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森林覆盖率超80%,是全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县,并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林麝之乡”荣誉称号。林麝所产的麝香是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中药的原料。在国内市场,麝香的价格比黄金还贵,有“软黄金”之称。

近年来,凤县举全县之力,打造“凤县麝工”劳务品牌,以品牌效应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就近就地就业和劳务输出,让“凤县麝工”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凤县麝工”第一人

“林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顿饭饭量不大,只有三两,可以吃莴笋、南瓜、胡萝卜……”谈起林麝,凤县人社局副局长蔡嵘峥神采飞扬。他说:“林麝吃得简单,但经济价值很高,公麝分泌的麝香既可以做大牌香水的定香剂,也是名贵中药材。”

谈起林麝人工养殖,凤县留凤关镇麻峪河村村民陈树民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也被称为“凤县麝工”第一人。陈树民出生于1959年,上世纪80年代萌生驯养林麝的想法。他从野外发现的一只受伤的林麝养起,逐渐克服饲养、配种、繁育、取香等技术难关。

如今,林麝人工养殖产业在凤县遍地开花。在凤县,像陈树民一样从事林麝人工养殖的“麝工”有1.2万人。

“一只公麝一年产一次麝香,每次约20克,年收入7000元左右。此外,一只成年母麝每年还可以产两只幼崽。按对卖,一公一母就可以挣7万元。”蔡嵘峥介绍。

当前,林麝产业成为推动凤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2009年以来,凤县林麝存栏量和麝香产量持续稳步增长。目前,凤县林麝存栏3.5万头,居全国第一;年产麝香180公斤,占全国麝香产量70%以上。

开展长、中、短期技能培训

近年来,为推进林麝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群众融入产业链各个环节就业增收,凤县大力发展“凤县麝工”劳务品牌,一方面培育技能人才队伍,满足养殖企业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以品牌效应带动就近就地就业和劳务输出。

“特别是2017年以来,凤县林麝产业迎来爆发式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非常大。人社部门依托高校和陈树民式‘土专家’,常态化开展林麝人工养殖长、中、短期技能培训,培养越来越多的‘凤县麝工’。”凤县人社局局长陈安平说。

在长期培训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组织开展为期10个月的林麝人工繁育技能培训;在中期培训方面,2022年10月新成立的凤县林麝产业学院,针对林麝养殖基地管理人员、饲草供给人员、有养殖意愿的脱贫群众,开展为期3个月的林麝养殖培训,其中理论培训1个月,养殖基地实践操作课程两个月;在短期培训方面,凤县引进5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每年对林麝养殖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

“为培育‘凤县麝工’劳务品牌,凤县建立健全专业院校、职业学校、培训机构、民间师承四级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徒、匠、工、师’技能人才梯队,大力提升林麝养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让林麝养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金名片’作用。”陈安平说。

2023年4月20日,凤县林麝养殖协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成立,这是全国首家林麝养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

通过建立林麝养殖职业技术规范,凤县人社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林麝养殖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广职业技能鉴定,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为“凤县麝工”人才培育注入活力。

建设“凤县麝工”六大团队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凤县人工养殖林麝产业已建立完善的人才队伍和规模集群。陈安平介绍,“凤县麝工”团队分为基础团、创业团、中坚团、救治团、精英团和辐射团等六大团队,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组织结构。

“基础团通过林麝饲草种植、采摘增收,种植以蛋白桑、构树、三角枫为主的生态化饲草林6100多亩。采摘销售桑叶、构树叶、胡萝卜、南瓜、莴笋等林麝饲料,带动林麝饲草种植、采摘、销售等就业6000余人,人均月增收近3000元。”蔡嵘峥说。

“凤县麝工”创业团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将全县1082户林麝养殖户和46家林麝养殖公司进行整合,做到人人持股、收益分红,带动创业4600余人。据悉,创业团还牵手北京同仁堂、福建漳州片仔癀、四川逢春等知名药企,建设林麝养殖基地,建成全国唯一的林麝颗粒饲料厂,打造“国麝天香”颗粒饲料生产基地,扶持创业促进林麝产业发展。

此外,“凤县麝工”中坚团依托12个林麝产业示范基地,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优化运营合作模式,采取自养、代养、合养、寄养、供养等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专门从事林麝养殖务工人数达3800余人,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

蔡嵘峥告诉记者,“凤县麝工”救治团建立双石铺镇、留凤关镇等6个林麝疫病救治站,每个救治站有50万元设备启动资金,拥有30余名“土专家”以及众多畜牧专业毕业生。“‘土专家’多年的养殖经验探索出林麝脓肿病、难产病、毛球病等疫病防治技术,活体取麝成功率达到90%以上。”蔡嵘峥表示。

凤县还成立了“凤县麝工”劳务品牌建设工作专班,设立劳务品牌建设专项资金200万元,探索建立了长中短三期衔接、县镇村三级联动、高中低三层同建的“三三制”劳务品牌创建格局。同时,依托县、镇、村劳务就业服务组织,多形式开展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推荐活动,加强用工信息对接,促进精准供需匹配,加强劳务协作,拓展劳务品牌就业渠道。

“下一步,凤县将继续加大‘凤县麝工’劳务品牌扶持力度,深挖劳务品牌培育潜力,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努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陈安平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