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驻相城区记者 李渊 通讯员 叶静)气温持续上升,农民们春耕正当时,而在相城区阳澄湖镇,大闸蟹养殖户的“水上春耕”同样干得热火朝天。前天清晨,满载着“阳澄湖1号(暂定名)”大闸蟹大眼幼体苗种的货车顺利抵达阳澄湖镇,这是今年相城区“阳澄湖1号(暂定名)”首批蟹苗。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蟹苗仅仅比蚂蚁稍大,呈现出透明的淡黄色。“现在属于‘大眼幼体’发育阶段,所以只能看到两个小黑点一样的眼睛。”相城区农业农村局水产专家告诉记者,大闸蟹属于洄游生物,要经历两次洄游和多次的脱壳,其繁殖只能在淡水与海水交界的入海口进行,“每年5月上旬,受精卵在海水中发育成为大眼幼体后会转入淡水中进行‘索饵洄游’。”
为期7天左右的大眼幼体阶段后,它们就能够离水生活,也便于从南通海水区域运输到苏州的标准化扣蟹养殖池塘进行培育。五月份的时候,一斤蟹苗有7万多只的“大眼幼体”;至次年3月,这些幼体成长为扣蟹,一斤有50只。近一年的培育,幼体长到纽扣般大小,随后便投放至阳澄湖中,开启迈向成蟹的养殖阶段。到了9、10月份可成熟为真正的成品蟹,端上人们的餐桌。
据“阳澄湖1号”扣蟹培育基地负责人介绍,“阳澄湖1号(暂定名)”大闸蟹是相城区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研发培育的新品系,选育过程采用群体选育结合分子标记育种技术,同时配套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已连续选育五代,具有生长快、抗病强、性状稳定等特点。
今年,相城区持续提升养殖池塘基础设施水平,强化标准化池塘管护工作,加强养殖主体培训,加快推进阳澄湖水产养殖池塘提标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超6000万元,并制定发布了《2024年相城区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行动计划》,着力促进渔业绿色高效发展。除了“阳澄湖1号”,普通蟹苗也将陆续送到养殖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