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张志和用一首富有画意的词展现了秀丽的水乡风光和当时的渔人生活。从此,“鳜鱼”就成为了文人们念念不忘的美食,这条鱼先后游进了苏轼(北宋)的《浣溪纱》,游进了黄庭坚(北宋)的《鹧鸪天》,游进了胡奎(明朝)的《桃花流水》……

桂鱼养殖效益_桂鱼养殖致富经_致富养殖桂鱼怎么样

▲ 李桂峰

10多年前,这条鱼又游进了一个新的领域——科学研究。李桂峰,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2008年开始,他就致力于鳜鱼的育种研究工作。他带领团队和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一起合作选育的“长珠杂交鳜”在2017年正式获批为水产新品种,为鳜鱼产业掀开了新的篇章。

鳜鱼的科研征途还在继续,李桂峰透露,目前正在进行全雌翘嘴鳜、驯料鳜鱼等选育工作,其中全雌翘嘴鳜已经进入新品种申请阶段。可以预见,鳜鱼产业的明天将会越来越“肥”。

长珠杂交鳜

扩繁推广正当时

《海洋与渔业》:请谈谈长珠杂交鳜的选育过程?

李桂峰:2008年,我们开始开展长珠杂交鳜的选育工作,并逐步解决了制种技术层面的难题——用班鳜的父本和翘嘴鳜的母本进行杂交建立了杂交鳜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并围绕长珠杂交鳜的制种核心技术申请了2个专利。后来,我们与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合作,继续开展长珠杂交鳜的亲本选育、示范工作。恰好当时有广东省科技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种业专项等政策引导性的重大项目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了新品种长珠杂交鳜的研发和申报工作。

《海洋与渔业》:长珠杂交鳜目前的市场推广如何?

李桂峰:长珠杂交鳜,兼具了斑鳜体型、体色、优良品质和翘嘴鳜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优良性状,在市场上相当受欢迎。现在有很多养殖户都在咨询长珠杂交鳜种苗的获取途径。

目前,大约有3~4家企业做杂交鳜的苗,3公分苗一年生产200万~300万尾。和翘嘴鳜人工催产自然受精不同,长珠杂交鳜,是人工催产、人工授精,是双人工的过程,更有难度。

目前我们也在和佛山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合作(以下简称“梁氏公司”)开展长珠杂交鳜的扩繁推广,预计明年会有比较大的进展。

全雌翘嘴鳜

加速申报新品种

《海洋与渔业》:听说你在进行全雌翘嘴鳜的研究,目前进展如何?

李桂峰:全雌翘嘴鳜的研究,已经进入新品种申请准备阶段。研究表明,雌性鳜鱼比雄性鳜鱼生长速度快20%左右。雄性鳜鱼性成熟来得早,所以饵料的一部分营养成分就会转变成性腺,加上雌雄性别生长的差异性,就使雄性鳜鱼的饵料利用率低于雌性。如果养殖个体全是雌性鳜鱼的话,会极大地节约饵料成本和时间成本,实现增产增效。

《海洋与渔业》:全雌翘嘴鳜在选育上,有哪些技术难点需要解决?

李桂峰:按照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规定,要求水产品父母代至少要三代,杂交不少于二代,这就要求亲本的选择需要时间的积累沉淀。

在全雌鳜鱼的选育上,先要解决伪雄鱼诱导的问题,即把雌性的鳜鱼诱导成生理上的雄性,这样,将具有遗传学上的雌性和生理学上雄性的伪雄鱼,与雌鱼杂交培育出来的鳜鱼就是百分百雌性鳜鱼。在这其中,就有比较繁琐和复杂的技术层面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诱导伪雄鱼,是将一批开口没多久的小鳜鱼,通过技术诱导改变其性别变成伪雄鱼,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这批小鳜鱼中可能是雌也可能是雄,诱导后雌变雄,但雄还是雄。因此需要用回交的方式甄别出雌雄来。如果人工验证了都是雌鱼,说明伪雄鱼诱导成功了,这一批家系诱导出来的鱼就全都是雌的了。整个工作要不断地筛选,通过在不同的群体里筛选,再与亲本回交获得子一代。按照鳜鱼性成熟的时间来算,整个过程需要2年时间。

2年以后出来的子一代全是雌鱼,将这些未长大的雌鱼再进行技术诱导,此时诱导出来的就全是伪雄鱼了,它们就可以走出实验室,完全用于全雌鳜鱼苗的生产了。

《海洋与渔业》:选育全雌翘嘴鳜,是否和前期选育长珠杂交鳜的部分工作有关联?

