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书煜 胡大胜 黎姗梅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覃建平广西北海市银海区水产畜牧兽医局

针对近年来养鳖池塘水质严重富营养化和养殖鳖类病害日趋严重的实际,我们在北海市银海区富甲鱼鳖农民专业合作社包家基地开展了养鳖池塘种植“渔稻”改良水质和底质试验,现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场地 试验在北海市银海区富甲鱼鳖农民专业合作社包家基地进行,养殖面积100亩,共15口池塘。本次试验使用7口池塘,其中5口试验塘,分别为6亩1个、7亩2个、7.5亩2个。2口对照塘,分别为7亩和7.5亩。试验池塘均为砖墙护坡的养殖池塘,池塘底部有30厘米的有机淤泥。池塘深度为150厘米,水深100厘米。

2.试验材料 甲鱼苗种为自繁培育,规格为250克/只,“渔稻”种子为中国水稻研究所提供。苗种下塘前经过消毒处理。

3.试验方法

(1)甲鱼养殖管理:养殖管理按照《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操作,8月7日投放鳖苗250克/只,亩投苗1000只。从2015年8月12日开始,每3~5天对每口试验池塘进行水温、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总磷、总氮等水质指标的监测。

(2)“渔稻”种植与管理

①“渔稻”育秧:7月3日,在试验点选择一口池塘排低池水,在池塘周边淤泥露出水面的池底均匀播种已催芽的谷种,一叶一心期保持秧沟水深,二叶一心期灌水上秧板,三叶期后保持浅水层促分蘖,适时追肥促生长。

②套种“渔稻”:7月底秧苗长高至35~45厘米,移插到试验池中,插秧株行距为50厘米,“渔稻”套种面积占试验池面积约60%。移插“渔稻”后一周,8月7日按1000只/亩分别投放鳖苗到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根据“渔稻”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保持秧苗离水面2~3厘米,促进秧苗长高,为鳖营造适宜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试验结果

1.鳖稻收获情况 试验从2015年8月7日开始投放鳖苗,到11月6日结束,干池割稻和捕鳖。试验池平均产鳖479.9千克/亩,较对照池增产52.8千克/亩,同时试验池亩收获渔稻稻谷113千克。试验池和对照池的鳖收获情况见表1。

致富经种植水稻_致富稻种植方法_致富稻种植方法图片

2.水质监测结果 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水温降1.23℃、pH提高0.42、溶解氧提高0.36毫克/升、氨氮降0.19毫克/升、亚硝酸盐降0.016毫克/升、硫化氢降0.008毫克/升、总磷降0.31毫克/升、总氮降1.13毫克/升。

3.效益估算 试验池较对照池增产52.8千克/亩,同时试验池亩收获“渔稻”稻谷113千克,按当地商品鳖池边价格60元/千克和普通稻谷田边价格2元/千克估算,亩增收3394元。

三、分析与讨论

1.种植“渔稻”利于维持池塘的良好水质。在养鳖池套种“渔稻”,利用其发达的根系从淤泥和水中吸收氮、磷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达到维持良好水质的效果。从试验检测结果看,试验池塘的各个水质指标均优于对照池塘。

2.种植“渔稻”利于甲鱼的生长。鳖胆小怕惊,而“渔稻”具有遮挡阳光和减少鳖争斗的效果,能为鳖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收获数据表明,试验池塘的96%平均成活率比对照池塘的92%高4%,平均增重率试验池塘99.8%比对照池塘84.7%高15.1%。

3.养鳖池套种“渔稻”技术有待完善。降低水位促分蘖的方法操作难度大,致使池塘周边较浅水处秧苗分蘖多,茎秆粗壮,深水处秧苗纤细,甚至逐渐死亡。“渔稻”套种养鳖池的虫害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渔稻”生长中晚期病虫害比较严重,抽穗率少,谷颗不饱满,结实率不高,产量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