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脱贫 共奔幸福小康
恩平的香水柠檬次品果如何“变废为宝”?
台山浮石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浮石飘色”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邑大三下乡#
#邑大三下乡#专栏
第⑪期
团团带大家走进2支团队
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柠檬食品研发队
浮石·探索“飘色之乡”小分队
共同了解科技助农发展路
让非遗文化点亮多彩乡村振兴梦
(一)
让柠檬次品果变废为宝,科技助力果农脱贫增收
广东恩平种植有大量的香水柠檬,柠檬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生长不规则的情况,生长成形状不规则的柠檬即为柠檬次品果。次品果往往不会有人收购,果农们对柠檬次品果也常以弃置方式处理。
为更好的利用柠檬次品果,让柠檬次品果变废为宝,由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师生组成的柠檬食品研发队,于暑期前往位于恩平市东成镇的香水柠檬种植地星浩农场进行社会实践,通过专业知识,利用恩平种植的香水柠檬次品果为主要原料,开发新一代低糖、健康、好吃的柠檬食品,包括柠檬果汁饮料、柠檬酵素、柠檬果脯等。通过对柠檬次品果进行二次加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由于弃置水果腐烂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目的。
农场实地走访调研
8月12日,团队前往广东省恩平市东成镇星浩农场,通过走访调研的形式了解种植基地的情况和产品的研发进展。
在种植基地,队员们看到了恩平的香水柠檬。柠檬树在种植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适宜的阳光照射、土壤湿度、追肥等,就会导致柠檬次品果的产生。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柠檬树的种植要求及生长情况:柠檬的种植条件比较严苛,难度较大,性喜温暖,耐阴不耐寒,需肥量较大,一年多次抽梢、开花、结果,常因管理好坏而导致产量差异较大;柠檬种苗多在每年4-6月进行定植,一般秋冬季成熟,从10-12月陆续成熟,11月份大部分成熟。
在产品加工厂,在当地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共同动手进行研发产品之一的“柠檬干”的制作。经过“采摘——挑选——清洗——切片——相关研发处理——晾干——储存包装”等工序,还针对恩平的香水柠檬的特点进行味道的调试,以得到较适宜的口感。此外,在制作过程中还考虑到的抗氧化问题,也在研发中得以创新解决。
相关研究进展
柠檬香油提取的相关研究:柠檬香油通常呈黄色或浅绿色,有着浓厚的柠檬芳香味,其主要化学成分有:松萜、莰烯、月桂(香叶)烯、芳樟醇、柠檬油精、橙花醇等。柠檬香油具有心灵抚慰、缓解情绪(愤怒、焦虑、抑郁、紧张)、刺激大脑等功能,益处多多!
柠檬酵素发酵的相关研究:根据生物发酵法,研究添加保加利亚乳酸菌发酵增香的工艺技术,通过乳酸菌的扩大培养,培养基的优化,适度发酵控制,得到天然而且香气丰富的酵素发酵原液,建立起具有独特风味的酵素制作技术路线:柠檬→榨汁→调配→加入乳酸菌→发酵→酵素原液→调配→产品→检测→感官评定→成品。
柠檬干片抗氧化、防变黑的相关研究: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柠檬片晒干后,会变黑,这是因为柠檬本身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很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柠檬干片变黑说明维生素C被氧化了。所以对柠檬干片抗氧化、防变黑研究至关重要,这是获得柠檬果脯关键的步骤之一!
冰糖柠檬酱的相关研究,成品已在销售啦!冰糖柠檬酱可谓功效多多:
1、开胃。在夏天的时多喝些冰糖柠檬酱,可以促进食欲!
2、化痰止咳。人有时喉咙总是会有痰,多喝些冰糖柠檬酱,能够改善该症状!
3、排毒。冰糖柠檬酱还具有排毒养颜之效,淡化色斑,使皮肤红润有光泽!
(部分研发产品展示:柠檬香油、柠檬酵素、
冰糖柠檬酱、柠檬果脯、柠檬果汁等)
这次暑假实践活动我的收获很大,我感受到了农场的那种炎热炙烤、昆虫侵袭以及雨后的宁静,还感受到农场的宽广。在农场里,我了解到柠檬的许多用处,如:可当水果销售,可制作冰糖柠檬,柠檬干,柠檬粉等。了解也体验了柠檬加工的过程,参观了柠檬产品展示,一个个柠檬不规则果也能在科技的帮扶下摇身一变,为产业发展和果农增收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张学森
此次暑期活动“三下乡”就是研发新一代健康低糖、能被大众所接受的柠檬食品。实地考察让我充分了解柠檬全身都是宝,叶子当茶叶可祛风止咳,柠檬果实做成的菜品佳肴有柠檬鸭、柠檬鸡爪…还有此次实验重点开发柠檬果汁、果脯、酵素。看到在农场里果农们夜以继日辛苦奔波劳作,柠檬次品果却不能销售导致大量丢弃和腐烂,实属心疼!我们团队必将更加努力专心以次品果为原材料开发新一代健康低糖柠檬食品,不仅仅为了解决柠檬次品果去向,增加果农收入,还可以减少水果腐烂造成环境污染,这这足够支撑我们团队的信心和动力!
