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确切的说是一种麻蜥的人工养殖技术及饲
养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麻蜥,蜥蝎科动物,麻蜥蝎,别名麻蛇子、马蛇子、马舌子、丽纹麻蜥,地球上已知的麻蜥约50种,中国有9种品种,其中以丽斑麻蜥易为多见,丽斑麻蜥在形态上的明显特点是背部具有眼斑,斑心黄色,周围棕黑色。我国的麻蜥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为草 原和荒漠的典型动物,个别种向东南分布到江苏和安徽北部。麻蜥蝎,以干燥的全体入药,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药名麻蛇子,有化痰散结、利尿的功能,用于癫痫、小便不利、气郁结滞,外用治林巴结核、疮毒,麻蛇子具有驱风湿、滋补健身的功效,可治腰痛、腿痛和骨痛,治疗和预防肿瘤等疾病,市场需求量大。丽斑麻蜥栖息于海拨250-1250米的草甸、草原、河滩、山坡的乱石草丛中,以各种昆虫和蛘形类为食,从幼年到亚成年,再到成年,要经过2-3年时间,而野生的麻蜥在人工环境下是很难繁殖成功的,目前还没有发现关于人工养殖麻蜥的有关报道。因此,人们对人工饲养的麻蜥存在极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终于成功的摸索出麻蜥的繁殖技术和人工养殖的管理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麻蜥的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方法。麻蜥的生活习性将野生麻蜥转为人工养殖,就要首先了解和研究麻蜥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只有掌握麻蜥的生理特征,才能实现人工养殖。麻蜥体长不超过100毫米,吻较窄,吻棱不显,头顶大鳞对称排列,鼓膜大而裸露,背部全为粒鳞,腹鳞比背鳞大,近方形,向腹中线呈斜行排列,肩前方两侧至腹面有明显的皮肤褶形成的领围,领围游离缘为较大的鳞片,指、趾下面有棱鳞,尾长为体长的1. 5倍以上。麻蜥在野外是昼行性动物,喜欢在晴天外出活动,阴天少见,野外的食物有昆虫纲蚱蜢、地老虎、粘虫、金针虫、蝼蛄、叶蝉;蛛形纲,多足纲和甲壳纲,麻蜥在野外一般生活在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沙土环境中。一、选种在麻蜥的产地,可就地捕捉野生麻蜥1、选择个大,体状,两眼有神,爬行速度快,背峰高耸,身短尾长,活跃的麻蜥做种,尽量挑选初产或已产的麻蜥。2、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雌、雄麻蜥作为种用,如亲缘关系较近的雌雄麻蜥交配繁殖,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低,孵出的麻蜥畸形多,成活率低,生长速度和抗病力差。
3、选择鱗片无破损,尾巴末纟而为尖圆形状,爪尖完整的麻晰。二、养殖场卫生防疫1、建池饲养池底的垫材选用沙子,沙层为30-40cm。2、注意通风和光照,每日光照不少于3小时,阳光不足时,采用白炽灯照明,如使用紫外线灯,每日照射10-20分钟,池内温度25°C -30°C,湿度60-70%。3、防疫消毒①养殖场区定时清除杂草、垃圾,环境打扫完毕后,用0. 02-0. 04%的甲醛进行喷洒消毒,以减少环境中病源微生物的滋生;②新设的养殖池清扫后或老的养殖场在麻蜥成批转移后,进行彻底打扫。打扫后必须消毒。消毒的方法是用5%来苏儿溶液彻底喷洒消毒,或用熏蒸的方法进行空间消毒。空间消毒时每I立方米空间用14克高锰酸钾、28克福尔马林,消毒时在房间中央放一陶瓷盆,按空间大小称取高锰酸钾、提取福尔马林,把门窗关好,先把高锰酸钾放入陶瓷盆中,然后把福尔马林倒在高锰酸钾上,即会产生浓烟,人赶紧离开,关严室门,12小时后打开门窗排放毒气,直到室内气味散尽方可放进蜥源;③如果在养殖池内发现了病麻蜥,特别是发现了已经发霉的死麻蜥后,应立即清理池内的活麻蜥,将活的健康麻蜥转移到其他养殖池,然后立即清除污物,并进行消毒,用5%来苏儿或0. 02-0. 04%甲醛喷洒。④饲养池内的设备和工具,会有病原微生物附着后滋生,必须 定期消毒,用5%来苏儿或0. 02-0. 04%甲醛喷洒消毒,养殖器皿用0. 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三、饲料的投喂
