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用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之举。肥西县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以数字科技为支撑,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助力农业企业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农业模式
推进智慧农业,肥西不遗余力。重点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行业应用,以上派镇、花岗镇为试点,实施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加快城市数字化、智能化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乡村电力、水利、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并借助花岗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契机,大力推行生产管理数字化应用。
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更多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数字乡村与智慧农业,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引导企业结合乡村现代治理、产业振兴等方向投资兴业,让农业农村成为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数字化投入,推进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园区等建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此外,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培育数字农业人才。实施农民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围绕农业智能化生产、网络直播等领域,针对脱贫人口、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以及农业企业,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字技能培训,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新农民。
种植“空中草莓”迈上全新致富路
近日,肥西县柿树岗乡周楼村村民迎来了一件“新鲜事”,村里通过“村企联建”新建的数字农旅疏果大棚,开始移栽草莓幼苗,种植“空中草莓”。
大棚里,村民们将草莓植株整整齐齐地种在一排排升降式钢架上,大棚草莓以可再生资源椰糠为基质,采用自动升降系统和立体栽培技术种植,通过物理方式防治病虫害,让草莓生长的更好、更甜。“立体草莓栽培是一种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生产新业态,种出的草莓好看、好吃、好摘,非常适合观光农业的发展需要。”周楼村党支部书记王学祥介绍。目前正在移栽的品种是香野草莓以及木耳菜、苦菊、冰草等,移栽工作5月10日左右结束,预计月底就可以吃到新鲜的“空中草莓”了。
在大棚务工的村民谷田英是周楼村脱贫人口,“以前一直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收入微薄,现在家乡建了数字大棚,我们脱贫群众不仅参与入股分红,还能利用闲暇时间在家门口打零工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据悉,肥西县柿树岗乡周楼村数字农旅疏果大棚占地面积32亩,总投资1800万元,预计年产值450万元,今后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增收110万元。移栽工作结束后,大棚将采用一套完整的高科设备对果蔬进行科学化管理,草莓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村集体增收、脱贫群众就业,还将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份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月初,丰乐河畔早稻和冬小麦渐次由青转黄。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丰乐镇的部分农田在悄然变形,“巴掌田”“斗笠田”等“小田”不断减少,成方连片的“大田”相应增加了。变形的原因是这里正在推进“小田”变“大田”的实践探索。
2022年开始,丰乐镇对辖区内新华村、方桥村、三里村等村居的5600亩土地,通过优化合并田块、平整土地、配套沟渠、畅通路网等措施,补缺补差基础设施,打造田块整齐、规模连片、耕作条件良好、宜机化作业的“大田”,形成万亩良田美景。
当前农业发展的一大制约是人力,而科技弥补了这一缺失。集约作业、解放人力、提升效率……对“新兴信息技术+农业”的初探,让丰乐镇意识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加快布局“科技赋农”的步伐。
无数传感器,承担着“数字农业”的信息传输;一面电子屏,支撑着“数字农业”的神经中枢……丰乐镇实施智慧农业,试点打造300亩数字农田,依托‘信息技术+智能农机’,打造一个集数字种植、农资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实现天、空、地农业大数据的可视化监测、全程化采集、系统化处理、科学化诊断、精准化指导、闭环化管控,建成‘水稻种植数字化和无人化’的智慧农场,让“数据”与“智慧”飞奔在乡野间。(赵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