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流转,都是种植大户,都种几百亩地,几个人就把村里的人种完了,甚至还要去别的村包地,村里只剩下两三户年龄大的人,舍不得自己的几亩地,还在种,但是等他们种不动的时候,土地肯定还会流转出去,这是迟早的事情。”
山东邹平邹平市后城村种植大户孙可广如是说道。
孙可广说的这种现象可能就是未来绝大部分农村将来的事实,未来很多村子都会只有几个种植大户在种地,几个人就把全村的地种完了,甚至几个人就把全乡全镇的地都种完了。
孙可广出生于1967年,2013年开始包地当种植大户,已经干了将近十年了。他本来是学厨师的,后来开过农机,犁地耙地,土地流转开始后,他很看好包地当种植大户,他一开始几十亩,后来几百亩,他只种小麦和玉米,不种其他作物,所以种了将近十年,没有赔过钱,即便是去年,最差的年景,玉米淹成那样,也只是减产问题,并没有亏钱。
所以网上很多文章说大部分种植大户都在赔钱,甚至有的说90%以上的种植大户都在亏钱,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也不符合实际,笔者在2017年就做过种植大户的系列采访,采访了几十位种植大户,今年也采访了很多位种植大户。根据笔者采访到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农民出身,靠包地为生,一开始几十亩,几百亩,主要种粮食作物的种植大户,大部分是不怎么赔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赔钱的绝大部分都是带资进入农业,并且不懂农业,不会种地的人。这些人一方面,他们声势浩大,是极好的宣传材料,无论正面负面都是媒体特别喜欢的,赚钱可以宣传他们大胆闯进农业,赔钱也可以说他们太盲目了;另一方面,他们善于发声,善于表达,善于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事迹,这也是媒体能写好他们的原因。而真正农民出身的种植大户,既不是好的宣传材料,他们自己也不善于表达,所以他们的事迹并不为人知道。而有可能这些人,可能是种植大户的大多数,《大农户大智慧》的报名表,很大一部分就是500亩左右的种植大户,而据笔者所知,安徽寿县等地,整个村都是种地大户,都去外地包地种地,所以这群人可能才是种植大户的大多数。
关于外出包地,孙可广的村子也存在这种现象,他们也在找山东其他的地方包地,孙可广种的100多亩是在自己村子的,孙可广也带领笔者看了这块地,种得非常好。
小麦季小麦平均亩产1300斤,再加上今年小麦价格高,效益非常好,秋玉米长得也不错,丰收在望,今年可能是当种植大户以来,效益最好的一年。
孙可广的另一块地离他们村20多里,有300亩,可能是管理不便,今年小麦产量1100斤,比自己村的地一亩地低200斤产量,这样算下来,300亩,就是6万斤产量,几万块钱,很可惜的,其实种植大户耕地不连片,也是困扰中国农业效率一个重大因素。
所幸的是,孙广可自己也制种,自己的小麦可以制作种子,比别人多卖两毛钱,这也算开拓自己的经济效益。
今年种地效益好,所以激发了很多种植大户的种地热情,都想扩大再生产,都想包更多的地。孙可广对此忧心忡忡,他认为这样不一定好,因为这样会推动地价不断上涨,有的地方租地价格已经达到1700,粮食价格不一定会永远处在这个价格,万一粮价下跌,地价是不会跌的,这样会压缩种地的利润空间,这对种植大户很不利,还有粮食价格上涨,也会带动农资价格上涨,化肥,农药,种子都会上涨,而且也是只涨不落,同样对种植大户不利,所以孙可广希望粮食价格能缓缓上涨,而不是这样大起大落。
但总体来说,种植大户的情况是向好发展的,孙可广也有包更多地的愿望,他说他也想包更多的地,但是现在合适的地已经不好找了。
祝愿孙可广能更快找到合适的地去租种,让自己的包地事业继续扩大,也希望种植大户这个群体都能顺利发展,他们承载起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是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伟大战略的重要一环。
大农户 大未来
◇◆◇◆◇◆◇◆◇◆◇◆◇◆◇◆◇◆◇◆◇◆◇◆◇◆◇◆◇◆◇◆◇◆◇◆◇◆◇◆◇◆◇◆◇◆◇◆◇◆◇◆◇◆◇◆
《大农户 大智慧》栏目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