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历史悠久的国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泱泱中华五千年,从神农把粮食从杂草中识别出来,从可以用器皿煮熟食物起,有关饮食的记忆也就从此开始。
民间食物,要么走胃,如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美食在那里只是兄弟情深仗义江湖的陪衬;要么走心,像红楼梦里面的鸽子蛋,要用几十只鸡、火腿等精心煨制,金银器皿,相得益彰,方恰到好处。
面
穿梭在潘周家村的挂面瀑布里,甚至可以拿挂面来跳神,再亲口尝一尝绝活 “一根面 ”,从视觉和味觉上感受传统手工艺~
“一根面”的制作,前后有和面、打面、揉面、搓面、盘面、发酵、拉面等大小十几道纯手工工序,其技艺十分讲究。
和面时,须根据气温高低,在面粉中放入适量的食盐和水。打面时,一改过去把面团置于陶钵内紧捏双拳细揉的老传统,而将面团放入大盆,用木锤反复锤击,直至打出面团的韧性来。技艺改良后,食盐亦相对减量,以适应当代人口味平淡、不喜太咸的饮食习惯;面条则韧性趋强,会显现久拉不断、久煮不糊、柔软滑润、嚼不粘牙的特质。
揉面时,将大面团揉成圆状,再用菜刀切成宽条。搓面时,一般需二人合作,一人坐左侧,朝一边拉细麦绳,另一人坐右侧,手抹菜油,合掌轻搓麦绳。搓上一遍菜油后,开始盘面,边搓边拉,一圈一圈地把麦绳盘起。
说它普通它还真不普通,首先从名字便开始不普通...
全名:浦江潘周家“一根面”
年龄:潘周家“一根面”又称长寿面,制面历史可上溯600年
过人之处:一根面能供百人食
成分:绿色健康、纯天然无添加
后遗症:吃了还想吃
小小“一根面”走南闯北,经历丰富
” “一根面”上中国梦想秀
在中央电视台2015农民春晚走进潘周家专题片中表演一根面
游客游玩潘周家村,“一根面”表演是村里的保留节目
......
等等
总之一根面见过不少世面呢
其实很早之前这根面条就曾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多次关注,央视《致富经》以《1000农户拉一根面》为题做了专访,并重播了三回。这根面还带领浦江潘周家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当水量、时间、温度与面粉一次次相遇之后,当如细丝一样的美味可口的面条如瀑布般挂着,这是对天道酬勤最好的诠释。
几分钟,一锅清水,一把手工面,少许青菜,它可以是晨练之后的早餐,也可以是一顿变着花样的午餐,还可以是费些小心思的晚餐,牛肉的、肥肠的、炸酱的、酸菜的、西红柿鸡蛋的......它适合一日三餐,也老少皆宜。
(有没有流口水呢?)
如果想吃正宗的一根面,或许你可以来一趟美食之旅...
潘周家位于浦江县城北二十余里的岭北地区,如果一路开过来不知道该怎么走,只要问声“面条村”就能打听到了。
潘周家村不仅制面历史十分悠久,而且还有令人称奇的古建筑。村子被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时光的漂流并没有磨蚀掉潘周家村古朴的自然风貌,十几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厅堂保存完好,堂内挂灯笼结彩球,大小横梁结构新颖气势壮观,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在潘周家村,你还可以野外探险、过壶源江独木桥、游潘周家古村落群,体验自己动手与村民一起制作潘周家“一根面”。
在机器化生产大行其道的今天,方便快捷的同时总觉得少了一种情怀。
《舌尖上的中国》曾说过:无论脚步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挂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你有多久没尝过故乡的那碗面了?
如果你有游记、攻略、原创文章等稿件可发送至以下邮件,一经采用即可获得景点门票或酒店房券。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对图文内容有疑议或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后台联系。
作者| 方哲
编辑| 方哲
审核|吴玲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