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长+短”、“基地+农户+市场”模式
罗蓬村民喜获合作社分红。杨洋摄
核心提示
“挖出穷根子,找出富路子”,这是吉阳区罗蓬村脱贫致富的“座右铭”。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三亚惠农东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奋勇争先,用替扶贫户挖穷根、找富路,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成为股东,经营余额按比例返还社员和农户的新模式,对21户扶贫户实行产业化模式扶贫,效果显著,助力扶贫户过上好日子。
强产业:“合作社+”模式助罗蓬21户扶贫户摘掉“穷帽子”
罗蓬整村率先摘掉“穷帽子”,21户扶贫户71人人均年收入均超过国家2965元的脱贫标准,这些喜人的成绩背后跟三亚惠农东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合作社+”模式、助力扶贫户脱贫奔小康的做法分不开。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获得首次4.14万元分红,人均获得分红收入达900元。而4.14万元分红仅占村民加入合作社分红总额的30%,接下来的分红将分两次陆续发放完毕。”第一次领到分红的扶贫户陈定良喜出望外。收到分红款后,他立即骑着摩托车赶赴惠农东山羊合作社养殖基地,用手机给他的山羊拍照留念。这是陈定良第一次在家门口领到分红款。之前,他只是罗蓬三单村一名五旬单身汉,纳入扶贫对象前,靠种植蔬菜维持生计。如今加入惠农东山羊合作社后,陈定良的个人年均收入达36500元,成为罗蓬村所有扶贫户中的脱贫“佼佼者”。
加入合作社后改变困境的生动典型并不少见。吉阳区扶贫工作人员为扶贫户量身打造的“产业扶贫”模式助扶贫户快速致富。
合作社推出的“长+短”的产业扶贫模式让吉阳区精准扶贫的路子越走越宽。以前村民想要致富却苦于找不到路子,如今,惠农东山羊合作社以“合作社+贫困户”方式,按每人6只黑山羊的标准,以黑山羊入股,每年保底分红500元/只,并逐年按5%递增,可连续享受分红5年,此外还帮助贫困户拓展销路。5年后,扶贫户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继续合作,退出时合作社将全额返还股本。
2016年11月份,合作社实现第一季度扶贫户保底分红,14户扶贫户46人共计获得分红4.32万元,2017年度将实现14户扶贫户获得分红15.4万元。惠农东山羊合作社真正通过产业扶贫带领扶贫户摘掉“穷帽子”,带动贫困人员踏上致富路。
传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增强村民造血能力
“想要致富,关键是自己要站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惠农东山羊合作社通过技术扶贫和技术推广,不仅助扶贫户掌握技术,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更重要的是增强扶贫户的自身造血能力,带动了更多村民发家致富。
“以前,我们有劳动能力、有想法,却没有技术,养殖的农产品也是叫好不叫卖,导致投入的成本打了水漂。”扶贫户纷纷表示,自从加入合作社学会了养殖技术后,饲养起了山鸡、黑猪。以后,即便没有政府的“一对一”帮扶,但有了技术,就有了一技之长,何愁捧不回“金饭碗”?
扶贫户通过勤劳双手甩掉了贫困帽,不是扶贫户的村民也卯足了干劲,大力发展生产,走上致富路。罗蓬村委会草蓬小组村民罗学忠与合作社合作,合作社教授技术,教会罗学忠如何养殖“山泉鹅”,罗学忠掌握了技术后,变成了养鹅的行家里手,养殖的“山泉鹅”也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既叫好又叫卖。罗学忠从此也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从土地到饲料,合作社都在不断地钻研、创新、突破,旨在真正通过技术扶贫,提升扶贫户和村民造血能力。据悉,三亚惠农东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市场”模式,整合种植园、养殖场及技术力量,示范、指导农民牧草栽培利用圈养黑山羊。揉碎牧草拌精饲料饲养牧草鹅,揉碎牧草加腐熟剂沤制绿肥归田……这不仅给农作物提供大量的农家肥、绿肥,培肥耕地地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还直接为农民提供了学习技术、发展壮大种养殖规模平台,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三亚惠农东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圈养黑山羊种羊600只,年出栏280多只商品羊;年出栏商品老鹅2000多只;年出栏商品山鸡6000多只。商品种植园年产槟榔鲜果5万多斤、芒果3万多斤,合作社基地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
(三亚日报记者杨洋)