李桂峰:我们一直持续开展提升鳜鱼生长性状的选育和产业化技术的开发,基于此,先是选育出长珠杂交鳜,现在选育全雌翘嘴鳜。长珠杂交鳜和全雌翘嘴鳜的选育共性技术,就是精子的冷冻保存技术种质遗传分析技术。

中山大学正加强全雌鳜选育这方面的研发力量,张勇教授的团队正在深入挖掘遗传操作技术,解决产业化和新品种申报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中山大学已经完成全雌翘嘴鳜新品种开发的技术层面工作,已经完全掌握鳜鱼的全雌诱导技术,包括伪雄鱼的精子冷冻保存技术、伪雄鱼的诱导技术,以及利用伪雄鱼开展人工授精人工催产技术。张勇教授正组织开展全雌鳜鱼养殖小试工作,鳜的性别分子标记工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明年将大规模开展示范推广,解决申报新品种最后一公里的工作。

鳜鱼饲料驯化

有望全面突破

《海洋与渔业》:在鳜鱼的饲料驯化方面,目前有哪些进展?

李桂峰:目前鳜鱼驯化还有难度,驯食之后存在反复现象。针对这个问题,中山大学正联合梁氏公司开展两项工作:一是摄食饲料鳜鱼的选育;一是从营养学开发出适合鳜利用的饲料。

我们通过驯化技术保留了相当部分摄食饲料的鳜鱼,这些鳜鱼有容易驯食饲料的生物学特性,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选育,其子一代应该也更容易驯化。另一方面,研究表明,饲料鳜鱼和饵料鱼鳜鱼在消化机能上有不同,所以从营养学角度切入,解决饲料配方的问题。

目前鳜鱼的饲料,每家企业生产的营养水平不一样,导致摄食饲料的鳜鱼体色体型千变万化,有的鳜鱼外形黑花纹不明显,有的鳜鱼体型胖如小猪,这与鳜鱼饲料营养标准没有统一有关。目前中山大学牛津教授的团队在做鳜鱼营养需求的相关研究,希望在鳜鱼的饲料营养标准方面迈出一步。

中山大学相当重视鳜鱼产业研究,目前,参与鳜产业技术研究开发的有张勇教授、牛津教授和我本人三个团队,分别在选育、制种技术、营养需求等方面协同攻关,研发实力大大增强,希望能更快、更好地形成成果,助力鳜鱼产业发展。

《海洋与渔业》:鳜鱼方面还有哪些选育工作在开展?

李桂峰:目前还在开展三倍体鳜鱼的选育,我们通过物理诱导——静水压的方式,诱导出鳜鱼的三倍体,三倍体比例可以达到70%左右。从实验性的养殖情况来看,三倍体鳜鱼明显要比二倍体生长速度快。更关键的是,三倍体表现出性腺发育受到了滞缓。

美中不足的,就是物理诱导的方法不稳定,这条鱼行,换条鱼,可能鱼的体征不一样,产生的卵质量不一样,诱导效果就不一样,甚至于不同的人操作,诱导的时间、温度等条件不一样,都会产生误差。如果仅是获得三倍体的苗,即在一个群体里,有三倍体也有二倍体,这个角度而言,距离产业化不远;但要从选育角度获得高比例或者比较纯的三倍体个体,还有一段路要走。因此,目前正考虑换个思路,尝试诱变育种的方式来获得三倍体。

广东鳜鱼种苗

举足轻重

《海洋与渔业》:你认为在鳜鱼种业方面,目前存在什么问题?政府又该发挥什么作用?

李桂峰:据我了解,广东鳜鱼种苗占了全国市场的五分之三。其中,广东阳春市,是全国最大的鳜鱼种苗生产基地,当地有好几个专业镇专业村在从事鳜鱼苗的生产。

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但另一方面,种业技术含量高,当种苗的生产高度集中于某地,生产企业如果缺乏选育概念,纯粹是人工授精人工催产生殖操作的话,种业的安全问题就存在潜在风险。严重的话,就可能以点带面,影响全国的鳜鱼产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引导其科学规范发展。

除了种质外,疫病防控也是政府监管的重点内容。中山大学有专门研究鳜鱼病毒的科研团队,目前发现共有四种鳜鱼病毒,其中虹彩病毒在种苗阶段感染率保守在60%左右,在特定的环境气候条件下,该病毒会集中爆发。每年因病毒在鳜鱼产业造成的损失,全国估计达上亿元。

《海洋与渔业》:鳜鱼产业在各地的发展如何?

