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养殖技术视频_养殖业视频_养殖技术视频大全

林蛙被捕猎后被晒成干出售)

今年3月21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特别节目《十种野生动物的告白》,一场疫情,让最严野生动物监管提上日程,也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按下快捷键。野生动物,再一次深处舆论中心,可它们是谁,我们真的了解吗?央视对穿山甲、果子狸、长江白鲟、林蛙、王锦蛇等十种动物告白,诉说生存境况的危机;生态链、栖息地、饮食陋习等十大热点话题,引发大众的思考;曾经合法的野生动物养殖户又将将何去何从?节目中邀请的诸多业内环境、生态专家为观众科普野生动物知识,传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此来引发人们重视那些因“口腹之欲”造成的野生动物濒危状况,这是一档具有正能量,符合国家大政方针的好节目。但近期,我会与参加访谈的专家、制作节目的央视记者童盈都遭到了一些林蛙养殖户在网络上的恶意攻击,我们发现他们是有组织、有预谋、有计划的网络暴力行为,称其节目是虚假新闻,专家是胡言乱语。仔细调查不难发现,这些人散布谣言,都是一个“利”字当头,其目的就是为食用野生林蛙合法化做最后的挣扎,为继续谋取林蛙巨额商业利润做最后的反抗。

林蛙户针对央视的报道,在网上发表不实言论,恶意中伤,误导从事养殖野生动物从业人员对抗人大的决定,性质十分恶劣,是有组织的阴谋活动,所提出的质疑滑稽可笑。

养殖技术视频大全_央视养殖技术视频_养殖业视频

对此,绿会提出自己的看法,绿会坚决站在央视报道的立场上,支持禁食野生动物和支持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回顾这几年央视报道的历程,2018年央视新闻重拳出击,报道以《黑龙江伊春:林蛙下山越冬,遭遇半路拦截“灭绝式”捕猎》为题,揭露了黑龙江伊春林区非法捕猎林蛙的乱象。报道提到,伊春境内的汤旺河、依吉密河、欧根河、呼兰河等流域存在大量的“旱亮子”,“严重的甚至把一座山都层层包围了起来”。报道认为,这是一种灭绝式的猎捕手段,养殖户与林业部门通常只有一纸养殖合同书,缺乏法律所要求的驯养繁殖许可证、种蛙产地证明、检疫证明、市场经营许可等手续,实际上是“以养殖为名,行猎捕之实”。

在东北,所谓的林蛙“养殖”就是占据林地,进行毁林挖池,而后非法捕猎,春、秋两季利用林蛙上山、下山习性捕猎林蛙。在林区,大量沟系、水系被承包出去,有些人“只抓不养”“林蛙养殖不了”这些是当地妇孺皆知的事情。几十年来这种长期存在的现象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权钱交易的黑色利益链条,沟系承包也都是有钱有关系的人才能够做到,而且承包费用没有具体标准,每个地方都不一样。还打起了“扶贫、解决就业”的旗号,为牟取暴利披上“华丽”的外衣。甚至有许多学界的知名学者也参与其中,有学者牵头在某些国家级“保护协会”下面专门成立了三级协会组织——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3月12日,民政部发布通告称,某动物保护协会违反“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不得再设立分支机构”的规定,对其做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并裁令其撤销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等9个三级机构)。那些年,以这个委员会为名,公开开展林蛙养殖的学术探讨和养殖技巧交流会,一些老板林蛙养殖大户成了该委员会的组织者、领导者,与专家一起形成所谓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这个产业涉及中种苗、饲料、养殖、运输、食品药品加工等多个行业,他们自称每年5000亿元的产值利润,年产100亿只林蛙。然而,这些年,他们的养殖模式一直遭到外界学者质疑和批判,在学界争论已久,林蛙养殖对生态的隐患显而易见。十年前关于东北林蛙养殖带来的种群遗传结构改变、林蛙养殖带来的灭顶之灾等等方面的论文、学术报告十分之多。林蛙,无法实现人工养殖技术,这早已是林业系统的共识。一些人认为,毋庸置疑,养殖户售卖的林蛙实质上就是野生林蛙,就是野生动物。而林蛙作为森林里的基石物种,在一定区域内,无论是增加或者减少,都对生态平衡都具有严重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健康与否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养殖带来的生态问题不容小觑。

2019年12月30日,央视财经频道再次调查林蛙售卖产业链:号称养殖,却捕自保护区!当“濒危物种”成了摇钱树,森林生态谁来守护?再次揭露林蛙养殖乱象,这次记者仍然是上一次的记者,报道的问题更为严重,所谓的“人养蝌蚪天养蛙”养殖模式,原来是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养,林蛙“养殖场”竟然在我国首批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内。在这里,人送外号李大蛤蟆拥有多家林蛙售卖的门店,保护区里有大大小小的上百的蛙池。

养殖业视频_央视养殖技术视频_养殖技术视频大全

(此图为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内的林蛙池)

密密麻麻,其实从卫星拍摄的类似养蛙池数不胜数,遍布在长白山系、大小兴安岭山脉,以及黑龙江、松花江的各个支流水系周边。在黑龙江伊春铁力市鹿鸣林场,来看忠宝雪蛤基地下图。

养殖业视频_央视养殖技术视频_养殖技术视频大全

(忠宝雪蛤养蛙池)

还有很多沟系都如航拍图这样,每一个红点都是一个蛙池,这些蛙池都挖在了生态良好的区域,蛙池密布。

央视养殖技术视频_养殖业视频_养殖技术视频大全

(其它养殖场养蛙池)

有学者认为,林蛙养殖这个领域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同时也是亟待清理的腐败死角。作为第一个敢于揭露林蛙养殖乱象的记者童盈,社会各界都非常钦佩,揭开了维持已久的黑色利益链条的锅盖子,触碰了诸多人的利益,在别有用心之人的唆使下,不明真相养蛙人参与辱骂央视行列,仇视有责任感的记者和专家。但与此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也在不断收到社会各界发来的鼓励央视记者童盈这份责任心和勇气的话语。

央视养殖技术视频_养殖技术视频大全_养殖业视频

央视养殖技术视频_养殖技术视频大全_养殖业视频

近期,这些养蛙人又刮起了所谓禁食野生动物是引火烧身,使得中国抗疫被动,导致国外向中国索赔等歪理邪说,这充分证明了这是一股很恶的黑势力!养殖大户组织人专门在网络上对作为“生态吹哨人”的新闻记者,以及有责任感的生态专家进行恶意攻击,在生态文明的当今,实为时代之耻辱。

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这是一次巨大的历史性突破和文明进步。

4月8日农业农村部关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中,“半人工养殖”模式下的东北林蛙没有纳入名录中。国家林草局也随即下发关于稳妥做好禁食野生动物后续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20〕42号),要对合法养殖与非法养殖予以区分,对以食用为目的和非食用性利用予以区分,合理测算合法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因禁食野生动物可能面临的损失,科学评估返贫致贫风险,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但是,我们认为,野生动物屠宰运输中带来的风险也不可忽视,国家应当进一步修法对野生动物的商业性人工繁育和利用加强管控,包括药用、毛皮获取等,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帮助现有商业性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利用行业退出和转型。

同时,我们也建议央视加大此类节目的报道,加大对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这对于公众正确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十分必要,这也是国家媒体的责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