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说到马蜂,大多让人谈之色变。然而对于紫云自治县松山街道办新桥村陇贯组村民刘兴华而言,“毒蜂子”却为他开启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近日,记者来到紫云自治县松山街道办新桥村陇贯组的马蜂养殖基地,探访刘兴华的养蜂之路。
与马蜂“结缘”
2015年,刘兴华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关于马蜂养殖的致富节目,旋即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他从小爱抓蜂蛹,对放蜂、追踪蜂的飞行路线、找蜂窝等较为熟悉。于是,他千里迢迢跑到了云南省保山市的一个马蜂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刘兴华通过考察学习了解到,马蜂养殖不仅需要专业的养殖技术,还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而紫云自治县森林覆盖率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马蜂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同时,马蜂的经济价值非常高,蜂蛹可食用,蜂毒可治病,蜂房能卖钱。蜂蛹的市场价格每斤60至70元,大马蜂价格每斤120元。养殖好的话,一窝蜂可生产蜂蛹10斤以上,还可以销售蜂窝(早期),一蜂窝的市场价格在300元以上,而成本却不足150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可观的经济效益,让刘兴华更加坚定了养蜂的信心,自此,便一门心思研究起了马蜂养殖。
养蜂路上的“喜”与“悲”
他自考察学习归来后,当年便成功养殖了几窝马蜂,马蜂刚一上市就销售一空。初次的成功让刘兴华心里美滋滋的,尝到甜头的他决定继续扩大马蜂养殖规模,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扩大养殖规模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由于自身养殖技术欠缺,导致殖蜂(即蜂王)培育效率不高,出现了亏损,之前的投入也全部付之东流。
正当刘兴华苦闷之时,紫云县松山街道办工作人员来到了刘兴华的家里,向他询问了解养蜂情况,并为其提供了2000元的创业补贴和5万元的“特惠贷”。他们的到来再次点燃了刘兴华的养蜂激情,让他再次踏上了养蜂之路。
失败并没有打垮刘兴华,而是让他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养殖技术。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2018年,刘兴华共培育殖蜂(即蜂王)670只,成活480只,数着一只只成活的殖蜂,他的脸上再次露出了可喜的笑容。
昔日“贫困户”变身“致富带头人”
养蜂成功不但让刘兴华基本赚回来了之前的投资,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当地村民前来了解和学习马蜂养殖。刘兴华说,今年他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修建6个养殖大棚,计划培育殖蜂1500只以上。下一步,他将向当地农户教授马蜂养殖的相关知识,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把培育出来的殖蜂(即蜂王)发放给当地农户代为养殖,并将所得利润按比例分成,切实带动更多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作者:王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