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级新传考研交流4群:782328288
距离考试已经不到一个月了,昨天文章的留言,小编每一条都认真的阅读了,小编知道大家到了最后这段时间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无论如何,都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到停止答卷的那一刻。加油!
正式开始前,还是要强调一下我们的投稿规则:
投稿规则与注意事项
1、专栏说明:本专栏每周五发布一道论述题,并视频讲解上一期所布置题目。
2、如何投稿作业:将你的答案和邮箱地址以“头条文章”的形式发布在新浪微博上(必须是文字,不是图片,图片没法复制到word里给你批注),带上微博话题#拖鞋哥答题班# 和 #和拖鞋哥一起学新闻传播# 并@新闻传播考研真题与真相 和@不如造访安眠 。
3、截止时间:周日晚上23点。
4、每次在若干投稿作业中抽取8份左右,都是免费批改,以批注的方式进行详细点评,发回你的邮箱,并在下一期专栏中匿名展示。
5、挑选规则:前3位完成试题的人一定能够得到批改!剩下5位由小迪姐随机抽取~
注意事项
1、一定要带上#拖鞋哥答题班# 和 #和拖鞋哥一起学新闻传播# ,同时艾特两个账号!你只艾特一个的话,是没法看到的!不要艾特错了!艾特之间要空格!不要艾特不上!
2、一定要用文字的形式!图片长微博是没法批注的!
3、正文中一定要留下邮箱!我批改好以后会用邮箱发给你。
上期题目回顾
试从创新与扩散理论的角度,阐述知乎大V的形成特点
满分:30分
破题思路
视频解析
ppt内容
部分批改作业
创新与扩散理论是关于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点、新事物的理论,由社会学家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有关玉米新品种的推广研究的著作《创新与普及》中发展而来。该理论描述的是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经由特殊的传播渠道,主要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传播的过程。创新与扩散理论同样适用于新媒体环境下新事物的形成与扩散,知乎大V就是一种基于PUGC模式的新型意见领袖。下面,我将从创新与扩散的角度来阐述知乎大V的形成特点。(开头很规范,很好。做题目很熟练啦。)
一、现实地位与权力资本的延伸(小标题拟得很有自己的想法,不落俗套且具体论述中对理论的结合也非常好。)
创新扩散理论所描述的是创新的发展与普及过程,某项创新作为主体因素,有着五种显著的特质,分别是: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观察性和可试验性。创新自身所拥有的特质使其能够被采纳和追随,综观知乎大V,其相对优越性的特质显而易见。知乎大V大多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或独到的见解而为受众所认可与追随。这些大V往往是现实社会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与深耕的行业人士,其本质是现实环境中社会地位与权力资本在网络环境中的延伸。正是他们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涵养,成就其在参差不齐的网络用户中脱颖而出,凭借其相对优越性而形成知乎大V。因此,知乎大V的形成特点在于现实中自身特质的延伸。
二、技术赋权下的个人IP打造
创新的发展与普及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态,而社会变革正是一个创新的推广与扩散的过程,依赖特定的媒介渠道。随着新媒介技术的滥觞和蕴蓄,知乎主要采用UGC+PUGC的内容生产模式,是新媒体时代的后起之秀。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受地位,为受众赋予一定的传播权和话语权,知乎大V正是在网络平台将有限的话语权进一步扩大,以内容生产的方式持续输出其个人价值,从而打造出个人IP,在网络环境中充当意见领袖的作用。因此,知乎大V的形成特点是技术赋权下打造的个人IP。(很好的,很多同学会忽略技术赋权这样一个重要传播生态背景。)
三、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交织
在创新的扩散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渠道,关于创新决策的接受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知晓、劝服、决策、实施和确认,呈S性线性模式。在创新扩散的初期,即获知阶段,大众传播发挥着迅速而广泛的重要作用,而知乎大V的形成初期也遵循着这种传播规律,依赖于知乎平台所发挥的大众传播的优势,经历着一种由缓慢期到高速增长的阶段,积攒起一定数量的追随者。在到达创新接受的饱和点时,即很难再通过大众传播得到大面积扩散,此时的知乎大V们转向依赖于人际传播的优势。知乎作为网络问答社区,一定程度上兼有社交媒体的属性,追随者的转发、点赞等行为以人际劝服的方式,促进大V们进一步获得推广,但此时的扩散是一种较为缓慢而稳定的增长。因此,知乎大V的形成特点在于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双加持。(很好的,你的理论基础很扎实,并且和案例结合的也很自然流畅。)
四、网络意见领袖的商业化
随着资本的入侵,网络环境下的意见领袖有着商业化的趋势与风险,甚至以资本来堆砌意见领袖。大V们原本依靠其优质回答在知乎平台积攒追随者,打造个人IP,向意见领袖进军。然而,让部分知乎大V通过买水军、恶意刷评论等方式来推广自身,在形成一定影响力之后又成为资本的附庸,以带货、营销等方式与商家建立商业合作。因此,知乎大V的形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资本的助推。(可以结合更加具体的大v的案例来谈会更加清晰。)
模仿理论创始人塔尔德认为,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而个体对新事物的模仿并非都基于适应群体与环境的出发点。在网络环境下,采纳者在模仿中追随某项创新可能并非基于工具理性,而是对创新所表征的知识、权力资本与社会地位的向往。因此,创新的扩散在新媒体下效果更佳。然而,在泛娱乐化和资本作祟的环境下,应谨防创新的异化。
得分:
总分:24
这是一篇整体质量不错的答案!