在人工养殖麻蜥投食时,不要将饲料直接撒入麻蜥的活动场所地或栖息窝穴内,以免剩余的饲料发霉、腐败而变质,并招致病菌的蔓延,侵袭麻蜥而得病。因此在给麻蜥投喂食物时,必须定时、定量,并且将食物用食盘和水盘放置在固定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饲料的新鲜和清洁,而且还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使用食盘和水盘,不仅麻蜥取食方便,而且也节约饲料,同时便于饲料的更换和食盘容器的清洗和消毒。食盘和水盘用废弃的旧铁皮、塑料板制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菱形,高Icm左右的浅盘。一般放置于活动场地。使用水盘供水时,应在盘内备一些小石块等作为衬垫物,以供麻蜥爬附在衬垫物上吸吮水分。除上述喂水方法外,可因地制宜,创造供水的方法,采用泡沫海绵吸水后,用薄胶纸作托底,把海绵放在瓦片或石块上,使麻蜥能达到的地方。或用一广口瓶、瓶内盛水,往瓶内放粗厚布条,布条的一端放置瓶底部,另一端悬挂在瓶夕卜,根据毛细管虹吸的原理,水就会沿着布条缓慢渗出来。将此布条悬挂进麻蜥的窝内,到时麻蜥可以到此吸吮水分了。在喂养麻蜥时,应做到定时、定点投喂,以使麻蜥形成条件反射。水盘内的衬垫物还应经常清洗、更换。食盘和水盘还要定期晾晒、消毒,以防病菌、微生物的滋生。此外,在投食时还要勤观察,注意麻蜥的进食情况。根据麻蜥体质的强弱、随着麻蜥年龄的变化及时分池饲养,保证麻蜥吃饱吃好。四、幼年麻蜥的管理
成年、幼年麻蜥应及时分开喂养,以免相互影响。幼小的麻蜥捕食能力弱,由于投放的昆虫不容易被幼小的麻蜥捕食。所以,对刚孵出的幼小麻蜥应进行强化饲养。用分离筛在池内建立一个独立区间,只允许幼年麻蜥通过。在养殖幼年麻蜥时要供给营养丰富、适口、易食的饲料。投喂小黄粉虫、小黑粉虫等小、软、多汁的昆虫。在人工养殖麻蜥时,不让幼年麻蜥冬蛰,只要适当给予加温,幼年麻蜥照常可吃食、生长发育,这也是高产养麻蜥的关键所在。五、孕麻蜥的管理在麻蜥繁殖交配时间,场所应清洁安静,投喂新鲜多汁、富有营养的食物,雌麻蜥在怀孕期间,应保证多样的饲料昆虫供应,使其一直处于吃饱吃好的状态,从而保证卵的发育,提高产孵量,并且还应注意不要经常翻窝、折腾或随便捉拿孕麻蜥,也应避免噪音惊吓,干扰。孕麻蜥产卵多少与食料的营养成分和种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六、麻蜥的繁殖
5-7月是麻蜥的繁殖季节,5月中旬可发现其交尾现象,交尾时,雌雄蜥蜴相互走近,然后相互咬紧对方的尾部,转圈奔跑,有时雌体可弯曲成弧形,并咬紧雄体腹面的中部,雌雄体逐渐贴近,进行交尾。交尾时间可持续30分钟。6月上旬产卵,卵产于地面自然小洞穴和石缝中。每只成熟雌体怀卵3-5枚,卵色乳白,外型为柔软革质卵壳,平均个体尺寸为13mmX7mm,重0. 8-0. 9g。麻蜥用自然温湿度就可以养殖,温度控制在20_30°C,池内用沙石砌筑沙丘与穴洞。七、麻蜥饲料的开发 麻蜥在野生条件下捕食多种多样的昆虫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仍然需要饲料虫的多样化。麻蜥饲料的开发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在夏、秋季节昆虫多的时期,用灯光或食饵诱捕;第二个方法是人工饲养饵料虫。(I)人工诱虫
灯光诱捕昆虫是在麻蜥活动场地顶部安装I支或几支黑光诱虫灯,诱虫灯下放一个漏斗,漏斗口径25cm,漏斗管长50cm,晚上撞在黑光灯上的昆虫,被撞晕后落入漏斗中,通过漏斗落入活动场所内,供麻蜥捕食。食饵诱虫是在阴暗潮湿经常有鼠妇、潮虫、西瓜虫出没的地方,挖一圆坑将搪瓷盆放入坑内,将盆沿和地面持平,盆内投放炒熟了的黄豆粉、麦麸或食物碎屑、菜叶等,这样每晚都会诱捕到一定数量的鼠妇,投到麻蜥池中,供麻蜥捕食。(2)人工饲养饵料虫
