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泡在贫困村,开口闭口话“扶贫”,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13年来帮扶该县152个贫困村发展棚菜生产,人均增收5000多元,近8万人脱贫致富。全县贫困村的老百姓都把他当成亲人、朋友,亲切地称他为“李扶贫”。

他带领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阜城县地处黑龙港流域,2002年,该县被列为省扶贫重点县,县扶贫办也正式挂牌成立了,在全县最穷的一个乡担任了5年乡党委书记的李双星,走马上任县扶贫办主任。

那一年,阜城县贫困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广大群众盼致富,但缺资金、少技术、没门路。李双星上任之初用一个月时间,走遍了全县610个村,他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缺水的打井,无路的修路,一个村一个村地寻找脱贫致富路子。

李双星首先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到致富项目筛选上。他北上东北,南下江南考察市场,很快发现种植设施瓜菜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技术易掌握、当地群众有种植基础等特点,最适宜阜城县情。

前八丈村有种西瓜的传统,何不从前八丈村入手做做西瓜文章?李双星想到这里,马上骑自行车带上铺盖卷,一头住进了村边一个看西瓜的小草屋里。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村党支部书记焦从新和这里的村民。他们在李双星的带领下来到山东寿光参观,寿光的经验使前八丈村群众触动很大。

2003年,前八丈村决定调整出480亩好地种植设施瓜菜,并出台鼓励政策:凡报名种大棚的,白种5年。一个大棚需要4000元成本,县扶贫办补贴400元,其他的钱村里和县扶贫办做担保,到银行贷款。开始大家热情很高,但真干起来,不少人心里又敲起了小鼓,全村没有一家能一下子拿出4000元,一旦种了卖不出去怎么办?这可是10亩玉米的收成啊!李双星拍着胸脯做担保:“卖不出去我个人全包!”就这样,还是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动下,村里100多户人家开始建起了第一批大棚。之后,李双星不仅天天“长”在地里和大家一起干,还专门从寿光请来大棚种植能手郭得春长期驻村现场指导,生怕有半点闪失。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八丈村上百个大棚西瓜喜获丰收,一季西瓜亩产顶得上十亩玉米收入。李双星在阜城县贫困群众心中一夜成了“明星”,前八丈的成功经验,激发了群众的致富热情。随后,他把后八丈、许家铺等村陆续列入扶贫计划,设施瓜菜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县发展起来。

13年来,阜城县共投入扶贫资金1.8亿元,整合农发资金8000万元,通过扶贫直接扶持和辐射带动,全县棚菜产业总面积发展到23.8万亩,年收入超过20亿元,成为全省知名的绿色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和国家西甜瓜体系试验基地。

他成为百姓的“主心骨”

李双星说哪个新品种有市场,大伙儿二话不说就跟着种;李双星建议大家改变种植模式,下一季棚里一准变了样。几天不听李双星讲课,大伙儿就像没了主心骨。

为了确保每一个村、每一位种棚户都能尽快脱贫,李双星带领扶贫办的同志们,加班加点搞调研、摸底数,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别从基础设施、品种、市场、技术管理等环节,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方案,实施一对一“保姆式”服务。

尽管这样,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2008年5月5日,一场龙卷风袭击了阜城县,听着窗外呜呜作响的狂风,李双星急速冲向棚菜区。当他跑到那一看,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棚区一片狼藉,柱子东倒西歪,棚膜被刮得七零八落,瓜菜秧有气无力地趴趴着,村民们垂头丧气,有的坐在地上痛哭。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李双星更心痛,如果补救措施不及时,损坏的不仅仅是几十个棚的问题,大家伙脱贫致富的信心就会丧失!想到这里,他拉起坐在地上痛哭的农户,一边联系农资部门和农业部门,让他们立即送棚膜和柱子过来,派技术专家过来,一边带领大家,把倒塌的柱子扶起来。就这样,他们用了三天时间,把所有受损的大棚都修好了,并在抢救不过来的地方,补栽了豆角、黄瓜等。由于自救及时,那年的西瓜不但没有减产,还因为加强了管理丰收了。当许家铺的许洪顺、陈桂生、许玉泉等受灾户卖完瓜,手里捧着大把钱的时候,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非要拉着李双星到他们家吃口热乎饭,李双星也掉泪了,“谢谢大家的好意,抖起精神,把明年的棚菜种得更好,是咱们共同的心愿!”

从那以后李双星落下个毛病:只要晚上一变天起风就睡不着觉。他的电话从未关过机,唯恐农户有事找不到他。老百姓种植遇到技术难题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李双星。李双星二话不说,查资料、请专家,直到解决问题为止。为了方便给群众解疑答难,李双星还创办了“夜晚扶贫会”和“地头培训会”。他深知农民只有晚上才能坐下来听他讲政策、讲市场、讲收益,有时候一晚上要跑好几个村,围着农民转,带着农民干,成了李双星独创的扶贫形式,全县100多个大棚种植村中,都留下了李双星夜晚讲课的声音。

8月17日晚上8点30分,李双星又在阜城县漫河乡漫河村的“夜晚扶贫会”上开讲了,“今年扶贫的重点项目是黄桃与大豆间作、密植梨与山药间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