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又名鲩鱼、草青,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本文从池塘条件、鱼种放养、养殖管理、适时捕获及鱼病防治方面介绍草鱼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应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电力充沛,水质要符合国家渔业生产用水标准,面积以5~10亩(8亩左右)为宜。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池为好,长宽比为5∶3,池坡比为1∶2.5,池深2.5米左右,底泥15厘米左右,常年水深应保持在1.8米左右。池埂不渗漏,进排水方便,池塘保水保肥力强。在池塘长边处设0.2千瓦自动投饵机1台,并配备3千瓦的增氧机1~2台。冬季干池暴晒后,在放鱼种前10天注水10~15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千克全池泼洒消毒,并用耙搅动底泥。在清塘后3~4天施用有机肥,以培育轮虫。放养前用6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

二、鱼种放养

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放养模式以草鱼为主,适当配养白鲢、花鲢、鲫鱼等。放养密度是:800~1000克/尾的草鱼100~200尾,500克/尾的草鱼400~500尾,100克/尾的草鱼700~800尾;50克/尾的白鲢120~150尾,50克/尾的花鲢60~70尾,10克/尾的鲫鱼300尾。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

三、养殖管理

1. 饲料投喂。这是养殖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包括日常饲料和药饵的投喂。鱼种下塘后要及时进行驯化,驯化时给予一定的响声,投料要少而慢,使其建立条件反射。投喂要严格坚持“四定”原则,即定质、定时、定量、定点。采用精饲料和青饲料搭配投喂技术。养殖前期以投喂青草或各种水草为主,除经常投喂稗草、芦草、苦草、菹草外,还可以投喂人工种植的苜蓿、苏丹草、黑麦草等优质青饲料。另外,各种杂草及蔬菜、豆类、瓜类、玉米的茎叶等都是草鱼很好的饲料。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鱼类吃食情况、水质情况灵活掌握,以每天傍晚前吃完为好,在夏季高温季节,应严格杜绝草鱼吃夜草。青饲料以4~5小时吃完为宜。养殖后期以配合饲料为主,搭配部分青饲料。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鱼类生长情况制定。采用粒径为2.5毫米、粗蛋白含量为30%~32%配合饲料,随着鱼体的增长适当增加粒径,蛋白含量可下调为26%~28%。3月中旬至5月份每天投喂2~3次,6月至8月中旬每天投喂3~4次,8月中旬至10月每天投喂3次。

2. 水质管理。养殖水体透明度要保持为20~30厘米,溶解氧应不低于5~7毫克/升,pH值要求在7.5~8.5。采用经常加换水、施用微生物制剂等方法,控制水体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四、适时捕获

养殖中后期应及时轮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合理调节池塘载鱼量,使水域生物总量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样有利于提高鱼的品质和池塘养鱼的综合效益。入冬后应干池捕获,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鱼种并塘越冬,空出的池塘经冬季冻晒、清淤除害后以备来年再用于生产。一般池塘,全年轮捕7次左右,并随着鱼体的生长按季节分批进行轮捕。

五、鱼病防治

鱼病以预防为主,这也是草鱼精养的关键。具体操作规程是:在投放鱼种前1周,进水20厘米,亩用生石灰150~200千克或强氯精15千克全池泼洒,做到“三白”,即池底白、池埂白、池水白,以杀灭有害菌、寄生虫及野杂鱼,改良池塘底质,改善水质。所有苗种放养时,均用5%食盐溶液浸泡消毒,草鱼可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在养殖过程中,4月份逐渐开始投食,随着水温的上升,疾病也开始出现并陆续增多。4月下旬全池泼洒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以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5月份养殖对象开始大量摄食时,饲料中添加诺氟沙星,6天为一疗程,预防烂鳃病、肠炎的发生。6月份内服保肝利胆药,配合三黄散及维生素C,以预防肝胆病。7月初用恩诺沙星+三黄散+维生素K3拌饵投喂,以预防出血病。8~9月份高温季节,内服保肝利胆药品+三黄散+维生素C,调理肝胆,全池泼洒戊二醛或二硫氰基甲烷,以预防出血病。9月上旬或中旬再用1次杀虫药,以预防寄生虫疾病。进入养殖后期,每10~15天用1次底改,以改良、净化底质。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灌云县东王集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邮编:222200)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