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美如画起鼓踏歌行
联系我们:0771-6822007
投稿邮箱:mstv007@163.com
脱贫故事
扶贫先扶志,扶贫脱贫的事既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和支持,更需要贫困户自身寻求的脱贫和发展的志气和内生动力。家住加方乡龙岗村的潘泽丰,这几年走过的脱贫致富以及成为村里脱贫致富带头人的道路,恰恰证明了在脱贫的路上“立志”的重要性。
潘泽丰曾经是远近皆知的贫困户。可他人穷志不短,这几年,他不等不靠,依靠自身的内生动力发展种养业,立志甩掉贫穷的帽子。如今,潘泽丰凭借勤劳的双手,华丽转身,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种养能手,成为龙岗村的致富带头人。
龙岗村村民潘泽丰:在家里面发展养猪啊还有种果,种果在这里也是我一个人先种的,种果种了八九年了,刚开始才七八亩,现在有几十亩了。
这样的情形在前些年是不可想象的。2005年,潘泽丰的妻子被确诊为甲亢,需要长期服药,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额的医药费,当时家里的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一家人的生活随即陷入困境。2015年,潘泽丰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潘泽丰想尽办法努力摆脱贫困。他曾外出务工赚钱,但那微薄的工资对于家里的困难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龙岗村村民潘泽丰:我们在外面打工又没什么钱,你今天做了你说是有了,有两三百了是吗,那明天又没事做了对吗,那做一天你休息两三天,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就现在都不想出去外面了,所以在家里面发展养猪,还有种果。
在外打工赚不了几个钱,家中又有妻子需要照顾,这让潘泽丰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2015年,潘泽丰毅然放弃外出务工,回乡种植砂糖橘,养起了肉猪,想通过种养来增加收入,争取早日实现脱贫。几年下来,潘泽丰自己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劳力、物力,但家庭收入甚微。
村里在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帮他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帮助潘泽丰解决在种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了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潘泽丰自己也是铆足干劲,放开胆子,不断把积累的种养经验用于实践中。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潘泽丰的果园开始挂果,当年产出的砂糖橘皮薄肉甜,供不应求;再加上销售的几批肉猪,种养混搭,联合发力,给潘泽丰家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也让潘泽丰一家在当年就实现了光荣脱贫。
有了种养经验后,潘泽丰在南宁市民政局的扶持下,成立了龙岗村第一个种养合作社——民丰生态种养合作社,通过吸纳当地贫困户入社抱团发展,进一步扩大了产业规模,在扩大砂糖橘种植面积的同时,继续扩建猪舍,增加肉猪的养殖量。
虽然自己的生活有了改善,但潘泽丰认为,独木难成林,大家脱贫才是真脱贫。于是,他毫无保留地向其他村民传授种养技术,希望以他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和村民一起脱贫,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龙岗村村民潘泽丰:在我合作社里面,我带动了十几户贫困户,有的寄养在我这里,有的自己在家养,他猪有什么问题都告诉我叫我去帮他看看,就是帮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就不用担忧。
龙岗村村民王曾明受到潘泽丰的影响,自己也办起了一个养猪场。在王曾明眼里,潘泽丰是村屯里敢想敢干的汉子。
龙岗村村民王曾明:潘老哥这个人在我们村里面人很好,有什么大事小事都要经过他这里帮助你,有什么问题你去叫他,他都来处理,他对我们真的很好。
在种养方面,潘泽丰也是王曾明学习的榜样。我们从王曾明的话里,不难看出他在潘泽丰影响下在产业发展思路上的变化。
龙岗村村民王曾明:我计划在这里搞一个那个厂房,养母猪的,专业养母猪,如果说那个猪仔价钱可以,我们就卖猪仔,价钱一般的话我们自己养,养大了我们就卖大猪,自己想慢慢提高养母猪那个技术。
穷则思变,贵在坚持。虽然生活相对以前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潘泽丰依然勤勤恳恳,努力撑起这个家。平时,他除了在家搞种养之外,还经常到县城寻找工作,做些零工,补贴家用。因为他知道真正的脱贫还是需要靠自身的发展。
龙岗村村民潘泽丰:你光是靠政府支持是不行的,还是要靠自己做的,自己创造出来才有用。
为了让村民们都能早日脱贫致富,龙岗村村两委在充分调研及广范征求村民、贫困户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三种三养一手工”的产业超市发展思路。“三种”即种牧草、种旱藕、种桑树;“三养”即养牛、养黑山猪、养蚕;“一手工”即创建彩灯手工制作扶贫车间。并相应成立养牛、养黑山猪、养蚕三个合作社,全村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从自身家庭情况、劳动力情况自主选择2-3种产业发展,使产业覆盖率达100%,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龙岗村驻村第一书记陆治江:我们龙岗村产业超市一共有“三种三养一手工”七种产业可供我们的贫困户选择,我们的贫困户只要是加入到我们的产业超市里边来,那么政策,资金,技术就会得到相应的保障,而且可以抱团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在龙岗村,像潘泽丰那样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在龙岗村村两委的帮助引领下,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今,这些昔日的贫困户正迈出执着的脚步,甩掉贫困的帽子,与全国人民一道,斗志昂扬,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