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正是桑椹生长成熟的关键期。3月底,走进凉山州德昌县永郎镇可郎村的桑椹种植园,细长的桑树上冒出颗颗黑紫色果实,粒粒饱满。近年来,德昌县在桑椹产业上下足功夫,鼓足干劲,不断推动桑椹产业发展,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接力乡村振兴。
2021年,又一个桑椹丰收季到来……
集聚桑椹优势
百姓增收奔小康
3月的德昌,中午的温度已可达30度,较大的昼夜温差为桑椹糖分集聚提供了重要条件。下午5点,刘丹福正在自家的桑椹园内查看桑椹的成熟程度,“口感还有点酸,预计再过几天便能卖了。”刘丹福是德昌县永郎镇可郎村的果桑种植大户,已有多年种桑经验的他,是打理桑树的一把好手。
“销售渠道、冷链运输、冻库存储都有了,政府也在帮着我们找销路,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刘丹福对桑椹的销售信心满满。
今年桑椹的市场价在5至15元不等,当前桑椹正大量上市,市场前景一片良好,给了当地桑农强烈信心。
“桑椹在德昌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对比精耕细作的水稻来说,就是个‘懒庄稼’,但也是个富产业。平时不需要多么精细的照看,就除草、施肥,所以很多农户都愿意种。”德昌县蚕桑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肖纯平向记者介绍道。
德昌县地处安宁河谷腹地,年均气温较高,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然条件优越,对果桑传染性极强的菌核病等病虫害在这里难见踪迹。除此之外,桑椹园内不施用农药、不施用生长剂,桑椹完全绿色无公害,其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营养价值很高。这些独特的优势赋予了德昌桑椹品质高的特点,使其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销量好,价格好,农户的收入也就多了。据了解,每亩地约可产6000到8000斤桑椹,每斤桑椹售价在1至3元,每亩地农户便可收入1到3万元。
德昌的桑树属于果叶兼用桑,农户不仅能出售高品质的桑椹,还能利用桑叶进行养蚕,实现“一种经济作物,两种增收方式”。2020年,德昌县桑椹产量达10.8万吨、产茧2.5万担,综合产值达5亿元,仅永郎镇可郎村蚕农销售收入便高达1.3亿元。与此同时,桑椹产业带动农户1756户、5399人增收,其中建档立卡户83户、297人脱贫。
小小桑果,变成了当地村民致富的法宝,也成为德昌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力量。
近年来,德昌县立足于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提升桑椹产业价值与品牌度。2009年,德昌桑椹汁通过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洁食(犹太)认证;2014年德昌桑椹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015年德昌桑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德昌桑椹逐渐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路,打响了高品质招牌。
加快致富步伐
桑椹产业稳发力
3月30日凌晨4点,周国洪看着最后一辆挂车驶出仓房,心里松了一口气,终于忙完了。随着桑椹大量上市,周国洪每天中午就开始忙碌桑椹的收货、清点和装车上,但这还只是开始,这样的忙碌将持续到5月中旬——桑椹采摘完成。
在永红村的冻库点,周国洪拉开自家冻库的大门向记者展示,“这是运输所需要的瓶装冰块,早做准备,运输时马上可以派上用场,这样的冰块能最大程度保持桑椹的新鲜度。”占地十几亩的3个冻库,为周国洪存储、输送桑椹提供了强大保障。
“3月30号这天发了近40吨的桑椹,主要发往唐山、石家庄和北京这几个地方。”周国洪向记者介绍道。“当天收、当天发货,每天的价格都有所浮动,主要还是看各地市场的饱和度。”2020年,周国洪共销售了2000多吨桑椹,是当地名副其实的桑椹销售大户。这些年,他将德昌桑椹带到了北京、沈阳、石家庄等城市的市场。
周国洪越做越大的生意背后,是德昌桑椹不断扩大的种植面积和高品质桑果的支持。截至目前,全县桑椹种植面积约10万亩,种植桑椹的农户达21376户。在做大做强桑椹产业的路上,德昌县桑椹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据了解,该园区将以“桑椹”和“蚕”作为主导产业,面积11000亩,分为两期进行,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全县产业面积10万亩。
2021年,德昌县以落实惠农政策为抓手,筹措4659万元投入园区建设,围绕园区核心,完善桑椹园区的基础设施配置,新建宜机化道路、沟渠、装配式蓄水池等,发展高效智慧节水灌溉示范区1145亩。此外,还建成集气候监测、病虫害监测、智慧农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游客接待中心、展示大厅、示范性标准化养蚕房和国家桑树资源保护基地等,改造民居民宿,以促进桑椹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以打造德昌‘中国桑椹之都’和康养旅游品牌为依托,把桑椹园区打造成集‘桑椹采摘、蚕桑农事体验、民居民宿、休闲观光、科技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是当前德昌正在努力做的。”肖纯平指着桑椹园内的自动化灌溉设备、太阳能电池板路灯介绍道。
文/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白明云 张文俊 刘昌宁 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