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湖北十堰郧阳区青山镇龚家院、白果树、蓼池、钱家河等多个村庄的不少村民,手拿塑料壶和铁夹子,头戴探照灯,沿着乡村公路和山林,漫山遍野抓蜈蚣。
连日来,记者前往该镇探访得知,在这里,一条大蜈蚣能卖到2.5元—2.8元,较小的蜈蚣每条也能卖0.8元—1元,一个人一晚上如果运气好能捉到200多条,如果一家有两人捉蜈蚣,两个多月就能挣两三万元。近年来,郧阳区青山镇、安阳镇以及丹江口市习家店镇等农民靠捉蜈蚣巧致富。
夜幕降临,人们纷纷上山捉蜈蚣
23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郧阳区青山镇,看到有不少农民正在晒蜈蚣。“一到天黑,这里山梁子上,到处都是捉蜈蚣的人,因为不需要成本,又能挣钱。”该镇九里岗村村民陈师傅说。
“我们都捉了一二十年了,每年都是从3月下旬开始捕捉,到5月底,有2个多月的旺季,之后一直到9月份,都还能再捉一点儿。”龚家院村45岁的村民龚世勇告诉记者,每年春夏交替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和妻子晚上都会上山捉蜈蚣,近几年每季能挣两万多元。
“昨天晚上蜈蚣特别多,不到20分钟,我一个人就捉了50多条。”龚世勇说,当天晚上,他和妻子一起捉了近300条,能卖五六百元钱。
“我年龄大了,跑得慢,也不敢爬山坡,但捡几十条没啥问题。”当地,74岁的王老太说,村里下至10岁的小孩,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腿脚没毛病,眼睛好使,晚上都会去捉蜈蚣。
当晚8时,天渐渐黑了下来,龚家院及附近多个村庄的村民们纷纷穿上胶鞋和长袖衣服,头戴探照灯,手持塑料壶和铁夹子,来到山林中。顿时,树林里出现星星点点的灯光,并不停移动着。
龚世勇说,捉蜈蚣不需要技巧,眼尖手快就行,但要小心被蛇和蜈蚣咬伤。人们一般会捉到深夜12点,有的人还会捉到凌晨两三点。
每条大蜈蚣能卖2.5元,催生不少小老板
“我们镇每年捉的蜈蚣粗略估计能达到近千万条,这也催生了不少收购蜈蚣的小老板。”九里岗村陈老板介绍,除了上山捉,靠近河边的蓼池等几个村的村民,夜晚还会开着船,沿着河岸边捉蜈蚣。
“一条长度超过12厘米的大蜈蚣能卖到2.5—2.8元,较小的蜈蚣每条也能买0.8元—1元。”青山镇九里岗村60岁的左师傅说,白天下地干活,如果遇到蜈蚣,也会捉住装进塑料壶,常年在家的村民,每年靠蜈蚣都能挣大几千元至三四万元不等。
“20多年来,我一直在青山、安阳等地收购蜈蚣,每条挣0.5角—1角钱,一年收购20多万条,也能挣两万多元。”龚家院54岁的龚世友说,除了少数年份收购蜈蚣亏过本,大部分情况下不会亏。
记者看见,在龚世友家的房屋平台上和屋内墙角里,都晒有蜈蚣。“这有好几万条了,都是从当地村民手中收购的。”龚世友说,一般村民当晚捉的蜈蚣,都会用温水煮一下,再用竹签撑起来晾晒。然后,他们这些小老板就会前往收购,仅今年2个多月的时间,他就收购了30多万条。
“我们这里蜈蚣品种好,经常有外地老板主动与我们联系收购。”龚世友说,他曾经在安阳镇收购了一条蜈蚣长达30厘米。每隔一段时间,蜈蚣收购达上万条后,就会有外地老板上门来买。
青山镇钱家河村的李女士和丈夫也在收购蜈蚣,他们说:“这两个月是旺季,挣两万多元钱没啥问题。”
十堰野生蜈蚣几乎全部销往外地
“我们经常和外地老板打交道,据说全国70%的野生蜈蚣都产自湖北,而湖北境内40%的蜈蚣来自十堰,主要是郧阳区安阳和青山、丹江口习家店等乡镇。”陈老板说,当地收购的蜈蚣基本都被外地老板收走了。
“这两年,从郧阳区和丹江口市收购的大蜈蚣价格都在2.6元/条左右,一年能收购几百万条。”安徽亳州的一位药材经销商告诉记者。
“蜈蚣,自古就被列为 ‘五毒之首’。它的第一对脚呈钩状,钩端有毒腺口,能排出毒汁。蜈蚣有很好的药性,作为药材它有祛风、止痛、通络、解毒等功效,是一味不可多得的好药材。”城区从事中药材生意的张老板告诉记者,十堰收购的蜈蚣基本都销往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四川成都、江西樟树等地,通过加工均制成药材使用。
蜈蚣是雌雄异体,将要产卵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简直贴在空中,行动缓慢,较易识别。蜈蚣在产卵、孵化期间最好隔离饲养。
办法是:在养殖盆内放一小盆或用罐头瓶单独饲养以免受其它蜈蚣的干扰,也便于管理。
