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三旬后的理想
编辑丨三旬后的理想
前言
沙蚕属于多毛纲环节动物门的一种水生动物,在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比如海虫、海蜈蚣等。
它的生物形态比较类似于蠕虫成熟的个体可长到10 cm左右有些品种可长到20 cm左右。
这种动物终年生活在海岸和入海口的浅滩地带,是一种很好鱼类小龙虾的饵料,也可以烹饪成各种美味佳肴,在中国的许多海岸一带都很受欢迎。
此外由于沙蚕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功能,扩大沙蚕的养殖范围既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又能对滨海地区的生态恢复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有关方面的科研工作推动我国沙蚕养殖业的发展。
沙蚕的特点
沙蚕为多毛类水生动物成虫可达13-25厘米是属于雌雄同体的动物,在一年内就可以达到性成熟,并于三月底到五月底进行繁衍生殖,雌雄两种动物在产卵和排精量结束后就会即死去。
沙蚕主要集中在黄海、渤海和东海的出海口一带,据研究沙虫最多的地方每平方米的数量可以高达1000头。
沙蚕的活动范围基本都是在海床上,它们喜欢黑暗的环境所以一般都是打洞生存,吃的食物一般都是一些浮游生物、鱼虾粪便和有机物碎片。
这种生物的适应性非常好,可有效降低其繁育困难,产业的入门条件不高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华南附近是国内最大的沙蚕养殖区。
随着沙蚕数量的的增多不仅可以对海洋中的水质产生好的影响,还可以为鱼类和龙虾带来更多的食源。
据调查沙蚕具有很好的抗污染能力,显著地超过了其他软动物、甲壳动物和棘皮动物,它是多毛类的主要类群。
因此利用它可以在海洋生态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海洋中的重金属和石油类污染物的探测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沙蚕的饲养方法
沙蚕具有很高的饲养价值,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的饲养方法的探索,构建一种健全的饲养系统从而推动其饲养行业的发展,在此对目前社会上所采用的饲养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
养殖沙蚕的位置很重要,施肥和放养方式虽然都可以让沙蚕很好地适应,但是沙蚕所需要的食物和生活环境都需要有一个干净的地方,沙蚕的养殖首先要选择有良好的排水和入水条件的地方,其次水质一定要无工业污染要有精细的淤泥然后要利用农业机械将淤泥翻入池塘中使得淤泥变得柔软。
并将淤泥厚度控制在25-30 cm,为沙蚕的幼虫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在淤泥中撒上生石灰和漂白粉防止疾病的出现,从而降低害虫的数量。
为提高养殖池中的养分加快沙蚕的生长,应在投放沙蚕幼体一周之内在池塘中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施用量为500~750 kg。
放养沙蚕幼体的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250-300只,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要进行一次施肥还是以有机肥为主,施用剂量与沙蚕幼苗投放前的施肥量相同。
以玉米面、豆饼等廉价饲料喂养沙蚕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养殖方法,但其饲料用量要结合池塘的实际状况和沙蚕的生长状况进行细致的调节。
在养殖过程中首先要对池塘进排水闸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测确保排水功能正常,然后在进排水闸门上用60目丝筛过滤水中的杂质,建议在排水闸门上用100目丝筛这样既可以阻止害虫的入侵,又可以防止在排水过程中把池塘内沙蚕幼体带出池塘。
规模养殖
规模化的饲养方式既方便了日常的经营又能确保养殖规模的正规化,具有初期投资小、产出高的特点。
这种饲养方式是日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先采用的一种饲养方式,先是在在实验室里进行培育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大型的饲养池子里进行定期的投喂,保证给它们足够的营养并使用相关的加热装置来调节温度。
这样做就可以保证它们的生长速度从而使它们能够成为一个商品化的品种,采用大面积栽培的方式半年可收割一次,平均亩产3~3.5公斤。
大型养殖对沙蚕的生存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鱼塘的深度必须达到45-50厘米,养殖的密度必须达到2.5-3公斤/平方米。
大型养殖的放养率很高,为了保证水质需要经常进行换水,所,在养殖池塘2-3天内要进行一次换水,并给沙蚕添加酵母粉、豆饼等饲料,在砂蚕成熟之后可以挑选强壮的个体来作为专门繁殖用的沙蚕。
虾蚕共养的新型饲养方式
当前在沙蚕养殖业中还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虾蚕共生”养殖方式,由于沙蚕是鱼类和虾的优质饲料,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建立“鱼+藻类+沙蚕”的微生态链条。
可以通过沙蚕降低水体总磷、总氮和无机磷的浓度从而缓解水体中氮和磷沉积物的累积,大大降低鱼类和虾的患病几率,提高鱼类和虾的抗病性从而实现了养殖目的,对于养殖者的经济效益起到了显著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以其对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影响为切入点,利对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影响通过增加饲料用量使其与虾类共同成长,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国际垂钓行业的蓬勃发展及国内对虾苗的发展,砂藻开始成为国内部分企业及个体的主要关注对象。
已在辽宁、海南和浙江、大连等地的水族大学和开展了沙蚕的人工培育实验。
各大海边的养殖场都在尝试着用沙蚕来培养大虾,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总体而言,对于沙蚕的发展前景还远远没有到达它所应该达到的境界,要使资源的优越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理解。
增加市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通过对江苏潮滩资源的调查,确定了沙蚕春天和秋天的总量分别为2291吨和2522吨,但在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全球对该物种的大量捕捞,该物种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减少,到了现在我国的平均每天捕捞数量仅为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1/2-1/3。
