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倌”马伟华的大名,在嘉兴海盐一带养殖圈可谓家喻户晓。从17年前引进的30头种羊,到如今牵头成立152户的湖羊合作社,马伟华的“公益羊”使之兴家立业,也为带领着当地农户走出一条致富路。
马伟华的养羊事业起步于2001年,当时在村委会工作的他一心想带村里做点“规模农业”。杭嘉湖平原,羊肉的市场需求不亚于北方,而相较于声名大噪的滩羊,本土的湖羊适应性强、价格适中、肉质鲜美,最终成为马伟华的目标。
说干就干,马伟华着手建造了150平方米的羊舍,引进30头种羊。起初缺乏湖羊养殖经验,马伟华也曾摔过跟头。“受挫就咬紧牙关挺着。”他决心把湖羊养出名堂。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他的养羊事业逐步进入正轨。2008年初,湖羊肉价不断上涨,市场前景看好,马伟华通过村党总支牵线,获得15万元创业贷款,养羊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然而,传统养殖业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每日产生的大量羊粪和污水的去留,成了马伟华又一心结。胶着之际,当地政府和浙江大学等高校雪中送炭,与马伟华的湖羊合作社达成合作,采取标准化养殖,利用现代农业前沿技术,逐步索出一套“粮经种植—秸秆利用—羊粪还田—牧草轮作”的生态化循环种养模式。
“羊吃上了绿色饲料,羊粪还得到有效的处理,这种做法既保护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又提升了养殖产出,一举双赢。”马伟华告诉记者,2013年,他申报建起了海盐首个湖羊交易市场。当前,其销售范围已拓展至山东、新疆等地,湖羊养殖达到存栏2500头、年出栏4000头的规模,年收入80多万元。
走的再远,不忘来时路。马伟华一举成了远近闻名的“羊倌”,前来洽商、取经者络绎不绝,但他的心里还盘算着另一件“大事”。“我的事业能蒸蒸日上,离不开当年创业扶持专项资金的支持,离不开政府给予我的技术、政策的支持。作为一名党员,我也该帮助更多的农户发家致富。”在他的带动和帮扶下,丰义村不少村民开始踏上了湖羊养殖路。
村民李水华家中有两位残疾人,她是马伟华湖羊合作社的成员,也是其首批帮扶的对象之一。几天前,李水华一家收到了马伟华送来的3只湖羊。通过定期种羊配送、技术指导等方式,她的家庭每年可以增收近4000元。
随着周边养殖户的增加,马伟华的湖羊合作社已有会员152户,率先探索出“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湖羊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方式。帮扶的每一环节,马伟华都亲身参与:带村民赴湖州等地考察,统一引进纯种湖羊、统一配药、统一销售。
此外,马伟华还将活跃在湖羊产业化领域创业的农村青年党员组织起来,组建起新生代农民创业党支部,成立了“创业之家”团队,每两月举办一期创业课堂,给湖羊养殖户集中授课,现场传授湖羊养殖知识。对于初创业和家庭困难者,创业骨干还会与其结对帮扶。7年时间,马伟华的团队已累计结对困难党员群众70多户,送出种羊200多只。
长达7年送羊活动的坚持,也让马伟华与一些身残志坚的养殖户结成了好友。下肢瘫痪的村民夏其明自从养羊后,生活有了盼头,除了每天将自家羊舍打扫干干净净,他还走出久违的家门,积极参加养殖培训班,甚至买上了电动轮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这项公益事业,马伟华说,只要村民有困难,自己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未来几年,他计划将湖羊产业规模拓至1亿元,新带动农户超过2000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