能够很好地结合理论和案例并且拟小标题也很有自己的想法,能够不落俗套并且表意清晰,分点论述对于理论的使用与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能够看出来你的理论基础还是较为扎实的。不过案例方面可以加上更加具体的例子,这样论述和观点的表达会更有说服力。
知乎是一个网络问答社区,将各行各业的人连接在一起,使用户能围绕着某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相关的讨论,同时可以关注兴趣一致的人。而知乎大V本质就是特定行业的意见领袖,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拥有丰厚的知识背书。加之,知乎平台结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双重优势,分别在扩散和说服两方面影响用户,增加了大V的曝光度,同时,大V与普通用户的互动,不断增强用户的卷入度,彼此进行信息和资料的交换,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信息交流。(开头还是要简要提一下创新与扩散理论的。)
一、何谓创新与扩散
创新扩散理论指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经由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的传播过程。罗杰斯在《创新与普及》中,对两级传播的概念做了重要补充和修正。他把大众传播过程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即信息可以是由传媒直接“流”向一般受众,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与波及过程的“影响流”。这一传播过程是多级的,要经过人际传播中许多环节的过滤。创新扩散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是新观念传播和说服人们利用这些创新的最有效的途径,大众传播能有效提供信息,而人际传播可以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创新扩散过程至少包括四个环节:知晓、劝服、决定、确认。
二、创新与扩散在知乎大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按阶段分来谈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不过这样会遗漏一些理论点,如创新的特征。)
1、认知阶段:个人与他人在互动中促进优势意见形成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其将网络分为两类,一类是同质性网络,一类是异质性网络。而知乎就属于异质性网络,即差异度较高的两个个体之间进行沟通构成的网络。而异质性网络有利于加快扩散,促进创新的垂直流动。
知乎是一个网络问答平台,提问者对特定问题提问,但是不限定回答者,这就是一种广而问之的大众传播模式,只要进行相关关键字的搜索即可增加该提问的曝光度。而单个的回答者与每一个阅读者之间即是一种人际传播模式,提问者、回答者、阅读者三者之间基本是一个平等的交流关系,通过自由互动,不断增强自身的参与度,互动越频繁对平台的黏性也就越大。但是,随着交流的深入,最具优势的意见会逐渐形成,优势意见所有者自身的曝光度也随之增加,逐渐成为特定问题的意见领袖。知乎的回答排序机制对优质回答优先展示,长此以往,位列第一的回答者就占据了这一问题的统治地位。(不用分段,一段即可,有些冗长,对于知乎的基础介绍可以精简些。)
2、说服阶段:意见领袖的丰厚知识为其背书
从布迪厄的观点来看,文化场域与市场环境中经济资本的竞争一样,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实践与文化产品会成为稀有资源,占有这类资源可以获得一定物质和象征的利润,引发社会各阶级的人的争夺,这时,文化资源就成为文化资本。
知乎大V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在于其知识背景,他们的影响力是由“知识”赋予的,这里的知识既指专业知识,也指经验性内容。加上知乎对于个人身份的加V认证更加增强了个人的可信性。知乎回答模式主要有三种:故事型、干货型、图片堆砌型,无论是哪一种,在信息的二次传播过程中,知乎大V往往会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加入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态度。这些再创造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用户,进而扩大其内容影响力。(可以的,你对于知乎大v还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的,不过可以举一些具体大v的例子会让你的论述更加具体可感。)