如果饲养量比较大,诱捕昆虫不能满足麻蜥的需要,就必须人工饲养饲料虫,饲料虫不能只养I种,要饲养4种以上,否则容易造成饲料单一而影响麻蜥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饲料虫要饲养黄粉虫、黑粉虫、洋虫、鼠妇等。饲养饲料虫要单独设饲料培养室,按饲料虫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进行调控,效果更好。(3)饵料虫(黄粉虫)的饲养
黄粉虫也叫面包虫,原是仓储中一种害虫,它的生命强,生长发育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以作为麻蜥的饲料。黄粉虫是全变态昆虫,一生分为成虫期、卵期、幼虫期和蛹期4个阶段。幼虫期最长,以老熟的幼虫越冬。羽化后的成虫在体色变黑以前就要搬到成虫产卵箱中饲养。成虫产卵箱可以就地取材,用旧木箱代替,也可以重新制做。新制做规格为60厘米X40厘米X13厘米,木箱底部钉细铁纱网,网孔2-3毫米,箱子四壁内侧镶20厘米宽的白铁皮或玻璃条,防止黄粉虫逃跑。投放成虫以前还要准备一个比产卵箱大的木箱,这种箱有底。先把木箱底部铺I张报纸,再把产卵箱放在其上,产卵箱底撒一层I厘米的配合饲料,再放一层鲜桑叶或黄豆叶,使成虫分散开,隐蔽在叶子底下。在26-32°C的温度和70%湿度,饲料含水量15%的条件下能产卵3个月。成虫产卵的时候都钻在纸与网之间的饲料中,将卵产在纸上或纸与网之间的饲料中。人工饲养就是利用它向下产卵的习性,用网把成虫和卵分开,杜绝成虫吃卵的现象发生。然后把成虫筛出,原有的木箱内重新铺纸、重新配制饲料,把成虫放入继续产卵。筛出的含卵的配合饲料和取出含卵的纸,放在另外箱子内置28°C的温度和相对湿度70%的环境中,经7-10天就能孵化出幼虫。幼虫生长一段时间后,饲料被吃完,筛出幼虫粪便,换上新的配合饲料继续饲养。配合饲料配方为麦麸80%、玉米面10%、花生饼粉或豆饼粉10%。黄粉虫生存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老熟幼虫能耐_4°C,但低龄幼虫0°C即大批死亡。_4°C是黄粉虫的最低临界温度,8°C是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26-32°C是生长发育、繁殖的适宜温度。生长发育最快是35°C,但长期处在35°C容易生病。高于35°C生长发育迅速 下降,38°C时大批死亡。据观察4龄以上幼虫,经测算饲养室黄粉虫群体内的温度高出室温IO0C,所以黄粉虫幼虫饲养室气温不能超过26°C。黄粉虫能耐干燥,能在含水量10%的饲料中生存。只是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发育缓慢。理想的饲料含水量应为15%、空气相对湿度70%。黑粉虫、洋虫、鼠妇的饲养方法和要求的环境条件与黄粉虫基本相同,可参照黄粉虫的饲养方法人工饲养。
权利要求
1.一种麻蜥的人工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一)选种 (1)选择个大,体状,两眼有神,爬行速度快,背峰高耸,身短尾长,活跃的麻蜥做种,尽量挑选初产或已产的麻蜥; (2)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雌、雄麻蜥作为种用,如亲缘关系较近的雌雄麻蜥交配繁殖,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低,孵出的麻蜥畸形多,成活率低,生长速度和抗病力差; (3)选择鳞片无破损,尾巴末端为尖圆形状,爪尖完整的麻蜥; (二)养殖场卫生防疫 (1)建池饲养池底的垫材选用沙子,沙层为30-40cm; (2)注意通风和光照,每日光照不少于3小时,阳光不足时,采用白炽灯照明,如使用紫外线灯,每日照射10-20分钟,池内温度25°C -30°C,湿度60-70% ; (3)防疫消毒①养殖场区定时清除杂草、垃圾,环境打扫完毕后,用0.02-0. 04%的甲醛进行喷洒消毒,以减少环境中病源微生物的滋生新设的养殖池清扫后或老的养殖场在麻蜥成批转移后,进行彻底打扫,打扫后必须消毒,消毒的方法是用5%来苏儿溶液彻底喷洒消毒,或用熏蒸的方法进行空间消毒,空间消毒时每I立方米空间用14克高锰酸钾、28克福尔马林,消毒时在房间中央放一陶瓷盆,按空间大小称取高锰酸钾、提取福尔马林,把门窗关好,先把高锰酸钾放入陶瓷盆中,然后把福尔马林倒在高锰酸钾上,即会产生浓烟,人赶紧离开,关严室门,12小时后打开门窗排放毒气,直到室内气味散尽方可放进蜥源如果在养殖池内发现了病麻蜥,特别是发现了已经发霉的死麻蜥后,应立即清理池内的活麻蜥,将活的健康麻蜥转移到其他养殖池,然后立即清除污物,并进行消毒,用5%来苏儿或0.02-0. 