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些私信和评论,感觉已经背离了我当时写这个帖子的初心。

感觉有必要修改一些说法,让帖子不要产生不必要的误导。

一、有比较,必然就有伤害:这个回答是针对「从一线城市回武汉是什么体验」,所以必然会拿武汉与一线城市对标,去主观地谈感受、看法。个人认知体系里,不带观点的回答=正确的废话。不喜废话,所以只是真实记录、调查,人脉眼界有限,回答仅供参考,并没有任何黑武汉的意思。如一些评论所说,如果觉得不属实,说明我们圈层并不一样,白天不懂夜的黑,没必要恋战浪费彼此时间。

二、二线城市的梯队里,武汉属于不错的:原帖里只是将武汉和一线城市做了对比,并没有冷静客观地将武汉放在二线城市的梯队里好好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把武汉放在二线城市这个梯队,尤其是西南和中部城市这个圈层来看,武汉其实是很有潜力的。到了一定阶段,必须考虑安家的问题,武汉在二线城市这个梯队里综合来看,教育和医疗资源完全是可以比肩一线的,考虑到未来的养老、子女教育问题,武汉在这方面的资源还是未来可期的。另外薪资的问题,在中西部城市这个大范围内(杭州有阿里,无法比较),「仅互联网行业(特指游戏领域)而言,也就成都比武汉高一些,其他诸如西安、长沙之类,武汉的待遇还是较高的」。

三、自己混得不好,不要甩锅给城市:在所有声音里,我觉得最刺耳的声音就是这个论调了。武汉纵然有诸多不足,但不足以成为任何决定待在这个城市的人退缩不前的借口。

看完这篇帖子,出于人性本能,一部分人可以在心里得出结论「武汉工作环境就是垃圾」,从此不思进取,让自己心安理得颓废。这太容易了。

但再想深一层,既然你得出「武汉工作环境就是垃圾」这个结论,说明你对现状并不认可。如果对现状不认可还不思改变,时间浪费掉了就太可惜了。年龄越大,各方面对你的容忍度会越来越低。

还是更希望看完帖子的人,能够结合自己的调查得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得出「武汉的工作机会需要谋划」这个结论。无论是我身边的人,或者帖子下面回复表明自己在武汉安家得还算顺利的人,无一不是提前规划好的。

原答案:

15年到18年都在深圳,行业互联网运营。工资不高不低,不至于过得很惨,但也没有充裕到可以在深圳生根,所以从17年开始,就一直琢磨着能不能回家工作。

回武汉呢,我其实没那么高预期,想着就找个年薪在10万的工作就行。

18年初,正好武汉有个朋友招运营,

做了一年多,出于各方面原因考虑,觉得实在没什么做头就辞职了。

之后找了快半年工作,不想跟原来比差别太大,年后之前在深圳的朋友知道我待业,就把我内推给他们公司了。于是决定还是不在武汉死杠了,干脆出去算了。

现在因为贷款压力跑去北京了,不吹不黑,说几个自己感受到的一些情况吧。

一、武汉有高薪工作吗?

当然有,只不过分布可能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平均,高薪工作集中在个别几个行业,资源特别集中。

拿身边的人做例子,不做盲目推断,建筑业、国企、高校老师应该都属于高薪行业的范畴。

例子在此:

朋友A,中建三局中层干部,年薪税前30万左右,但因为项目地在葛店附近,每个月只有周末跟老婆孩子在一起,平常都住工地。目测之后也必须跟着项目走。

(评论有朋友说中建三局基础岗都是年薪20万+,中层应该是40万+~)

朋友B,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老师(这个门槛很高,必须博士学位,部分还要求海归经历),每周几节课,每个月10k的薪水,福利很好。

朋友C,新东方的店铺运营,日常也当老师帮忙代课,月收入15k以上,但代价是几乎每个月无休。

从上述例子做合理推断,体制内相关行业(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高校)、地产建筑相关行业、BAT等大公司的相关行业对于一线回来的朋友而言应该是最佳选择了。

但这些需要提前谋划,硬着陆武汉而无任何谋划,就会跟楼主一样灰头土脸地再从武汉回去一线继续卖身还债。。

然后以楼主找工作的经验来说,最好不要考虑私企和创业项目。私企和创业项目当然有好的,但问题是,更大部分的项目都是坑。拿宝贵的时间去排坑试错,还真不如在家待着老实做点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事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汉的BAT类企业的分部并没有大家猜想的岗位特别齐全可以随便着陆,需求比较大的基本都是技术以及销售岗位,非技术类岗位在武汉几乎没有什么布局,要想拿到offer提前看看面经做好准备很重要。分享一些自己觉得值得说的给大家排坑吧。

