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我要反映一个问题。”今年2月,四川省通江县纪委监委干部闫少游在草池乡活水沟村走村入户时,被一位70多岁的村民拉住。

“您要反映什么问题,老大爷?”

“我听村干部说,去年我们全乡老百姓不按县林业局的要求种核桃,乡里受到县林业局批评。我觉得不种核桃不是乡里的问题,是我们自己不愿意种嘛。县林业局乱安排,问题还是出在他们那里。”

通江县本来就是种核桃的大县,以空山镇、诺水河镇为代表的通江北部高山乡镇一年的核桃产量规模很大,核桃树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树”“养老树”“绿色银行”,核桃种植也成为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什么草池乡的老百姓不愿意种核桃树呢,这里面有什么隐情?

“这些核桃树品种基本上只能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我们这里海拔才400米左右,咋种嘛。”

“我们这里的田地适合种水稻,哪里还有地去种核桃嘛。”

……

周围的老百姓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是真的哟,2013年上边叫我们栽核桃,现在5年了只长树不挂果。”老大爷边说边摇头。

为了将事情了解清楚,闫少游来到了草池乡政府,找到该乡乡长景中。景中解释说,该乡现有耕地5266亩,2018年3月被县政府纳入“中国好粮油”生产基地后,除历年来已形成规模种植的中药材1000余亩外,去年还种植了优质水稻4148亩。“草池乡的土壤适宜种植水稻,大米品质本来就好,实施了‘中国好粮油’项目后,当年的大米就卖到了每斤3元,还要别人自己到农户家中去拉。在这种情况下,你说老百姓会种核桃吗?”

“那你们没有将这个情况给县林业局反映吗?”

“反映了。核桃种植是县林业局下属单位县林科所负责,县林科所下达任务后,当时乡里也在群众中进行了动员,但群众都不同意栽植。鉴于实际,乡党委政府将不适宜发展核桃产业的情况报告了县林科所,并据实上报了新植核桃面积为‘0’。但县林科所不认可,还对我们进行了批评,认为我们没有完成任务。”

回到单位,闫少游将该情况向县纪委监委相关领导进行了汇报,县纪委监委立即对该问题线索进行了初步核查。经过深入走访调查核实,一起不顾实际情况、不经科学论证,违反规定程序乱决策、乱拍板、乱作为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2018年3月,县林科所所长朱某,在规划下达全县各乡镇核桃产业任务数时,未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未参考核桃种植海拔、气温及耕地面积等情况,随意将全县核桃产业任务数平均分配到各乡镇,致使气候不宜、土地面积不足的草池乡无法完成新植核桃1200亩的任务。

“当时在给各乡镇下达目标任务时,没有到各乡镇实地调研、核实,仅凭着经验和感觉走。那时也觉得,栽植任务下达了,林科所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在接受组织调查期间,朱某深感愧疚地说,“以后我们在做决策时,首先要实地调查清楚情况,一定要符合当地实际。”

本该是给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但因“想当然”“凭经验”“只图完成任务”,知错又不改,结果越过了纪律的红线。2019年5月,通江县纪委给予朱某党内警告处分,给予时任县林业局分管领导陈某某谈话提醒,责成时任县林业局主要领导吴某某向县委作出书面检讨。

随后,通江县纪委监委敦促全县涉农部门开展了一次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集中整治,共发现各类问题13个,处分干部20人,建立各类规章制度16条,达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全县特色农业产业正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小宁 四川省通江县纪委监委 袁大坤 赵建国)

【点评】

5年前瞎指挥,造成栽植的核桃树只长树不挂果;五年后乱规划,对“好粮油基地”收益视而不见……这种遇事凭经验,办事靠感觉,决策拍脑袋,不顾现实情况,不听群众声音,无视群众利益的产业规划,都是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是产业扶贫、产业脱贫和助农增收的重要载体,要挤掉建设中的“水分”,惩治弄虚作假、劳民伤财和权力任性行为,注重基地建设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以基地建设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互促共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对此类问题开展严格问责追责,形成强大的警示和震慑,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四川省通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陈贵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