04%甲醛喷洒;④饲养池内的设备和工具,会有病原微生物附着后滋生,必须定期消毒,用5%来苏儿或0. 02-0. 04%甲醛喷洒消毒,养殖器皿用0. 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三)饲料的投喂 在人工养殖麻蜥投食时,不要将饲料直接撒入麻蜥的活动场所地或栖息窝穴内,以免剩余的饲料发霉、腐败而变质,并招致病菌的蔓延,侵袭麻蜥而得病,因此在给麻蜥投喂食物时,必须定时、定量,并且将食物用食盘和水盘放置在固定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饲料的新鲜和清洁,而且还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使用食盘和水盘,不仅麻蜥取食方便,而且也节约饲料,同时便于饲料的更换和食盘容器的清洗和消毒; 食盘和水盘用废弃的旧铁皮、塑料板制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菱形,高Icm左右的浅盘,放置于活动场地,使用水盘供水时,应在盘内备一些小石块等作为衬垫物,以供麻蜥爬附在衬垫物上吸吮水分,除上述喂水方法外,可因地制宜,创造供水的方法,采用泡沫海绵吸水后,用薄胶纸作托底,把海绵放在瓦片或石块上,使麻蜥能达到的地方,或用一广口瓶、瓶内盛水,往瓶内放粗厚布条,布条的一端放置瓶底部,另一端悬挂在瓶外,根据毛细管虹吸的原理,水就会沿着布条缓慢渗出来,将此布条悬挂进麻蜥的窝内,到时麻蜥可以到此吸吮水分了; 在喂养麻蜥时,应做到定时、定点投喂,以使麻蜥形成条件反射,水盘内的衬垫物还应经常清洗、更换,食盘和水盘还要定期晾晒、消毒,以防病菌、微生物的滋生,此外,在投食时还要勤观察,注意麻蜥的进食情况,根据麻蜥体质的强弱、随着麻蜥年龄的变化及时分池饲养,保证麻蜥吃饱吃好;(四)幼年麻蜥的管理 成年、幼年麻蜥应及时分开喂养,以免相互影响,幼小的麻蜥捕食能力弱,由于投放的昆虫不容易被幼小的麻蜥捕食,所以,对刚孵出的幼小麻蜥应进行强化饲养,用分离筛在池内建立一个独立区间,只允许幼年麻蜥通过,在养殖幼年麻蜥时要供给营养丰富、适口、易食的饲料,投喂小黄粉虫、小黑粉虫等小、软、多汁的昆虫,在人工养殖麻蜥时,不让幼年麻蜥冬蛰,只要适当给予加温,幼年麻蜥照常可吃食、生长发育,这也是高产养麻蜥的关键所在; (五)孕麻蜥的管理 在麻蜥繁殖交配时间,场所应清洁安静,投喂新鲜多汁、富有营养的食物,雌麻蜥在怀孕期间,应保证多样的饲料昆虫供应,使其一直处于吃饱吃好的状态,从而保证卵的发育,提高产孵量,并且还应注意不要经常翻窝、折腾或随便捉拿孕麻蜥,也应避免噪音惊吓,干扰,孕麻蜥产卵多少与食料的营养成分和种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六)麻蜥的繁殖 5-7月是麻蜥的繁殖季节,5月中旬可发现其交尾现象,交尾时,雌雄蜥蜴相互走近,然后相互咬紧对方的尾部,转圈奔跑,有时雌体可弯曲成弧形,并咬紧雄体腹面的中部,雌雄体逐渐贴近,进行交尾,交尾时间可持续30分钟,6月上旬产卵,卵产于地面自然小洞穴和石缝中,每只成熟雌体怀卵3-5枚,卵色乳白,外型为柔软革质卵壳,平均个体尺寸为13mmX 7mm,重0. 8-0. 9g,麻蜥用自然温湿度可以养殖,温度控制在20_30°C,池内用沙石砌筑沙丘与穴洞; (七)麻蜥饲料的开发 麻蜥在野生条件下捕食多种多样的昆虫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仍然需要饲料虫的多样化,麻蜥饲料的开发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在夏、秋季节昆虫多的时期,用灯光或食饵诱捕;第二个方法是人工饲养饵料虫。
