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活,则全盘活。会山镇溪仔村是我市最为偏僻的行政村,槟榔和橡胶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收入结构单一。从去年6月开始,溪仔村致富带头人盘开壮依托资源优势,不断探索“虾稻共生”种养循环发展新路子,带领村民找到了绿色发展的“致富密码”,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盛夏时节,走进会山镇溪仔村壮壮稻虾养殖基地,“稻虾共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绿油油的稻田连接成片,小龙虾在稻田的沟渠内自由生长,和谐共生之中,蕴藏着的是增收致富、乡村振兴。
“原来这块是我们村的水稻田地,然后我们去外面看到人家现在养殖这个澳洲龙虾,感觉有钱赚,所以我就带动我村的盘乡的三位大学生和一名退伍军人入股经营。”琼海市会山镇溪仔村壮壮稻虾养殖基地负责人盘开壮告诉记者。
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盘开壮在通过调研学习,向当地农民询问经济效益和技术之后,盘开壮立即回村创建了“壮壮稻虾生态养殖基地试验田”。养殖基地与山泉水相邻相通,生态环境绝佳无污染,水草丰茂翠绿,加上当地村民喜爱炒田螺这一道美食,盘开壮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了“山泉水+水稻+小龙虾+田螺”的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就是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和田螺,稻田可以为虾螺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饵料,虾螺可以吃虫、除草、松土、净化水质,虾螺的排泄物还可以作为稻谷的有机肥,实现稻田无化肥、无农药、无激素、无污染,两者互依互补,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双赢”的发展新模式,促进了环境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加速铺开绿色、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盘开壮说,村子这边的条件很好,他们用了山泉水进行养殖,龙虾非常干净。
“虾稻共生”是一种新型种植模式,但是也是个精细活,适时捕捞、保护好水草、调节水质和水位,以及病害防控等工作,都需要科学管理,才能确保不发病不死草,稳产增收。
琼海市会山镇溪仔村壮壮稻虾养殖基地技术员陈珏彬介绍,他们很注重虾的日常的管理,早上过来要检查,看虾的体态,从它们的体态判断是不是有什么病变之类,如果发现有病变,就把水质调到常规状态。
“稻虾共生”不与粮争地,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调动农民养殖生产积极性,有效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壮壮稻虾生态养殖基地试验田”成立以来,基地共计吸收30多人次在基地就业,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村民就地就业,更是为溪仔村乡村振兴工作夯实了基础。
“一只虾”正逐步成为溪仔村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截止目前,首期20亩“壮壮稻虾生态养殖基地试验田”养殖的澳洲小龙虾已顺利上市销售,市场零售价格达到70元一斤,已经出售1600斤。此外,基地还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抖音将小龙虾日常养殖、农户割稻谷等进行直播,进一步扩大了宣传面,让更多的网友从抖音直播中了解基地的日常情况,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盘开壮表示,他们在村委会商讨过了,现在的目标 是再扩大50亩养殖基地,也是套养水稻和淡水澳龙虾,实现绿色的循环供养。
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如今干劲十足的盘开壮,正通过扩大承包面积、提高养殖技术、增加稻虾产量等方式,力争在发展“虾稻共养”产业上再打一场漂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