李桂峰:和广东风俗不同,目前在江西、江苏等地,其风俗是喜庆的日子一定要吃鳜鱼,寓意为“富贵有余”。吃法也很特别,一般是3两到半斤的鳜鱼一人一尾,这一点和广东围坐一桌共享一尾大鳜鱼不同。鳜鱼产业发展稳定,目前年消费量在30万吨左右,养殖产业集中在广东、湖北、江西、江苏一带。

新探索:

开发海马主攻健康产业

《海洋与渔业》:除了鳜鱼外,中山大学有在做其他品种的研发工作吗?

李桂峰:目前水产品产业链的延伸都比较短,以鲜销为主,尽管罗非鱼和对虾有冷冻产品,但都以食用为目的,且是外贸型产品。从产品端角度出发,我们考虑,水产品消费不单要考虑外贸这一驾马车,还要考虑内需该如何解决。现在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关注健康追求长寿将是社会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中山大学考虑做海马这个品种。

之所以选择海马,先从产品形态来说,与大多数水产品消费不同,海马消费是干制品,这意味着养殖海马只要达到上市规格后晒干就可挣钱。再从下游产业链来说,目前关注海马的都是从事大健康的医药企业,已经超出水产行业的范围。今年年中,我们在汕尾调研,就听说香雪制药将会在当地投资建设与海马等有关的健康产业。所以,这是一个产业方向,大健康产业已经在倒逼水产行业改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汕尾的海马养殖业就已经相当有规模,但当时的产品型态只有干制品或用于泡酒,过于单一,产品形态导致受众面窄,海马养殖后来逐渐衰落。但这个产业还是有基础的,加上当地政府对海马产业也非常关注,我们希望能和汕尾一些机构、企业携手,将海马做大做强。

中国水产种业

发展路漫漫

《海洋与渔业》:在产学研方面,科研机构应如何与企业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李桂峰:从企业方面来说,企业一定要有产业平台,要有做种业的意愿、需求。有些企业想法简单,与科研机构合作想的是“由科研机构帮我做就行了”。但其实,双方合作,企业的投入非常关键。最基本的就是资金和资源投入,如亲本、生产空间、配套人员等资源,这些科研单位是没办法解决的,必须企业投入,且并非是小投入。

从科学家角度而言,与企业要有思想碰撞,要适应产业技术研发的需求。很多时候,科学家愿意探究为什么,而企业更在意得到什么,大家要有共识变为解决什么。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虽有相关性,但说是两条线也不为过,科学研究讲究的是过程,技术研发讲究的是结果,所以科研合作,一定要对技术研发的结果有个预判,即目前的技术方法、手段和人的能力能否实现既定目标。

企业对科学家工作的认可和利益共享,是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础。当没有成果的时候,科学家不能有所要求;但当有成果出来,对企业确实有帮助时,企业也要回馈科学家及其团队。

《海洋与渔业》:和种植业、畜牧业相比,中国水产种业相对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李桂峰:原因有几方面:一是从发展历史来说,水产种业发展时间短,上世纪50年代,解决了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才有了水产种业的开始;二是水产种业对应的物种多,多达数百种,比如草鱼是一个物种,鳜鱼是一个物种,这和畜禽动物不一样,畜禽动物对应的是一个物种(最多就是几个物种),造成水产种业专注度低,信息共享难;三是从人才培养来说,目前农学院都有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学学院,但很多没有水产学院;四是重视程度方面,农林牧副渔,渔排最后,当然这也和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关。

从水产行业本身来说,水产种苗的技术推广可以说做得相当好,很多老渔民,没有上过学,但都掌握了水产的人工催产人工授精技术。这就造成了人人都去做低门槛的繁殖,而不愿意长期投入做选育。此外,鱼的水产育种,还缺乏加密技术,导致良种出来后,其他人也可拿来繁殖,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而在畜禽业,几元杂交之后,就算拿到了种,也繁殖不出来。水产种业,要达到像畜禽业目前的发展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