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新书《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与策略》中

亳州药都银行文章缩略版

作者 | 张利 杨帆 董世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群体、小微企业等对金融资源的需求逐年增加,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已无法适应他们的需求。互联网金融成为深入推进“普惠金融”的主要抓手,也是银行业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亳州药都农商银行通过多次尝试,不断地探索,最终锁定“大数据”与互联网运用,取得了丰硕成果。

内外承压,数字化转型育新机

2014年药都农商行提出“二次转型”理念,并确立了科技支撑的核心地位。恰逢天时,2015年亳州市加快数据融合、数据共享步伐,深挖数据潜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药都农商行进行金融服务变革,从“大数据整合与运用”入手,全力打造金融服务“快银行”,成为中国金融业整合政府大数据实现县域普惠式、智能化、移动化信贷服务的先行者,农信社系统“构建数据资产第一家”。

庞大的客户量带来的是巨大的工作量和无法保证的流程质量与效率,当时主要面临人力成本高、风险防控难、办理速度慢、业务拓展慢、服务质效低、客户体验度差等六大痛点。药都农商行从痛点出发,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亳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着力解决贷款发放管理工作量大、调查和风控难度大等问题,最终织就“数字金融”这张网。

大数据应用开新局

培育数据资源

整合政务大数据

抓取存量信贷数据

关联核心系统金融数据

培养人才队伍

科技信息部在自行研发和项目开发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打造融合度更高、协同性更强的业务场景。同时,搭建了“四大模型”,有效结合了“三大系统”。

“四大模型”整体支撑。“准入模型”对客户申请条件进行自动筛选。“信用评级模型”进行客户群体划分,采取不同授信评级模型、按照不同模型指标进行打分。“实时风险控制模型”对客户进行实时、全面风险评估,从而控制信用风险。“贷后风险预警模型”实现科学贷后管理,发现预警风险及时处理。

“三大系统”互相交融。“三大系统”是安徽省联社渠道端手机银行及网银系统、安徽省联社信贷管理系统、药都农商银行本地化审批管理系统。“三大系统”有机结合解决了线上贷款申请及实名认证问题、客户线上合同签订及授信问题、贷款“三查”制度落实不到位等三大问题,实现了信贷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便捷化。

这些听起来简单的逻辑与技术,落实起来困难重重,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在数字化转型中,药都农商行主要面临五大挑战: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转型过程中内部意见不统一、数据获取难度大、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快捷与风控难以平衡。为有效应对这五大挑战,化挑战为机遇,药都农商行坚守“四心”,精准发力。

不破不立,下定决心。打破经营惯性和固有思维,是创新转型的关键。由于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药都农商行从犹豫不定到下定决心经历了“上下求索”的坎坷过程——“上”到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寻求专家指导,“下”至基层充分征求业务人员想法,进行充分论证后坚定了转型的决心。

累错累试,坚定信心。转型初期难免经历迷茫、无奈甚至是惨痛的失败。药都农商行给予研发人员充分的信任与支持,鼓励他们在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有助于积累宝贵的经验。

不断学习,保持虚心。药都农商行作为数字化转型较早的农商行,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在行内长期开展“反对骄傲自满,寻找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讨论,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向行业先进做法学习、向金融科技公司学习、向政府相关部门学习……多维度的学习对象决定了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性。

持续创新,拥有恒心。在信息化时代,像“金农易贷”这样单个的创新产品或许可以保证在细分领域的先发优势,但想长期保持产品的独创性几乎不可能。药都农商行立足打造“百年老店”,以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为传统的农金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从慢到快,全面打造金融服务快银行

历经6年的探索,药都农商行创新推出的信贷产品、信贷平台得到了社会、市场的高度认可,有效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金农易贷”普惠化信贷产品。产品针对辖内18-70周岁的居民提供信贷服务,最高授信达50万元,完全打破线下客户上门、提供资料等信贷模式,实现“极简金融”,是政务大数据在金融领域开放共享的首个成功案例。

“信贷工厂”集约化信贷产品平台。针对50万元以上抵押、担保类信贷产品服务,目前已收纳了“商家乐”“税融通”“小微乐”等12类信贷产品,逐步完成线下产品向线上搬迁。平台产品采取“一次核定,循环使用”的放款模式,减轻客户用款压力,实现了在评级、授信、利率定价、风险预警、贷后管理等五个方面的自动化。

“金农信e链”特色化信贷产品平台。瞄准亳州市中药材产业这一巨大优势,搭建供应链全流程管理平台,改变传统的线下申请模式,搭建平台PC端和App端,实现自助线上申贷。客户从申请到最终获得贷款只需三步,即线上发起申请、线上签订合同、线上用款还款。

“信用卡快申”便捷化服务平台。2019年6月“信用卡快申”在“金融超市”正式运行,实现了自助申请、自动身份验证、系统自动准入、自动评级授信、自动实时生成卡号、自助分期、惠借钱实时调额等功能,将传统的线下办卡转移到线上,省去繁杂的资料填写、申请等环节,2分钟内申请结束,3天内寄卡到家,具有全流程无人工干预、客户经理无需任何操作的特点,提高农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

“金农企e贷”纯信用信贷产品。产品具有零接触、额度高、循环用、更便捷等特点,采用无抵押、纯信用、最快2小时、最慢不超过48小时办结的模式,优惠的利率定价,“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还款方式,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有效助力复工复产。

快银行效应凸显

社会效应

发展效应

示范效应

品牌效应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在信息化时代,掌握了数据资源就是掌握了发展先机,通过主动变革,向科技靠拢,让根植地方的农商银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小微市场,在可持续发展中育新机,开新局。

作者单位:亳州药都农商行

专家点评:

互联网基因是驱动药都农商行发展的关键要素,其精神内核是“快”“开放”和“接地气”。药都的“快”既体现在对客户的需求反应快、对客户的服务便捷迅速,也反应在其内部做事快、流程顺畅,打破部门间工作壁垒,真正形成了柔性、敏捷的组织能力。

药都农商行的“开放”则是用开放的心态去拥抱金融科技,不畏惧艰难,充分运用技术工具,通过内部人才与外部大脑充分交融,以内部团队为主、外脑为辅攻克各项技术难点,在一次次的内外互动与迭代开发中,锻造出强大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药都以非常“接地气”的经营手段,将“快”的经营理念和“开放”的心态内嵌到经营管理、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中,真正建立符合客户需求的、“接地气”的产品和服务方式。

此外,浓厚的创业文化,则是从药都农商行成立之初即根植于心。全行秉持以身作则、上行下效的工作作风,主要领导亲任创新研发的首席产品经理,从产品设计思路、开发、测试到上线均亲历亲为,参与每一场研讨会,直到产品顺利运营、打响市场。管理层则从每件小事做起,将创业文化贯彻到日常工作中,传导、扎根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

药都农商行是一家非常亮眼的区域性银行,它生长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在五线城市人才及各项技术资源极端匮乏的情况下,遍历可用资源,一举抓住机遇,自主设计出在当地超过很多领先大行的创新产品,并凭借“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路,对客户需求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与全方位服务。药都农商行的进取心、灵活的组织机制和对技术的渴望、对人才的尊重非常值得其他银行学习。

专栏主持人:王炜 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负责人

专栏介绍:银行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在更高效地获客、活客、留客的同时,给客户带来更便捷的服务、更低廉的价格、更友好的体验。《数字化转型观察》栏目,分享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分析衡量转型效果、探讨数字银行发展等。敬请分享精彩案例与观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