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都是药,山区的药用植物种类多、分布广。从海拔几千米的高山到海拔只有几百米的低山,都有可以种植的药材。

由于山区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能够生长的中药材种类很多。但真正适宜规模种植的药材,其实并不多。另外,不同地域、不同海拔、不同坡向、不同地块,环境存在很大差异,适宜种植的中药材也不相同。因此,在种植之前,一定要先弄清不同地域适合种植哪些药材。很多药材(如党参)只有在高山生长才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一些名贵药材如重楼,对环境条件要求更为严格,只能在高海拔环境下生长。

高山地区气温相对较低,空气、环境湿度较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另外,紫外光强,直射光较弱,是适合药材生长的最佳环境。

适合在海拔千米以上种植的药材

环境:海拔千米以上,温度较低,气压低,太阳光照大,紫外线强。

适合种植的药材:款冬花、党参、重楼、川乌、牛膝、川芎、独活、云木香、柴胡、桔梗、黄连和天麻等。

适合在海拔千米以下的二高山种植的药材

环境:气温相对适宜,空气较为湿润,直射光弱,紫外线较强。

适合种植的药材:金银花、白芨、黄精、柴胡、桔梗、太子参、白芷、白芍药、牡丹皮等。

适合在低山种植的药材

环境:低山幅员辽阔,温暖湿润。

适合种植的药材:牛蒡子、瓜蒌、白芨、板蓝根、决明子和旱半夏等。

中药材仿野生种植是近几年国内兴起的新型绿色种植模式,从试验探索到规模推进,已走过了十多年的艰辛历程。陕西、山西等地的药材产区,率先创出了药材仿野生种植的样板。我市作为甘肃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需认真学习借鉴,加大推广力度。

一、药材仿野生种植的独特优势和特点

针对目前人工种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大宗药材实行仿野生种植,让药材返朴归真,回归原生态,既能提升药效,又能杜绝有害物质残留,是今后确保原药质量的创新途径。

首先,有利于打造高品质药材。仿野生种植还原了药材在野生环境中的生长过程,让药材重回千年以前的品质。人工种植的药材,由于追求产量和效益,大量施用化肥、滥用化学农药等,导致有害残留物质超标,品质下降。仿野生种植充分利用药材的自然生长,延长生长周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干预,有利于提高药材有效成分,实现绿色有机化生产。

其次,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市内荒地、撂荒地面积较大,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休耕地。推行药材仿野生种植,寻找药材生长的原生态环境,利用这些空闲的荒地、撂荒地种植药材,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仿野生药材减少了人为过度干预,适度进行管理,相对人工种植,可大大降低投入和生产管理成本。

其三,有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药材仿野生种植后,品质基本接近或达到野生药材标准,便于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有利于占领高端市场。山西浑源种植的仿野生黄芪,产品已销往美国、英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四,有利于提升土地收益和药农收入。在陕西子洲,仿野生黄芪(鲜货)一般市场售价30元/公斤,2018年陇西黄芪(鲜货)只有3元/公斤左右,价位相差较大;亩收益陕西子洲1.5万元以上,而人工种植的只有1800-2100元左右,除去人工种植亩投入成本,亩收益的差距会更大。因此,大力发展仿野生药材,对提高土地收益,增加药农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意义重大。

其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资源。药材在野生环境下种植,不施农药、不上化肥、不覆地膜,既不污染环境、又不侵害农田。同时,有利于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便于开展野生资源的人工驯化筛选,缓解人为对野生资源的过度破坏,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程度,真正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可再生利用及药材生产三重并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