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份工作要尽最大努力去探索职场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是一名人力资源从业者,刚毕业的时候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也很迷茫,我本科是制药工程,硕士是旅游管理,属于毕业也没有什么职业方向的状态。
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马来西亚最大财团旗下的邮轮公司的总裁助理兼职店址调研专员,入职三个月后,公司战略调整我就被裁掉了。时间虽短,收获极大。
公司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同事都是留学背景或者名校毕业,以及其他知名公司的精英,我入职后就和工作5-8年的前辈虚心请教,了解他们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天花板是哪里?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什么?这些信息让我快速了解职场。
通过观察和咨询前辈们日常工作,我基本熟悉了整个公司的运营流程,盈利模式,对公司是如何运营的已经有了基本掌握。
在裁员谈话中,第三方人力资源顾问与我谈补偿,大体意思是公司目前遇到困难,裁员也是无奈之举,欢迎大家回来,我当时觉得裁员也能如此优雅啊!被裁掉的那一刻,我也有了职业目标,成为一名人力资源从业者。
所以,我们要利用第一份工作尽力探索,与资深前辈交流,学习,在不经意间就会碰撞出自己的职业方向。
2、第一份工作要应该选择龙头公司大平台
很多人说,第一份工作应该到小公司,小公司可以看全局,大公司是螺丝钉,这点我持反对意见。
职场初期尽量到大公司积累经验,等晋升到经理以上,公司和职位都到位了,视野也开阔了,可以到小公司去做个更高的职位,可以把大公司的经验发挥出来,但是如果初期就在小公司,那再去大公司就比较难了。
所以,这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顺序问题。
那么,年轻人还是要到大平台,最好就是所在城市的行业龙头公司,既能发展自己,又能让自己的简历增加名企光环。比如
在呼和浩特发展,就可以选择伊利;
在青岛发展,可以选择海尔,
在石家庄发展,可以选择长城汽车,
在珠海发展,可以选择格力等等;
一定要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的龙头行业龙头公司,并作为第一份工作。以后就算跳槽在当地也能找到其他就不错的机会,龙头公司具有品牌溢价,也会让你的市场估计更高。
龙头公司都是大平台,对年轻人更包容,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沉淀,有系统的培训,相对稳定的管理层,团队协作更顺畅,这些都能让同学们更顺利的渡过职场初期的适应期。
小公司虽然接触的内容更多,貌似成长更快,但是视野具有局限性。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3~5年,互联网企业更短。很多公司流行游泳池文化,就是对于任何新人,不管你会不会游泳直接丢进游泳池,如果新人自己扑腾一阵子,没有淹死,那就算活下来——这就是游泳池文化。
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不适合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我做过很多职场新人的咨询工作,很多人都是2年换4份工作,还没找到职业方向,大部分原因是加入了具有游泳池文化的小公司,吃尽苦头。
职场新人,第一份工作要尽力选择大公司,要让这份工作充分发挥其价值:
要么,找到行业牛人,拜师学艺
要么,积累项目经验,增加履历
要么,熟悉公司运营,拓展视野
总之,要积极主动,结交人脉,多学多做,探索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成就自己的事业。
3、第一份工作的选择要顺应时代节奏
行业决定未来价值——20年前加入外企,10年前加入互联网,都能吃一波行业的红利。
如今,我更推荐年轻人选择一些有行业壁垒的传统行业,比如乳业、食品、饮料、电器、医药等行业。
近10年,年轻人经历了互联网公司的996,007文化,工作生活很难平衡,各种健康问题层出不穷,35岁危机犹如头上悬着的一把剑,随时都会掉下来。而且现在加入互联网公司也不像10年前,能赶上行业红利期,干十年就退休。
总之,大形势对年轻人并不友好。
面对选择,我们要顺势而为,乘着时代的小船,依然可以行驶到理想的港湾。
最近我时常想起爸妈上班的80-09年代,我们家属楼邻居的叔叔阿姨下班都很早,吃好饭还能出来聊天,散步,逛夜市,父辈们收入虽不高,但是脸上都是生活的从容和幸福。
那个年代的生活更有烟火气,何似在人间。
当今我们已经为人父母,但是我们生活并没有那么从容。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削尖了脑袋争取考公上岸,也就图一份安稳的工作。
其实除了考公还有一些传统大型企业,既能发展自身还能保障未来,比如像伊利这样的传统大民企,一般不会裁员,如果遇到员工生活有困难,大病大难,还有企业兜底,将企业责任和员工的关爱落实到实处,让员工能切实安身立命。
我特别喜欢伊利董事长潘刚在8月4日新员工入职大会上给新员工职业发展的建议:
对于职业选择,他说,“即使你选择的领域看起来不高大上,不搞精尖,也没关系,只要你热爱,擅长的,都能坚持下去,还能利他,就值得你为之奋斗和努力,因为普通不等于平庸。对每一个人真诚,对每件事情热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就很了不起。”
对于职业发展,潘总认为“职场没有标准答案,慢会变成快,窄会变成宽,反之亦然,不要高估一年能取得的成就,更不要低谷十年积累的变化,找准自己的方向,追逐你的热爱,慢慢走,你会发现你的天地越来越宽广。”
我在职场这些年,看到听到的更多是要快,立刻,马上,要有结果。
潘总对职场新人的一段接地气的寄语正是我希望职场的样子,把人当人,包容人年轻人的成长,我尤其认可他的观点:慢一点比较快,窄会变成宽。
希望更多企业拥有培养包容新人的格局,让职场回归人间。
欢迎加V交流职场困惑: feifanshuo100 (每天发布深度职场思考)
职业发展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