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还一年见一回呢,留守妇女和丈夫竟然五年才见一面。赵菲心里害怕了,夫妻分隔两地的生活,何时是个头呀。赵菲暗自决定不再被动等待,要拼尽全力把自己的男人弄回家。
赵菲:最开始的原因很简单,很简单。就是不想(让)他外出,两个人都有事情做,两个人在一家团圆,多好,多幸福。
为了达成心愿,赵菲拼了命的赚钱。她白天到山上收茶叶,晚上去县里摆地摊,一年下来挣到了三四万元钱。这虽然比丈夫在上海打工月收入4000多元要差些,但赵菲还是心存希望,三番五次叫丈夫回来,但丈夫总是推脱。
丈夫卢云松:光那点钱还是不够的。后面第二年回来,我说再干一年,我是这样骗她,不是说我还要去(打工),我不是,我是,我还再去一年。
赵菲做梦都想把丈夫弄回家,看年赚三四万元钱说不动丈夫,赵菲决定找点大生意做。2008年,赵菲这个外来媳妇,在当地哈尼族人“吃穷”的风俗中发现了一个商机,很快在全县出了名。
赵菲嫁进村的时间长了,和村里的姐妹们逐渐相熟起来,常被叫去参加像这样的长桌宴。让赵菲感到新鲜的是,哈尼族人办长桌宴,有时因为过节,有时候的由头也让人意想不到。
村民白梦花:我这个也是,我姑娘我们两个骑摩托车摔了,然后就叫魂,还要叫五六桌人。反正我们一般钱什么都花在节日上面。
村民张明里:基本上每个月有一次节日,只要是朋友来,我们就会摆,摆长桌宴,基本上就是我们哈尼族的风俗。
这样的宴席,赵菲有时一个月参加三四回,去得次数多了,她发现一个赚钱的好机会。这让赵菲很兴奋,赶快打电话和丈夫商议,把攒下打算盖新房的钱全拿出来。又找当地妇联贷款,共投入24万元创业了。消息一传开,妇女们都在背后笑话她。
岔弄村妇女主任陈建琴:房子都不好,她自己也都不会干。所以我们就想她贷了那么多的款,怎么还都不知道。
按当地的习俗,结婚成一个家,就首先要盖一栋房子。赵菲竟然把盖房的钱全拿出来,丈夫心里很不痛快。
赵菲:当时他很生气的,一个星期没跟我讲话。我跟我老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说你别怕,现在他们盖起来了,你也别怕他们嘲讽,以后我们盖比他们还要漂亮的,我一定要盖我们村子最漂亮的。
那么,赵菲在长桌宴上发现了什么商机呢?赵菲发现当地虽然贫困,但是哈尼族人办喜事丧事,或是祭祀时,长桌宴上肉类是必备的,黑猪肉更是主菜,可当地人养黑猪,家家户户最多养两头四头,商贩们有时想收购黑猪还真不容易。
赵菲:到用量不足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必须要到村村寨寨去找,哈尼族人卖猪的时候,他要分时间,意思今天的日子不好,他就不卖。
2008年赵菲建起了猪场,养殖了100头哈尼黑猪,她想让商贩们要买猪时,随时都能买得到。2009年,赵菲养殖的黑猪出栏了,销售的火爆印证了她对 市场的判断,当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不过,这么好的事赵菲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她最揪心的事还没解决。当时丈夫在工厂里职位晋升后收入翻倍,和赵菲赚得差 不多。所以无论赵菲怎么说,丈夫都觉得回来的时机不成熟。
丈夫卢云松:假如我回来了,养殖有一定的风险,万一有什么病情,万一一下就没了,你很难起来的。如果是我在那里的话不怕,你亏一万两万,没事的,可以弥补这个风险。
丈夫说得有理,赵菲无法反驳。但她实在不甘心,也不愿意再等了。既然养殖黑猪不行,那怎么才能把在外打工的丈夫吸引回来呢?赵菲心里又有了一个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