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了种什么合适?专家认为,稻-菜轮作,稻—菌轮作等模式都是好选择。效果究竟如何,应该怎么种,四川农村日报将连续登载相关采访,希望对秋种秋播的农民朋友提供参考。

技术名称:羊肚菌-水稻轮作技术

技术概述:羊肚菌大田栽培从播种期开始计算到采收期结束的全生育期为6个月左右时间(小春季节:每年10月~第二年3月),茬口刚好能够与大春作物水稻衔接,2013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羊肚菌人工大田栽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羊肚菌出菇稳定且亩产量达到150kg以上,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了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

水稻收割后种植什么好?羊肚菌水稻轮作效益高

秋收之后再播种羊肚菌成大田增收“新贵”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名贵食药兼用真菌,市场价格高昂。羊肚菌一直以来依靠野生采集,产量低、采集难度大,实现人工栽培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省农科院专家表示,羊肚菌与水稻轮作具备以下优势:

羊肚菌种植后土壤中残余的大量菌丝和菇脚可作为天然有机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多种营养成分,提升稻米的品质(菌香米),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

水稻种植后的秸秆还田可作为羊肚菌的栽培基质,为羊肚菌的生长提供天然底肥,增加羊肚菌的产量;

羊肚菌种植存在一定程度的连作障碍,水旱轮作能够有效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保障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

记者获悉,从2013至2016年,研发人员在金堂、新都、简阳等地核心示范羊肚菌-水稻轮作技术模式500余亩,平均亩产羊肚菌200kg,优质水稻800kg,在四川地区推广近10000亩,每亩增加收益1.5万元以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走好这九步水稻羊肚菌能双丰收

“要做好羊肚菌-水稻轮作,需要做好场地选择、整地作畦、播种覆土、搭遮阳棚、摆袋富集、淋水转化、出菇管理、采收处理和水稻种植这九步,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做好这九步,羊肚菌和水稻将实现质量和数量的提升。”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专家表示道。

具体而言,首先要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土壤肥沃的稻田;其次,每年10月水稻收割完毕后,水稻秸秆要粉碎还田,并翻耕疏松土壤,土质较细为宜,畦面宽度为0.8m~1.2m,长度不限,排水不良及粘质土壤应作高畦防止畦面积水;接下来便是播种,播种方式可条播或撒播,条播方式为顺着厢面开2条~3条播种沟,深度5cm~8cm,撒播方式厢面宽度控制在80cm,沟60cm,不开播种沟,将羊肚菌栽培种(500瓶/亩)加拌种剂(浓度2‰)拌湿混匀后,均匀的播种在沟内或厢面上,覆土、整平厢面。

播种后便要尽快搭遮阳棚。可搭建2米高的中棚或者高约75cm、宽约1.1m的矮棚,棚外均需覆盖一层遮阳网,以遮挡阳光直射,遮阳网密度可根据当地光照强度进行选择,以营造棚内光照强度“半阴半阳”为宜。

搭建好遮阳棚后,便需要制作羊肚菌菌袋,菌袋可用小麦100%或85%~90%,谷壳15%~10%,浸泡充分吸水,在取出滤去表面水分后与石灰1%、石膏1%拌匀装袋,菌袋用12㎝×24㎝、15㎝×33㎝等规格的菌种袋,播种15天~25天左右,在播种沟上面摆放转化袋,转化袋一面打孔横放,紧贴土壤表面,保持至淋水转化前取走转化袋,日常注意水份管理,保持土壤湿润。

做好菌袋后,当气温稳定在8℃左右时要进入淋水转化管理,喷水量逐渐加大,直至厢面菌丝消失,浇1次透水但不能有积水,促进子实体形成。

接下来便是出菇期的管理。出菇期棚内温度应控制在8℃~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90%,保持厢面土壤湿润,光照控制在“半阴半阳”,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子实体出土7天~10天后将生长成熟,当羊肚菌蜂窝状的子囊果部分已基本展开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分级摆放,鲜销或干制,干品必须塑料袋密封保存。最后,在每年4月,羊肚菌采收完毕后应拆除遮阳棚,进行土地翻耕后直接进行水稻种植。这样循环,便完成了羊肚菌-水稻轮作。

该技术事宜省内外水稻主产区和适宜羊肚菌生长的地区。

注意事项

羊肚菌对气候和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出菇期间如果遭遇极低温、高温、雨雪、干旱等天气,或者水分管理不到位等,均会对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加强管理,通过适当调节棚内温度、光照、水分、通气量等环境因子,营造适宜羊肚菌生长的条件,满足出菇要求。

另外,羊肚菌栽培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等化学投入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