3、决策阶段:个人的互动印记都作用于后来者
如果将首个提问者和首个回答者称之为革新者,那么以后的每个进行互动的人都既是创新的使用者也是创新的追随者,只要其对提供的信息进行反馈,就会对信息内容的影响力进行加持,往往互动越多的帖子越容易成为热门,同时一旦一个人在特定帖子成为了意见领袖,人们由于光环效应,往往会认为起具备指导自己其他问题的能力,并会进行特定的二次提问,通过互动带来的类似追随行为无疑已经将传播的平等关系打破,这个时候意见领袖基本就稳固了。
4、确认阶段:个人对所获知识的应用强化了对意见领袖的依赖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其提出“尊重”是人最高得需求。个人会将在意见领袖那里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日常谈资中,有助于提升其现实生活的社交关系发展,而一旦意见领袖的经验得到验证,个人就会对意见领袖形成心理依赖,并且会时常将相关信息进行个人化之后的二次传播,也会产生模仿的心理,这时,意见领袖在特定个人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十分稳固,很难再动摇。
知乎自身对于优质回答的奖励机制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促进了优势意见的形成以及知乎大V的建立,用户根据以往媒介接触的经验会对已认可意见领袖形成一种稳定的信赖感,除非出现严重的观点对立,不然这种信赖感不会被轻易打破。
(论述题要写结尾噢,基本的结构不要出现缺失。)
得分:
总分:17
总评:
一个重要失分点是你的结尾没有写。一定要记得30分的论述题至少我们要做到基本框架不缺失,总分总的结构会让你的答案更加结构化,也更加清晰。另外一点就是你对于知乎大v的论述可以看出你对知乎的运作机制还是比较熟悉的,在此之外建议你可以加一些更加具体的案例,这样会让你的论述更加有力。
美国学者罗杰斯在20世纪60年代对玉米新品种在农村普及推广的现象进行分析会后,进一步思考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对创新扩散的影响,最后著得《创新与普及》,提出传播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创新的创新普及是传播的特殊形式,因此社会变革的过程就是创新扩散的过程。(不错,有对理论进行简单解释)
在如今,媒介图景被多元化技术、海量化信息、交互式关系的流动创新因素所改写勃兴,流觞于用户内容关系,渠道赋能下对知识的分享和需求的新媒体时代,以知乎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成为创新动力的集散地,催生出内容知识付费的新型产业链。知乎大V则是有着影响力以及特定标签,被相当数量在知乎上的用户所关注和青睐的人,他们作为知乎领地中的意见领袖,作用也在日益凸显,成为知识内容的产消者,亦是传播者,以下从知乎大V的特征以及形成动因和过程探寻他们的“成名之路”。(背景和引入都写得不错,比较顺畅自然)
一、 创新的特质:知乎大V的特征(知乎这个平台/媒介本身有创新,这是大V形成的基础,也就是你要分析知乎平台本身有那些显著特点)
首先,知乎大V具有专业化的特点。知乎大V大多是对其涉及的专门领域具有显赫的见解,从而引起广泛关注。其次是垂直化,每个行业有着不同的知乎大V,同时也将跟随者划分为不同的圈层。再者是互动性,相比于传统平台只是大V主动生产,在知乎上很多情况知乎大V会被“谢邀”,表现出与跟随者的互动关系。这些知乎大V的特性也是他们成为创新因素得以长存的原因。
二、 知乎大V形成的动因(我们的题目要求是分析特点,重点爱特点/特征,不是原因哈,而且这样写很容易忽视并漏写特征)
1. 存量时代,满足用户分众化需求
随着网络人口红利渐减,对于如何留存用户是互联网平台商家所需考虑之事,知乎平台将自身定位于知识内容的生产地和携取地,成为如今用户获得知识分享知识的平台,知乎大V因为在自身领域上有着独到的经验和见解,成为容易为他人施加影响的意见领袖,也满足了分众化时代用户差异性的需求,比如爱车一族就会关注车行人士,爱读书的则会关注作家、文学家。大V的种类不断细化,深入用户生活的每个角落之中。
2. 平台赋能,加强用户垂直化粘性
罗杰斯认为创新时必须通过一定渠道才能传播,在知乎平台每个大V有着自己的专属个人空间,里面留有自己的个人简介和擅长领域,并且在后期新增加了粉丝群,用户可以加入其中寻求群体共同感,在更为高凝聚力的社群渠道之中讨论分享和传播新知识。
