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檀林镇上河村的丽星黑斑养殖基地里,黑斑蛙在田间欢快地跳跃着,发出悦耳的“呱呱”声。田间地头,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将诗里的画面带入了现实。

每天早上7点,基地负责人陈卫国准时前往池塘里喂料,并查看蛙苗的生长情况。“现在天气开始回暖,正是黑斑蛙的关键生长期,稍不留神就容易染病。”陈卫国说,除了日常喂养工作,每隔2个小时得把所有养殖区巡查一遍,24小时不间断。

今年41岁的陈卫国算了一笔账,一亩田光种水稻油菜这些传统农作物一年收入约2000元,如果一田两用、稻蛙共作,一亩田年收入将近5万元。

“一田两用、一亩双收”是陈卫国当初看好这个产业的原因,四月份投放蛙苗,五月份开始插秧,秋季的时候一起收获,真正地实现一田两用。如今,基地里的“稻蛙共作”效益明显,蛙每亩产量3000斤左右,稻每亩产量700斤左右,达到了1+1>2的目标。

湖北孝感种植致富_湖北孝感适合种植什么_湖北致富项目

今年是陈卫国成为“稻蛙共作”专业户的第8个年头,从一开始的年亏损十几万,到如今每年盈利近30万元,作为一名回乡创业的“新农人”,陈卫国的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

1983年,他出生在檀林镇上河村的一户普通家庭,在2017年之前,他和妻子都是浙江一家笔杆厂的工人,在当时来说,夫妻二人的收入还算可观。2017年一次回乡探亲的时候,望着年迈的父母和正值学龄的孩子,陈卫国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回来之后能干啥?

从浙江回来的前一天傍晚,他和妻子在逛菜市场时,发现市场里的黑斑蛙销量好、价格高,陈卫国灵机一动:“我要不要也养着试试看?”

说干就干。2017年,陈卫国在檀林镇上河村承包了6亩流转地,放养200万尾蛙苗,开始走上“稻蛙共作”的养殖之路。

蛙护稻,稻养蛙。“稻蛙共作”是一种循环生态种养模式,黑斑蛙通过吃虫,达到防治农作物虫害的目的,它们的排泄物又是天然的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肥力。同时,田间生长的水稻又能为黑斑蛙生长提供遮阴休息的场所,既提升了农作物和水产品的品质,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湖北孝感适合种植什么_湖北孝感种植致富_湖北致富项目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陈卫国说自己花了三年时间。养蛙初期,为了把产业做好,陈卫国多次前往孝感、武汉等多地考察,学习黑斑蛙的生长发育周期管理、病症治疗等技术。闲暇时间,他就“钻”进了互联网,学习他人的成功养殖经验。如今,在陈卫国的养殖基地里,总能看到请教、交流、探讨“稻蛙共作”技术的“新农人”。

“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对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也越来越足。”陈卫国笑着介绍。

湖北孝感适合种植什么_湖北致富项目_湖北孝感种植致富

创业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2022年正月,一场大雪让陈卫国的养殖基地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支架、大棚基本损坏,种苗损失惨重。村两委得知情况后,组织人员、设备重建基地,申请贷款,“你有技术,我们都相信你!有任何困难,随时向村委会反映。”村支部书记李志强说。

“创业是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对于创业者来说,积累经验就是积累财富。”为了帮助黑斑蛙抵御天敌,陈卫国改进防护网罩,还在田里增设排水管道。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前期的“摸爬滚打”,2023年陈卫国的基地迎来了大丰收。“基地面积近15亩,养殖的黑斑蛙产量近400万只,大约60000斤,配套种植的水稻产量有7000斤,按照市场价算的话,2023年收益近30万元。”陈卫国说,每年基地还能给周边村民提供10来个就业岗位,日薪日结,干得最多的农户一年可增收5000余元。

湖北孝感种植致富_湖北致富项目_湖北孝感适合种植什么

8年的坚守,让陈卫国的养殖基地,面积从最初的6亩扩大到如今的15亩。稻蛙田被丝网隔成22个小方格,中间的水台上爬满了一只只可爱的黑斑蛙。“目前正是下种苗的季节,前期光是多余的种苗就卖了一万多元。”陈卫国说。

“稻蛙共作”的养殖模式日益成熟,陈卫国也与多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他的黑斑蛙主要销往河南、湖南、黄石等地,供不应求。

“下一步想继续把规模扩大一点,找交通便利的、有利于养殖的好田,带动更多农户加入进来,把‘稻蛙共养’产业做大做强。”陈卫国信心满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