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黄洞乡对寺窑村村民李清生
李清生养的小猪崽儿。
□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玉姣 文/图
淇县黄洞乡对寺窑村村民李清生在村里有不少“外号”,他自己也很喜欢这些“外号”。他干过厨师、当过司机、跑过销售、当过老板、搞过养殖,村民们称他为“多面手”;这几年,他靠在山上养黑猪致富,大伙儿又叫他“致富能手”;他干过厨师,擅长做大锅饭,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他就免费给主家做饭,因此他又有了“厨师长”的称号。7月13日,记者来到李清生家,了解了这些“外号”背后的故事。
搞养殖,黑猪变“金猪”
当天上午,记者在李清生家的猪圈里看到十几头小黑猪。他说,这些小黑猪现在是他们家的宝贝,因为一头黑猪出栏时能卖七八千元。
“开饭啦,开饭啦……”伴随着李清生的拍手声和吆喝声,山中原本安静的小树林开始热闹起来,几头矫健的小黑猪快速从树林中钻出来。“这些小黑猪已经习惯了我的声音,每天只要我一吆喝,它们就知道可以‘开饭’了。”只见李清生把玉米面儿倒进食槽中,小黑猪很快就自觉排队吃饭”了。
李清生养殖的黑猪以散养为主,黑猪在山林中自由奔跑、觅食,体质强壮、适应能力强。黑猪以野果、野菜、野草、树叶等为主食,以玉米面儿、稻糠为辅食。
今年54岁的李清生是土生土长的对寺窑村人。在养殖黑猪前,他干过不少工作,但都没有挣到钱。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靠卖手扶拖拉机他才挣得人生第一桶金。“那时候天不亮我就开着‘三马车’到郑州拉拖拉机,半夜回来后自己组装,第二天一大早就拉着组装好的拖拉机到村里卖。”李清生说,乡亲们都很信任他,最多的时候他一年卖了近150辆拖拉机。
2010年,李清生看到了养殖业的前景,他先后投资养殖山羊和白猪,但均以失败告终。“那两年赔了不少钱,几乎把积蓄全赔进去了。但我就是不服输,人家养殖能挣到钱,我为啥不能?后来我又买了7头黑猪崽儿,第一年就挣了近两万元。”李清生说,紧接着他又养了几头母黑猪,通过不断学习新的养殖技术,母黑猪每胎产猪崽儿10头以上,平均每年收入15万元。
肯吃苦,山路变“财路”
李清生说,从开始7头黑猪,发展到最多时近百头黑猪,靠的是“勤劳”这一法宝。“不懂就学,艺多不压身。”他努力克服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等因素,到新乡等地学养殖技术,刻苦钻研,最终学会了一套养猪本领。
“目前我养了5头母黑猪,每头母黑猪每年产两次猪崽儿。照顾猪崽儿是最辛苦的,猪崽儿刚产下的10天里,我每天晚上都要睡在猪圈,细心照料。遇到恶劣天气,我更是一晚上不能睡觉,要时刻注意猪崽儿有没有受到惊吓、被挤压。”李清生说,通过不断学习和辛苦付出,他在事业上有了一定收获。
李清生家有好几支扁担,猪圈在他家屋后的山上,虽然山路崎岖,但他每天要挑着扁担上山8次给猪送食物和水,风雨无阻。
“有一年下雪,他挑着扁担上山时一不小心滑倒了,他就在家歇了一天,第二天照常挑着扁担上山。”对寺窑村党支部书记徐振国说,李清生的勤劳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不吃苦咋能成功,我不觉得这山路难走,走好了,这就是‘财路’!”李清生说,他正在筹备开个农家乐,让城里人来看黑猪、吃猪肉,打造特色农家乐。
义务给村民当“厨师长”
在对寺窑村,谁家办红白喜事需要厨师时就会想到李清生。李清生和父亲都当过厨师,父子俩长年免费给村民当厨师。
“只要村民有需要,给他打个电话,他带上厨具就跑过去了。听村民叫他‘厨师长’,他美得很。”李清生的妻子告诉记者。
谈起免费给村民当“厨师长”的初衷时,李清生说,除了“乡里乡亲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之外,还有感恩乡亲们的信任、延续父亲助人为乐的品质。“当年要不是村里人信任我,买我的拖拉机,还帮我介绍客户,我可能过不上今天的好日子。我帮大家做顿饭不算啥,我在向我父亲学习。”
李清生说,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十多年前,村里有一户人家办事,他父亲除了义务当厨师,还帮忙采购食材,在回村途中遭遇车祸摔断了腿。为了不耽误主家办事,他父亲去医院前还找邻村的厨师帮忙。父亲现在年龄大了,谁家有事还会请他去帮忙定菜单、张罗招待事宜,我就负责炒菜做饭。大家只要团结起来,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