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定县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的主要抓手,坚持扶持脱贫人口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帮扶措施不减,有力推动产业扶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聚焦产业发展“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依托“一村一公司”扎实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实现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高效化发展,通过一项项产业扶贫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2019年,全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65元,同比增长11%。
普定发展10万亩韭黄种植,成为全国最大的韭黄种植县
如今,普定全县以主导产业引领、多元产业遍地开花、产业链拓展延伸的产业扶贫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种一养” 做大做强县域主导产业
眼下,普定地域内生产的白茶已陆续上市。茶人罗晓峰每天电话响个不停,前来问询和订购白茶的客商络绎不绝。
“今年茶叶的产量比较高,因普定县独特的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的自然条件,近两年来,普定地域内生产的白茶品质远超于原产地的茶叶品质,并抢先上市。”罗晓峰笑着告诉记者。
罗晓峰来自浙江,在普定主要种植的品种是浙江安吉白茶,现已种植面积达2500亩。利用自己熟悉的种植技术和市场门路,目前,他和全国多家茶商签订了长期的销售合同,并在浙江安吉中国茶城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点,茶叶供不应求。
当天采茶,当晚加工制作,第二天一上市就被一抢而空。自公司发展以来,已解决秀水、龙新、联合和波玉周边4个村寨的务工需求,并与这些村寨39户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每逢采茶季节,每日用工量近千人,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片片朵贝茶铺就致富路。色、香、味俱全,不止是罗晓峰的朵贝白茶基地,每年春天,以“朵贝茶”为大品牌的普定春茶一经上市,立马就成为全国各地茶叶市场上的“抢手货”。
普定县朵贝茶种植基地一角
近年来,普定县以市场为导向,以自身自然优势为突破口,在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品牌创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茶叶生产和销售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群众在韭黄基地务工增收
如今,在普定县,以普定“朵贝茶”为代表茶产业当之无愧成为了当地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普定县以“三种一养”(即种植业以种韭黄、茶叶、香菇为主,养殖业以养殖肉兔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向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高效化发展。已累计发展韭黄种植10万亩,投产5万亩;茶叶种植面积7.93万亩,投产6.54万亩;完成食用菌种植3200万棒,全县蔬菜累计种植面积31万亩,实现产量47.25万吨,实现产值13亿元。累计建成规模肉兔养殖场69个,在建规模养殖场5个,存栏父母代种兔8.54万只、商品兔25.19万只,累计出栏肉兔400.18万只,产值1.65亿元。
普定县“10+2”养兔场一角
韭黄种出金灿灿的生活;片片朵贝茶铺就致富路;小兔子成就大产业......县域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已经成为普定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抓手。
产业多元化开花 “造血”扶贫增效益
在普定县,不止是“三种一养”四大主导产业,蔬菜、经果、中药材种植等其他产业多元化开花,发展壮大,为乡村产业“造血”扶贫增加效益。
普定韭黄产业种出群众金灿灿的生活
“每到夏日时节,每天清晨,我们都有数十吨的新鲜黄瓜从地里采摘上来,装上开往广西、广东的货车,发往当地的各大农贸市场,销路很好!”介绍起村里的蔬菜的市场销路,陇黑村村支书李万华总是自信满满。
近年来,普定县定南街道陇黑村村集体共发展蔬菜种植500亩,种类包括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并在种植品种上及时调整,让村民一年四季有活可做,有收入增加。这个曾经的三类贫困村通过发展蔬菜种植,在2018年便顺利摘掉贫困帽。
孙宝斌是陇黑村的蔬菜种植大户之一。去年,他从外地打工回来,看到村里的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毅然决定留在家乡发展,还立马入股10万元资金到村公司成为股东。
“我们股东除了年底分红,主要在村里务工一天可以拿到一百块钱工资,获得双重收入。”孙宝斌说,除了自己,现在妻子也在村公司务工,2019年一年下来,除去入股村公司后的固定资产,光是务工工资,就有4万多元收入。
如今,透过一个个动人的产业发展故事,群众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不断折射着普定县农村产业革命的充足活力。