2.一种麻蜥饲料的开发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1)人工诱虫 灯光诱捕昆虫是在麻蜥活动场地顶部安装I支或几支黑光诱虫灯,诱虫灯下放一个漏斗,漏斗口径25cm,漏斗管长50cm,晚上撞在黑光灯上的昆虫,被撞晕后落入漏斗中,通过漏斗落入活动场所内,供麻蜥捕食;食饵诱虫是在阴暗潮湿经常有鼠妇、潮虫、西瓜虫出没的地方,挖一圆坑将搪瓷盆放入坑内,将盆沿和地面持平,盆内投放炒熟了的黄豆粉、麦麸或食物碎屑、菜叶等,这样每晚都会诱捕到一定数量的鼠妇,投到麻蜥池中,供麻蜥捕食; (2)人工饲养饵料虫 如果饲养量比较大,诱捕昆虫不能满足麻蜥的需要,就必须人工饲养饲料虫,饲料虫不能只养I种,要饲养4种以上,否则容易造成饲料单一而影响麻蜥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饲料虫要饲养黄粉虫、黑粉虫、洋虫、鼠妇等,饲养饲料虫要单独设饲料培养室,按饲料虫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进行调控,效果更好; (3)黄粉虫的饲养 黄粉虫也叫面包虫,原是仓储中一种害虫,它的生命强,生长发育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以作为麻蜥的饲料, 黄粉虫是全变态昆虫,一生分为成虫期、卵期、幼虫期和蛹期4个阶段,幼虫期最长,以老熟的幼虫越冬,羽化后的成虫在体色变黑以前就要搬到成虫产卵箱中饲养,成虫产卵箱可以就地取材,用旧木箱代替,或重新制做,新制做规格为60厘米X40厘米X13厘米,木箱底部钉细铁纱网,网孔2-3毫米,箱子四壁内侧镶20厘米宽的白铁皮或玻璃条,防止黄粉虫逃跑,投放成虫以前还要准备一个比产卵箱大的木箱,这种箱有底,先把木箱底部铺I张报纸,再把产卵箱放在其上,产卵箱底撒一层I厘米的配合饲料,再放一层鲜桑叶或黄豆叶,使成虫分散开,隐蔽在叶子底下,在26-32°C的温度和70%湿度,饲料含水量15%的条件下能产卵3个月; 成虫产卵的时候都钻在纸与网之间的饲料中,将卵产在纸上或纸与网之间的饲料中,人工饲养就是利用它向下产卵的习性,用网把成虫和卵分开,杜绝成虫吃卵的现象发生,然后把成虫筛出,原有的木箱内重新铺纸、重新配制饲料,把成虫放入继续产卵; 筛出的含卵的配合饲料和取出含卵的纸,放在另外箱子内置28°C的温度和相对湿度70%的环境中,经7-10天就能孵化出幼虫,幼虫生长一段时间后,饲料被吃完,筛出幼虫粪便,换上新的配合饲料继续饲养,配合饲料配方为麦麸80%、玉米面10%、花生饼粉或豆饼粉 10% ; 黄粉虫生存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老熟幼虫能耐-4°C,但低龄幼虫0°C即大批死亡,_4°C是黄粉虫的最低临界温度,8°C是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26-32°C是生长发育、繁殖的适宜温度,生长发育最快是35 V,但长期处在35°C容易生病,高于35°C生长发育迅速下降,38°C时大批死亡,据观察4龄以上幼虫,经测算饲养室黄粉虫群体内的温度高出室温10°C,所以黄粉虫幼虫饲养室气温不能超过26°C ; 黄粉虫能耐干燥,能在含水量10%的饲料中生存,只是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发育缓慢,理想的饲料含水量应为15%、空气相对湿度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蜥的人工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黑粉虫、洋虫、鼠妇的饲养方法和要求的环境条件与黄粉虫相同,参照黄粉虫的饲养方法人工饲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麻蜥的人工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方法,本发明运用现代养殖技术,将野生的麻蜥转为人工条件下繁殖饲养,以培育麻蜥的优良品种,提高麻蜥的产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3004689SQ20121042521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韩玉梅 申请人:临泉县宗灿特种养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