3. 创新者的特性:知乎大V自我增殖(这点写得不错)
判断一项创新是否能够广为接受需要从相对优越性、可兼容性、可观察性、可实验性以及 复杂性判断。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大v通过付费live或者互动问答等形式促进双方交流,拉近彼此距离,受众通过付费后进入所需要的领域观看,满足自身对知识性方面经济渴求,符合现有价值观,并且复杂程度不高,满足了可观察性、可实验性。
三、知乎大V的形成过程(形成过程?更准确说,下面写得更像是传播过程,建议修改大标题)
1.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渠道共通
在知乎大V入驻平台伊始,先通过大众媒介例如微博、知乎个性化推送传递到受众视野获取认知,并且通过建立付费粉丝群留存用户,在社群之中的用户互相通过人际传播影响彼此,例如用户可以在粉丝群中提问,另一位粉丝进行回答,圈层化的传播作用于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双重渠道的融合极大增强了用户对大v的粘性。
2.大V的兴起呈s型曲线
2016年是付费元年,付费内容的兴起建构人们对优质内容的追求,也使得各种行业的人士纷纷入驻知乎平台,通过知识盈余机制扩大自身影响力,在16年被冠以大V的用户成直线型上涨,但随着各垂直领域专业人士趋于饱和,出现了头部化现象,至今新兴大V的速度放平缓。
3.知乎大V的跨界合作
相比于罗杰斯传统的创新普及时代,如今的知乎大v不断呈现“跨界性”的特质,在今年国庆70周年,新华社联合知乎共同发起“你好中国·问答70年”专题活动,邀请屠呦呦、张艺谋、等各领域的名人在知乎提问,掀起网友对祖国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大讨论。知乎大V与主流媒体联袂更是未来对此行业的创新领域探讨。
在目前海量化信息的时代,知识冗余困怠的主动性用户对优质垂直内容的需求催生知乎大V的形成,从而也使得大V们将自身新鲜血液注入社会,但目前知乎大v们的同质化、商业化等问题存在削弱了创新的长效发展,因此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深耕内容。就像知乎创始人所言“不能将问题的数量和流量增长放在最前,而应该长远规划,满足用户对知识进行各种分享的需求。”
得分:
总分:19
总评:
其实,你整体的内容都有分析到特征,只是在呈现上不是那么清晰直观,建议你从4个方面分析形成特征:知乎平台、大V、采纳者、传播渠道和扩散。可以试着重组答案内容,将结构划分得更清楚明亮。
创新扩散论,是罗杰斯等人在1960年的玉米新品种推广研究中提出,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点、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主要观点是在创新与扩散的过程中,大众传播主要在获知阶段起作用,人际传播主要在劝服阶段起作用,而两者结合是最有效途径。大众传播对于早期采用者比晚期采用者更重要,传播过程呈s曲线。知乎大v的形成过程可以看作是新产品创新与扩散的过程。(开头解释创新与扩散理论,且过渡自然,开头写得不错。)
一、创新扩散论视域下知乎大v的形成过程
创新扩散论认为创新与扩散至少包含了5个环节:知晓、劝服、决定、实施、确定。知乎大v的形成过程就体现了这5个环节。成为知乎大v的第一步,知乎用户需要通过频繁答题来增强活跃度,使其他用户知晓其存在。第二步,知乎用户需生产优质内容劝服其他用户对其回答进行赞同和关注。第三步,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后,引起了其他用户对其本身进行关注。第四步,集聚大量的用户关注,成为知乎大v、最后,其粉丝还会向通过不同渠道推荐知乎大v的回答,知乎大v的地位通过粉丝之间的不断“赞同”得到了又一轮的扩散和巩固。(先把形成过程写了,为后面形成特点做铺垫,这样的思路也OK)
二、创新扩散论视域下知乎大v的形成特点
(一)内容具有独特性(改为 “创新性”更好点)
创新扩散论认为一个新观点、新事物、新产品能否被接受,取决于5个因素: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观察性、可试验性。相对优势这一因素,在知乎大v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理解为内容的相对优势。互联网内容具有海量的特点,知乎中充斥着大量的问答,想要引起用户的注意力,其回答必须要有独特性,否则将会淹没在海量内容之中。例如,丁香医生在知乎中回答的都是健康问题,深耕“健康问题”这一垂直领域,凭借着其健康领域的专业知识,引起了大量用户的关注。(案例OK,是知名度较高的自媒体)
(二)话语表达具有亲近性
