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山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一只灰白色、看起来有些呆萌的鹅会在他30岁以后的生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改变他和家乡1000多人的命运。如果放在更宏大的背景下来看,这只鹅甚至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微小但却十分有力的作用。
李凤山与鹅“结缘”
李凤山是在2007年与鹅结下“不解之缘”的。在此之前,他在上海待了14年,先后就职于两家台资企业。凭借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善于学习的能力,李凤山得到快速晋升,并最终在华新集团上海工厂做到高管的位置,负责集团公司在上海工厂生产、采购、销售等相关事物。
2007年,当家乡政府抛出回乡创业的橄榄枝的时候,李凤山毫不犹豫的接住了,带着管理技术和资金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老家安徽省霍邱县孟集镇。14年的工作经验为他打开创业的大门提供了一把钥匙,李凤山回乡后迅速而准确地研判了市场行情,决定投入到养鹅这一行业中。
李凤山养的鹅有个“洋气”的名字,叫“朗德鹅”。事实上,它也确实是“洋鹅”。朗德鹅又称西南灰鹅,原产于法国西南部靠比斯开湾的朗德省,是世界著名的肥肝专用品种,也是专家推崇的肥肝型用鹅。
这种鹅由雁鹅驯化而来,鹅肥肝质地细嫩、脂香醇厚、风味鲜美、浓腴奇特,被誉为“世界三大美食”之首,绿色食品之王,肥肝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整个脂肪酸的65—68%,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减少胆醇类物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减轻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对健康长寿有益,因而数千年来为世人所崇尚而历久不衰。鹅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2.3%,高于其他畜禽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同时还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钙、磷和铁,因此营养学家普遍认为:鹅肉营养成份符合人体营养需要,不会导致胆固醇增高。
2008年10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李凤山牵头成立了霍邱县昌浩朗德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养殖朗德鹅。
起初寻找养殖户非常难,因为养殖户没资金、没技术,更担心鹅养大了合作社不回收。为了让大家放心,他就对养殖户承诺合作社垫付鹅苗款、饲料款,提供全程保健和防疫技术指导,并签订回收合同定价回收。
李凤山介绍,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经营模式为主,实行统一提供鹅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统一品牌销售,大力发展周边农户养殖朗德鹅,定差价回收商品鹅。合作社商品鹅月存栏3.5万只,年出栏朗德鹅11万只。先后带动130余户农民走上了养鹅致富的道路,带动贫困户44户,养殖农户年收入6万元以上。
如今,从合作社出来的鹅肥肝已经销往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广西,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安徽等多个省市。鹅肥肝产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合作社“昌浩康”商标现已得到鹅肥肝市场各大经销商及客户的青睐,为带动当地鹅肥肝特色产品实现规模化、科学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孟集镇变“弱”为“强”
合作社的成功也为孟集镇政府提供了更多思路。
孟集镇地处淮河南岸,东联千丘而汇一岭,西联万渠而成一湖,全镇共有6.3万人,面积15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昔日的孟集岗湾并存,易涝易旱,基础较为薄弱。近年来,孟集镇立足于镇情,依托“濒临东湖”的优势,在“做亮农业”上做文章,在“特色养殖”上下功夫,把“困在水上”变“富在水上”,为夯实“生态孟集”打基础,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通过引导群众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4个1”工程,即:打造10000亩特种养殖基地,培养1000名特种养殖科技示范带头人,新成立100个家庭农场和家庭合作社,专攻10余种特色养殖,朗德鹅养殖就是其中之一。朗德鹅养殖从2010年的零星养殖发展到2020年的全面开花,10年期间增加10倍多。
孟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娟表示,当前孟集镇全镇已形成以朗德鹅养殖为主打产业的特色养殖之路,全镇共有规模朗德鹅养殖51家,年出栏220万羽,年产值6.6亿元,其中年肥鹅肝产量220万公斤,肝总产值3.96亿元,鹅肥肝产量为华东第一。朗德鹅养殖成为孟集镇扶贫的主打产业之一,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户均年增收5-8万元不等,带动近200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如今,孟集镇的朗德鹅养殖产业已成规模,但发展路上依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过去,孟集镇以新鲜的鹅肥肝销售为主。今年,受疫情影响,鲜鹅肝销售受阻,这也让李凤山对这一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李凤山觉得,互联网经济是今后的大势,自己也要顺势而变。未来,除了新鲜鹅肥肝,他打算在鹅肥肝的深加工上下更多功夫,将鹅肥肝加工成各种熟食进行销售,让孟集镇的朗德鹅产业在困境中求变,在创新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