普定县美丽乡村大景
眼下,普定县定南街道办事处夜郎新村枇杷成熟正当时,该村共发展枇杷种植3000余亩,其中500亩正处于盛产期。下午四点,忙碌了一整天的李淑敏总算吃上一天里的第一口饭。过去的10多小时中,李淑敏摘果、运输、包装......忙得不可开交。
李淑敏是普定县定南街道夜郎新村盼郎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通过扭转土地发展种植包括枇杷和冰脆李在内的精品水果83亩。
“现在每天都有人打电话找我订枇杷。”李淑敏笑着说,自己种的枇杷经过分类装箱,运到市场去买,不到两个小时候就被抢购一空。
现在,李淑敏平均每天要摘2000多斤枇杷,按平均7元每斤的平均价格算,一天的毛收入就有1.4万元,一季琵琶收入就有好几十万。
夜郎新村像李淑敏这样通过种植枇杷致富的果农还有很多。夜郎新村村支书介绍,该村40%以上的农户都通过发展经果种植脱贫致富。家家经果林,户户好增收已经照进了现实。
在统筹产业发展中,普定县通过坚持全域式规划、连片式打造、差异式发展,在推动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因地制宜,分类分策发展。
2019年,普定县被认定为“2019年贵州省蔬菜产业十大生产基地县”,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3.78万亩(投产面积5.2万亩)。总体来看,2019年该县完成一产增加值20.95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7%,带动1.4余万农户实现增收;农林牧渔总产值达28.78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5.9%。
产业链延伸 乡村发展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只盯着“一亩三分地”,更要抬头看市场,瞄准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小满时节人倍忙,在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农户正在今年新增种的400亩莲藕田中开展打田作业。
千亩莲藕田种出“甜蜜”新生活。水井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泽勇介绍,村里发展莲藕种植,制定莲藕产业发展计划,2018年注册了“水井荷海”商标,用荷叶做荷叶茶;荷花时节美丽乡村举办荷花节,开办农家乐、烧烤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莲藕可以卖,努力实现莲藕产业价值链最大化。去年,该村的村集体纯收入达60万元。
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千亩莲藕田
2019年底,受鲜莲藕滞销影响,王泽勇带领村民研发古法自制藕粉,取得成功,并顺利通过相关机构检测,拿到了生产许可证。
目前,通过市场推广,去年底以来,水井村已销售古法制作包装藕粉30多万元,还通过爱心航空网络平台签下30万产品订单。
王泽勇为记者算了一笔账:1斤藕粉60元,1斤鲜藕批发价3.5元,每10斤鲜藕可制1斤藕粉,通过制作藕粉,可将每斤莲藕的单位价值增加2.5元左右,大大避免了鲜藕储存的难题。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快与相关技术机构合作,改良水井村藕粉的包装,投资建设400平米的藕粉半自动加工车间,满足针对市场更丰富多样的产品种类需求。”王泽勇说。
而水井村依托标准化莲藕田种植,和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充分挖掘农业产业的价值,只是该县拓展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的一个代表。
普定食用菌生产大棚俯瞰
如今,普定县积极发挥县级平台公司的资源优势和整合作用,正积极研发新鲜食用菌制成香菇酱或烘干成干香菇,率先研发和生产韭黄面条;打造普定肉兔餐饮业市场主体,加快兔肉熟食加工厂建设等......普定县正通过积极尝试,不断延长县域内主导产业的产业供应链和生产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在市场上的抗压能力。
普定县食用菌种植
同时,普定县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民生的一项具体重点工作来推进,共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5039户,完成村级公厕52座。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为契机,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省级示范县补助资金1000万元,用于采购垃圾清运工具。截至目前,共计投资4059.78万元用于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
通过乡村环境整治,目前,普定县已涌现出了秀水村、沙湾大观园等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个美丽乡村,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美丽乡村为抓手,以精准脱贫为目标,以旅促农、农旅互助,走出一条旅游扶贫的特色化发展道路,不断推动各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和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金秋时 梅世桂
编辑 向淳
编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