只拿我自己面试过的华为和字节跳动(今日头条)做例子来讲吧。华为呢,在武汉的运营团队只做视频,别的业务完全不做,所以如果你不是视频相关人才,又不愿意去深圳总部,大概率会被PASS。

字节跳动在武汉的布局主要以技术岗、销售岗为主,运营类岗位非常少。本来面试的时候被告知是跟内容运营相关,看了JD也觉得没什么毛病,但真正聊了之后才发现人家要的其实是AE,和内容运营基本没什么关联……

所以,如果要采取迂回路线回武汉的,一定得拖朋友打听一下武汉这边项目部的行情,不要盲目跳~做好准备真的很重要!

二、对比一线城市,在武汉工作的suffer有哪些?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普遍大小周甚至单休。

很多老板很容易把不接受单休等同于不接受加班,这点我一开始还想解释,后面已经懒的解释了。

只能说,武汉这边的公司习惯了坐班制而不是项目制的思维模式吧。

有个HR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过,如果薪资要求10k以上又不接受单休,那基本不可能在武汉找得到工作的。那时候我还不以为然,难道我周末上不上班不是应该根据项目进度安排吗?但后来我发现,如果选择在武汉落户,请接受这边坐班制的思维,大部分老板会认为你在公司的时间越长,你工作强度越大。

这跟在一线城市的节奏是完全不一样的。相信大部分在一线的朋友都会接受周一到周五加班到死,但必须保证周末双休,而且同事之间通常有种默契,就是休息时间绝不互相打扰,非特殊情况下,领导不会在休息日问你要东西,是希望你在休息日也给他足够的个人空间。

老板对于人才的尊重明显不足。

不敢说所有老板都抱有“这个事你爱干不干,你不做多的是人可以做“这种思维,但绝大部分确实不怎么惜才。

我不否认,互联网行业确实有很多人的薪资是高于其创造价值的。但是,在深圳的几年时间,我从来没听过任何老板敢这么明目张胆给员工这样讲话,就是我的上司也都是客客气气地跟我商量kpi,布置任务等等。

最后如果kpi完成有问题是会被骂,但绝不会动不动一副你爱干不干不干走人的嘴脸。

相比之下,大概是武汉大学生太多了,老板觉得人力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武汉有相当一批公司采取招一批低价的人,用一段时间开掉,再招一批低价的人这样循环往复。

在武汉的那家公司,当时谈薪酬的时候承诺的是10k/月,但工作之后实际上每个月才给我8k基本工资加一点少的可怜的绩效,老板虽然没明说,但我也能从他眼神里感觉得到:已经给你8k了,你怎么还没给我变出花来啊?

说实话,朋友托我给写的软文,基本没有低于500/篇的,多数稿费都在1000-1500/篇。在职期间我的团队每个月输出的原创稿件基本保持一周6-7篇,而且期间我还得做用户运营、数据分析之类的杂活(没人会做,只能我来做)。扪心自问,不管怎么算,我创造的价值都是远大于10k的。

换在深圳老板普遍就不是这个思维了,老板会特别照顾你的情绪,而且每年都会固定给予涨薪的安排,就是怕你突然说不干了。这种工作氛围下,劝各位在武汉工作的不要学我一样玩裸辞这种幼稚的事情,在北上广深是有裸辞的土壤,因为缺人的公司太多,但在武汉不是,缺工作的人多,而不是缺人的公司多。

还有一个必须列出来的问题是,如果你从一线回来,老板跟你谈好让你带团队,最好是光杆司令着陆然后自己招人。不要相信老板跟你说的他给你招好人了再硬着头皮去磨合……

回武汉后,我发现这边HR似乎对于开掉不合适的员工这件事特别排斥,即便我发现团队的人不仅完成任务拖拖拉拉,而且甚至在工作时间开着公司电脑接私活(下班后私活我觉得没什么),我也很难开掉他。

去跟老板沟通,老板让我跟人事谈,人事会以各种理由不让你辞退员工……这点在深圳反正是没什么感觉,大家合适一起做,超过忍耐限度的话不会有人强行维持表面的和平,会直接跟人事说劝退员工的事。

本来我一直觉得一个正常公司有进有出非常正常,但武汉本地的HR好像不这么认为……

其他没有特别大代表的点我就不说了,你换个城市照样遇得到。

三、在武汉工作,优点有什么?