且每年捕获的种类也在不断减少,有些地区已经没有了开发利用的价值,部分没有原材料资源的加工业已经收缩然而国外的需求量却在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单是2000年的时候,日本就对刺参的需求量为1700-2000吨,主要是从中国、韩国等国家引进。
韩国沙蚕的数量已经下降了100多年,近年来我国对沙蚕的出口额已达到每年600吨,而江苏省每年的出口额约为200吨每年。
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所以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国外的产品是短缺的,我国的天然资源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这为开展人工养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由于对沙蚕的深加工及综合开发的深入研究,沙蚕的市场需求将会大大增加。
大力发展砂蚕业需要调整方向
要想进一步发展沙蚕业必须要突破各种误区,对沙蚕业进行科学的定位才能在新一轮的海洋养殖中占据一席之地。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大家已经对沙蚕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由于受到浅尝辄止和认知偏见的影响大家都会产生一些片面的想法。
比如:养殖沙蚕不能获得高产、沙蚕要吃小虾、沙蚕会对池塘的底部造成污染还有生物可能带有病毒等等。
这些原因都会让人们犹豫不决从而影响到沙蚕养殖业的发展,至于产量先不提日本工厂养殖3公斤/亩的记录,就是国内一些农户在粗放式养殖中也可以达到0.45公斤/亩。
按照“弱肉强食”的道理,如果把虾子放大一点再加上饲料就能降低成本,提高对虾的产量并不少见。
关于池塘的污染,很多例子都表明由于沙蚕的食物性质,沙蚕的池底部的污染要小很多尤其是在虾池里它的净化效果要好很多,对于病毒来说以沙蚕繁育完就会死亡的短效寿命根本不会携带过于复杂病毒。
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发展砂蚕增养殖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即添加一种小型的新的养殖种类与海洋养殖的全局不相干。
在进行新一轮的海洋增养过程中,既要兼顾资源与环境又要兼顾繁殖,从沙蚕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对海洋资源与生态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
在新一轮的海洋增养模式下将其作为优先选择的优良品种,沙蚕的优点有很多,比如生长速度快、消耗的饲料少、饲料来源方便、没有病害、养殖技术简单、生产风险小等等。
如果养殖的密度合适并且在含有高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养殖通常是不需要添加饲料的,产量在750-1050 kg之间,按照40元/kg的价格计算年产值可以达到3-4万元。
如果再减去成本投资大约0.3万 那么年收益可以达到2-3万元,如果一亩平均产量为3750公斤那么一亩仅需要投入150斤的幼虫。
如果是饲养的赤砂虫(俗称石虫),那么在日本的价格就会达到一万日元一公斤,这就意味着利润会更高。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目前值得我们格外重视的一个问题,从宏观上讲这对于维持鱼类资源的增长,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要立足于21世纪的新高度将养殖沙蚕问题放得更长远,从对海水养殖结构的合理调整,注重渔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增加海洋渔业资源(包括鱼虾、贝类养殖资源)和缓解海洋污染(包括养殖水体藻染)来积极地提高认知进行工作。
要想发展沙蚕的增养殖就一定要跳出只提供鱼饵等肤浅的经营观念,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选择,不仅单一的关注眼前幼成体的生产和利用,更要关注把产品用作精饵和对良药的深加工。
把沙蚕在水产资源方面的产量提高,在海洋养殖方面增加收入的文章做得更大更好,发展沙蚕光是用来做诱饵就会让人怀疑它的市场容量到底有多大。
结论
当前我国的海洋养殖再掀高潮,饵源紧缺已经成为了一个客观现实,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以小杂鱼虾贝类为主要材料,在饲养一吨鱼虾时就会直接消耗3~5吨的自然小杂鱼虾贝类,这将会给生态和资源造成不可想象的不良后果。
若不寻求新的诱饵种类及诱饵的应用途径,将很难保证我国水产养殖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沙蚕进行大规模的增养,除了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养殖饵料的短缺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未来饵源的开发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鉴于沙蚕具有高营养、低饵耗、抗逆性强、用途广泛等天然优点可以将其用作精制配合饵料的优质蛋白源和添加剂,将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沙蚕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含有65-68%的蛋白远高于普通鱼类,日本人将其称为“万能饵料”,而“沙蚕素”在黄鳝搭配饲料中的主要引诱成分,此外还有沙蚕用于医药的问题。
当前开发海洋药物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沙蚕的研发和应用水平还非常不成熟,在我国台湾省经过对其药性的调查,发现沙蚕具有弥补阴气不足、平喘息、止咳方等功效。
日本学者曾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沙蚕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在中国的海南和广东一带也有吃它的习俗,同时也被加入农药使用,不论是深加工还是综合利用都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孙瑞平、《沙蚕养殖与开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大佐、赵欢、《沙蚕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20
3、吴宝铃 、 孙瑞平 、 杨德渐《中国近海沙蚕科研究》、海洋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