——黄泳剑
(二)
探寻多彩乡村里的非遗文化,
用青春力量传递侨情乡音
斗山浮石飘色,是“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台山市一朵璀璨夺目的民间艺术瑰宝。2008年,浮石飘色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斗山浮石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飘色之乡”。如今,洋溢着非凡艺术魅力的浮石飘色,以丰富的艺术内涵而形成其独特文化价值,已成为台山侨乡一个闪亮的文化品牌,在台山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浮石·探索“飘色之乡”小分队由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智能制造学部和轨道交通学院的同学组成。调研形式分为线下调研与线上宣传相结合。小组中的台山本地成员前往拥有“飘色之乡”美誉的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开展对保留在浮石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浮石飘色”的调研和探索。
实地参观
通过实地参观,团队成员感受到“浮石飘色”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是传递乡音、凝聚侨心的一座桥梁,是台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
(浮石飘色传承基地)
(浮石飘色主要活动地点——北帝庙)
(琳琅剧社牌匾)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牌匾)
采访调研
团队前往浮石村采访“浮石飘色”第五代传承人赵汝潜先生以及浮石村飘色宣传主要负责人周主任。
在采访过程中,赵汝潜先生提到飘色在浮石村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很多村民都愿意给自己的小孩来做“色仔”“色女”。除此之外,海外华侨们对浮石飘色文化的支持力度比较大,会捐钱回来买色袍、色柜等飘色的道具,支持琳琅剧社发扬飘色的“凌飘于空”特色和魅力。但是因为浮石飘色是一件技艺性强、制作过程复杂的人物造型艺术,所以发展和传承局面并不乐观,第六代继承人只比自己小两岁,传承人出现老龄化和断层化局面,很多年轻人对飘色望而止步,不敢把飘色当做终身艺术追求。但是随着近年来政府和国家的大力支持,飘色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赵汝潜先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飘色,保护和传承飘色,不让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在琳琅剧社采访飘色第五代传承人赵汝潜先生)
(飘色中的道具——色梗)
(飘色色袍)
(队员穿上色袍,感受飘色角色“色女”)
对浮石村飘色宣传主要负责人周主任进行采访时,他提到“浮石飘色”对于浮石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浮石飘色”作为台山乃至江门地区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艺术文化,经常代表江门市去参加广东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演出,还常参加一年一度的佛山市的“秋色”巡游活动,带动了“浮石飘色”文化的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这件艺术瑰宝。
近年来,在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浮石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村里的道路铺上了水泥,新增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们都非常地感激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此外,当地的华侨非常地支持家乡的发展,捐赠了200余万元来支持家乡建设。
(与浮石村飘色宣传主要负责人周主任进行交流)
(采访有20多年抬色柜经验的赵老先生)
(浮石村当地居民向团队成员讲述飘色文化)
新媒体宣传
(抖音线上宣传浮石飘色调研活动)
(微博线上宣传浮石飘色调研活动)
(调查问卷)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新的成长,也是对自己精神心灵的一种洗礼。通过本次“走进浮石·探索飘色之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彩乡村调研,我获益良多。一方面,在调研过程了解到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增长见识;另一方面,我挖掘了自身的潜力,在进行调研走访的过程中懂得了更多社会责任的含义,了解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存在着经验不足,视野不够开阔,认识问题不够全面等问题。三下乡虽暂告一段落,但它的精髓我会永远铭记于心。
——陈苑莹
今年的三下乡活动与往年有所不同,疫情让本该一起进行线下调研的大家因居住地的不同而相隔甚远。虽然,疫情阻止了我们的相聚,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怀着对三下乡活动的一腔热情。我虽只能通过在线上制作宣传海报和视频的方式,助力浮石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和传承,但同样能感受到乡村振兴政策给这个村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在三下乡中,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知道青年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在三下乡实践中肯定自己的价值,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充实自己,这便是三下乡给我带来的成长。
——郑创锋
科技助农兴产业
非遗传承谋发展
邑大青年扎根基层、投身实践
让科技与文化的力量
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