兼容性这一特点在知乎大v形成过程中,可充分地表现为话语表达的亲近性,即回答的语言语言通俗易懂。尽管知乎集聚的是大量的精英人群,但“术业有专攻”,一些深奥难懂的领域,如科学、医学等领域,答主必须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回答问题,才能够获得更多用户的赞同。例如,丁香医生回答一些较为深奥的问题总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化抽象为具象,深入浅出地回答健康问题。
(三)门槛低,易操作
复杂性这一因素,在知乎大v形成过程中表现为较低的门槛。只要有移动终端,人们就可以在知乎上注册,并且回答问题,技术赋权下,每一个用户都有成为知乎大v的可能。用户关注大v的方式也很简单,只需点击“赞同”“感谢”,进行评论、转发等,就可以持续关注大v,并且成为推动大v形成的助燃器。
(四)受关注程度通过数字表现出来(这个标题意思对的,就是写法有点简单,就写你下文的可以改为 “可观察性强”和“可试验性”就好)
可试验性和可观察性,这两个因素在创新与扩散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知乎大v的形成过程中,可以通过知乎大v的粉丝数表现出来,还可以在知乎大v的回答中,通过赞同数,评论数等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在某个程度上,知乎大v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通过数字表现的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并非是直线上升的,具有未知性。粉丝量可能会减少,也可能因仅仅一个回答而指数上涨。
(五)通过人际传播助力
一个新产品的创新与扩散,人际传播在劝服阶段起着更大的作用,知乎大v具有一定关注量后知名度也得到了提高,此时粉丝量的增长,不仅依靠知乎这一单一渠道,还通过微信微博等其他渠道助力。粉丝会通过社交媒体将关注的内容分享给亲朋好友,在这一过程中,知乎大v通过人际传播获得了新的粉丝。
创新扩散论的局限在于缺少反馈。因此,知乎大v的形成过程最好增加反馈这一环节。通过与粉丝的互动,知乎大v可以相应的调整自己的回答内容,打造内容的护城河,使之能够获得更多用户的赞同,巩固其话语权。
得分:21
总评:
你主要是从知乎平台本身的创新性和人际传播角度分析了知乎大v形成的基础,其实要点都比较多了,也写到点子上,而且所举案例也恰当。但忽略了知乎大知乎大v传播的渠道不止是人际传播这块,还有社会化传播、网络传播。可在将传播渠道答案写得完备些。
参考答案
罗杰斯通过对历史上关于创新的扩散研究的系统分析,在1962年出版《创新与普及》一书,系统地提出创新与扩散理论,指某一项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经由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群体成员中传播,最终被特定群体了解和采纳的过程。采纳者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追随者、晚期追随者、滞后者,表现为认知、劝服、决策、实施、确定五个环节,且呈“S”形扩散,知乎作为一个知识性问答社区,知识性问答的主要贡献者知乎大v的形成,也可以看作是一项创新在某社区不断扩散,最终得到认可的过程。
一、“创新”特点鲜明,是知乎大V形成的基础
(一)相对优势强,特色明显
相对优势是指某项创新优越于它所取代的旧措施的程度。相对于零散的个人用户的不定期回答,大部分知乎大V的社区贡献量极高,几乎所有的知乎大V有定期更新,而且大部分知乎大V都对某个领域有较深的理解,相对于其他用户,知乎大V的答案的曝光率和获赞率会较高。
(二)操作简单,复杂程度低
复杂性是指创新理解和运用的难度。在知乎中对某一用户的关注十分方便,不论是通过对其答案的点赞,评论还是成为该用户的粉丝,关注该用户,都仅仅只用点击某个按键,知乎也设置有分享功能,将自己欣赏的内容转发给好友也不需要繁复的程序,点击分享即可,大大扩大了某些潜在的知乎大V答案的曝光率。
(三)相容性强,符合受众接受习惯
相容性是指某项创新与现有价值观、以往经验、预期采用者需求的共存程度。知乎主打的是知识性问答论坛,相较于普通用户,知乎大V的答案的质量较高。一方面,在某些领域的精英形成的知乎大V使得其答案的准确性较高,符合该领域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知乎大V的文字功底较强,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知识向普通用户解读,例如健身方面的柔丸王和和斌卡。
(四)可试性和可观察性,试用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