压力小,工作日六点前基本都可以下班。

武汉的工作机制虽然有很多让人不适应的,但工作压力是真心很小。

基本没有kpi的压力,只要不太过分,也基本不用担心被炒鱿鱼。

对比一线城市只看结果说话的思维,武汉的工作氛围就还是挺有人情味的,好好跟领导沟通,不会有人因为你没完成某个任务就炒掉你。对比北上广深只看结果,不讲人情的氛围,武汉的工作压力还是挺小的。

另外,回武汉的一年,是我唯一连续一个多月都可以五点半左右就下班的一年,对比以前在深圳7点下班都觉得挺早的工作节奏,工作之余的个人时间还是挺能保证的。

其实如果你想要收入高点也不是没办法,找份稳定的工作,例如公务员之类,自己做点副业就好。

四、一线床 vs 二线房,怎么选?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至今也没有很明确的答案,但我始终觉得,排除掉所有不成立的,剩下的那个选项即便你再不喜欢,也只能选它。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我的这个排除法,是建立在普通人、无家底的前提下。

对于确信自己能扎根在一线以上的人不必看下面的分析了,圈层不太一样。

下面,为大家排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线城市工作能获取更好的人脉、资源、经验,我可以无缝迁移到二线城市。

这种想法吧,骗骗刚出校门的人还可行。如果你已经工作两三年了,还认为平台的光环你可以带得走,只能说你太傻太天真了。一般情况下,你在一线城市目前取得的所有成绩,别说无缝迁移到二线城市了,就是让你立马迁移到下家公司都不一定。

不要太过自信看重自己的能力,而忽略了平台的加成。

离开了你所在的平台,99%的人什么都不是。没有这种空杯心态,最好不要计划从一线回二线,摔死你不偿命哦~

可能在上海,你现在薪水1w,3年后薪水3万都有可能,老家5000,撑死也就1万,更大的可能是一分不涨。月薪3万,省着点用,一年存个20w,月薪5000,一年可能存2w都难。5年后,在上海可能存百八十万,在老家,就算存个十万二十万,那差距也是非常大的。这种观点我只有一个字:毛。

我不否认,对比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的岗位多得多,上升机会也多得多。刚去深圳的你,会发现2年内从7k起步翻倍到14k真的容易。似乎只要你肯干,未来薪资会成倍上涨一样。

可是,在追求上升的过程中,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都远没有到需要比拼天赋的时候。

别太高估自己的努力、夸大自己的天赋、低谷竞争的激烈。

一线城市的「成长空间陷阱」其实很像让你上套的赌局:先让你很快尝到点甜头,让你以为未来可期,然后你开始以为,我只要继续在这个局里,一定能赚大发。可实际上,赌徒鲜有真的得利的,唯有庄家赚的盆满钵满。

拿赌局作比其实有点不恰当,因为在我观念里,一线城市仍然是值得去的。但是不这么说,很多人认识不到现实的残酷性。有那么一部分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努力程度没有提升,消费水平倒是直线上升。一线城市的拼搏精神和进取心没学到多少,倒是沾染了一身浮躁的气质和赌徒精神。

拿我自己作为例子吧,一线就业经历差不多前前后后4年左右,刚开始的7k起步,现在稳定在了20-25k这个区间。但再往上,哪怕只多1k,我都自问没有办法像引用的那段话一样如此轻轻松松。

成功学最令人作呕的地方在于,弱化甚至不谈成功前所必须经历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过程,不问对象是谁、具备什么能力,就一股脑地告诉你「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真正在一线城市打拼的过的人,不可能说出这种又蠢又坏的话来误导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好了,排除完这些,我们再来看,如果你决定留在一线城市,你更看中的是什么。

我个人会觉得,一线城市更适合理想主义的人待着,在一线城市,大家都忙着追梦,反正都买不起房,所以干脆不考虑成家立业和剪不断理还乱的家长里短了,考虑理想足够,可以大胆做自己,可以容纳足够多的价值观,但代价就是,谁也驱散不了你的漂泊感。

而二线及以下,其实更适合现实主义的人待着。如果你的快乐源自组成家庭、陪伴父母,那回去二线其实也挺好的。如果你选择回去二线城市,就必须承受那些家长里短,那些过分近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这些对于有些人而言并没什么,但是对于理想主义的人而言,关系太近的社交圈简直让人窒息,这意味着毫无隐私和一成不变。

一句话是,认清生活的实质,仍然选择热爱它的人,都是勇士。

希望大家好好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