自我发展能力。改革导向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凝练教学经验。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动态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呈现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变化情况,教师通过正常渠道反馈,形成信任、协作的评价氛围,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主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持续发力。
3.树立正确评价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建立5G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将无形的教师日常行为具化为能看到、可比较、可量化、可管理的工作实绩。引导教师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严格学业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本学校教师积分制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初见成效,但还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今后在教师评价实施时,要注重教师的发展性、增值评价,将大数据与积分制评价有机融合,分析教师的专业成长轨迹和能力提升前景,使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还要不断修改完善评价的纵横结构体系和评价细则,动态调整各评价维度以及各维度内部指标之间的赋分比重,提高教师评价的系统性、科学性,推动学校现代治理进程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