饲养室必需建好且具备能够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条件。普通树立这种饲养室的大藐视蜈蚣越冬数量、加温条件和热能供给充足与否而定。加温办法很多。可用煤炉、木屑炉、稻壳炉、电热管等。蜈蚣产品的采收与加工。
普通在4-6月间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人头尾两部,然后,绷直晒或用沸水烫,不断到晒干或烘干。有些地域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鸡骨等物,诱惑蜈蚣在此产卵繁衍,到立春捕捉。
河南淅川:毕光果的蜈蚣养殖经
“你看像蜈蚣产卵时身体呈“S”形。孵化期内,挖洞穴并堵死洞口,不吃不喝不活动。这时千万别惊动它,要不然它会把产下的卵全部吃掉后逃跑。”日前,笔者在淅川县仓房镇磨沟村毕家营组采访,群康蜈蚣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毕光果如是说。
2019年,毕光果兄弟二人立足仓房适合养殖蜈蚣的特点,放弃在市里投资的机会,外出考察学习了七八个省,承包了村里的荒山丘陵,把自小玩大的几个伙伴吸收进来,成立了淅川县群康蜈蚣养殖专业合作社,专心养起金头蜈蚣来。
笔者看到,在合作社占地600平米的室内养殖大棚里,依次分设着幼苗区、育种区、孵化区、成长区。32个方格蜈蚣巢的隔板上,用字母和数字标记着不同的生长类别。
“小蜈蚣爱吃甜食,经过3次冬眠6次蜕皮才长为成品蜈蚣。为缩短生长期,压缩成本,我们有成熟的人工加热技术,养殖10个月就能出售。蜈蚣有40条爪子,24个节肢代表24节气,每个关节里氨基酸含量都不一样……”一说起蜈蚣养殖,老毕就兴奋异常、口如悬河,“蜈蚣喜热怕光、喜湿怕水,爱喝露水,爱吃菜汁。我们设计方格蜈蚣巢,给它创造了仿真自然生存环境,可以有效防止它逃跑。”
每年惊蛰到清明,毕光果都会高价收购群众在野地里捉的蜈蚣,把野生蜈蚣与棚养的蜈蚣杂交,不仅提高了棚养蜈蚣的抗病、生长适应能力,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蜈蚣吃什么,饲料又从哪里来呢?”当笔者提出这些疑问时,毕光果就领我们走进了养殖棚旁边的黄粉虫养殖室,和基地二楼的面包虫饲养室。“为了解决蜈蚣饲料来源,我们养殖了300万条黄粉虫。养殖的面包虫体重是黄粉虫的5倍,有节地、节水、节能源、节空间、节人力等优点,这两样虫都富含高蛋白,城里人都喜欢吃,市场前景极好。在我们养殖基地,黄粉虫和面包虫等是蜈蚣的主要食物。”毕光果介绍道。
中午时分,热情好客的毕光果极力挽留我们吃“蜈蚣烧烤”。夹一只忐忑不安地送入口中,轻轻一嚼,顿感焦、脆、酥、香,带着一股原生态土腥味,大家齐声叫好。窗外,山青水绿、碧空如洗;席间,无拘无束、相谈甚欢。聊的是家乡话,叙的是故乡情,交流的是“蜈蚣经”,展望的是好生活。
养殖地基能步入良性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从立项、规划、建设,镇党委政府都给予极大关注和政策支持。今年大年初二,副县长、镇党委书记杨阳,镇长肖扬还专门来基地看望慰问,帮助解决通养殖基地道路硬化、产品销售等难题。
见到养殖蜈蚣前景好,组里群众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合作社负责提供饲料、技术、销售,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能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就是我的初心”。毕光果说,“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还申报了‘鄂豫蜈蚣’商标品牌”。
年近六十毕光果是土生土长的磨沟人,年轻时走南闯北、辛勤打拼,经营过批发部、搞过园林绿化,手里有不菲的资产,本可以四处转转、颐养天年。然而他却老骥伏枥、老有所为,靠深钻细磨成了蜈蚣养殖领域的“土专家”,带动群众走上了生态养殖路。此外,他在疫情防控、爱心志愿助教等公益活动中还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先被镇党委政府评为“最美乡贤”、村“最美致富带头人”等。
“啥都比不上能和父老乡亲们天天生活在一起,能在经济上拉乡亲们一把,能用自己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更富裕,我觉得很欣慰。”毕光果深情地说。
全国70%的野生蜈蚣产自湖北 十堰农民靠捉蜈蚣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